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花类 > 丁香
编号:222209
丁香 Dingxiang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商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历史]



    本品历来为进口药物,引进年代未详。但《名医别录》已有鸡舌香的记载。历史上曾有丁子香等名称。据《本草拾遗》(公元739年)载:"鸡舌香和丁香同种,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香乃母丁香也"。以后诸家均采纳此说。至于原植物,《唐本草》《海药本草》已有描述。但较为准确的应为宋《开宝本草》:"丁香生交、广、南番。按广州图上丁香,树高丈余,木类桂,叶似栎叶。花圆细,黄色,凌冬不凋。其子出枝蕊上如钉,长三、四分,紫色。其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俗呼为母丁香"。即系本种。

    

[原植物]


, http://www.100md.com
    丁香 别名:公丁香、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

    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 (E. aromatica Baill. nonBerg.;Syzygium aromatica (L.)Merr. et Perry)--桃金娘科Myrtaceae


    [点击上图放大]
常绿乔木,高达10m。叶对生;叶柄明显,两侧常有下延叶基;叶片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渐窄常下延至柄,全缘。花芳香、浓烈,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茎约6mm;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合生,呈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状,具4裂片;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顶端有粗厚花柱,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稍有光泽,长方椭圆形,长1~1.5cm,直径5~8mm,先端有肥厚宿存花萼裂片,有香气。种子长方形,种子与果皮分离。
, 百拇医药
    原印尼的摩鹿加岛及坦桑尼亚的桑哈巴尔岛。现在印尼的槟榔屿、苏门塔腊、爪哇以及马来半岛、越南和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均产。我国海南省及雷州半岛等地有栽培。

    

[采制]



    一般于9月至次年3月间 ,花蕾由青转为鲜红色时采收。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即可。

    

[药材及产销]



    丁香Flos Caryophylli (Caryophyllum别名:公丁香) 主产于坦桑尼亚的桑哈巴尔岛以及马来亚,印尼等地。销世界各地,我国海南省及雷州半岛有少量出产。

    

[化学成份]



    丁香中含挥发油15%~20%。主要成分为丁香酚(eugenol)78%~95%,乙酰丁香酚(acetyl eugenol)7.33%,β-石竹烯即丁香烯(β-caryophyllene)9%,以及少量甲基正戊酮、水杨酸甲酯、葎草烯(humulene)、苯甲醛、苄醇、间甲氧基苯甲醛、乙酸苄酯、胡椒酚(chavicol)、α-依兰烯(α-ylangene)、甲基戊酮、1,8桉油精、香荆芥酚、环氧丁香烯、简单色原酮衍生物丁香色原酮、甲基丁香色原酮 (eugenitin)、异甲基丁香色原酮(isoeugenitin)、去甲基异甲基色原酮、异丁香色原酮等。此外还含黄酮类化合物如鼠李素、山柰酚等。
, 百拇医药
    丁香酚.........................β-石竹烯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全形呈研杆状,长1.1~1.8cm,直径0.3~0.5cm;表面深棕色。上部花蕾球形,下部花托类圆柱形,稍扁,略显纵棱,少数带有花柄。萼片4枚,肥厚。花冠4片,覆瓦状排列。雄蕊多数向内弯曲于花蕾中,子房3室,位于花托较上部,中轴胎座,雌蕊1枚,柱头不分叉。香气浓郁,尝之味辣麻舌。投入水中,花托垂直向下(提示未去油)。(照片上)
, 百拇医药
    以入水下沉,形态完整,香气浓烈者为佳。显微鉴别

    花托中部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气孔少见;其内为薄壁组织,细胞多边形;外侧有多数卵圆形油室2~3列排成环状;内侧为一轮周韧型维管束,其周围伴生少数纤维;维管束环的内方为多数类圆形的薄壁细胞,形较小,排列疏松,间隙很大,形成通气组织;再内为轴柱,其中央为薄壁组织。外侧由15~25个小型周韧型维管束排列成不整齐的环状(轴柱外围有时能见到成椎纤维,均木化)。薄壁组织中含草酸钙簇晶。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丁香花托横切面详图(×129)

    粉末:深棕色,具香气。油室多,大多已破碎,完整者椭圆形,长径140~200μm,短径80~100μm;纤维梭状,两端钝圆,壁厚木化,长160~600μm,宽16~40μm;花粉略呈三角形(在高倍镜下观察大致呈非正多边形);直径约20μm,药室壁细胞木化,横切面观呈栅状增厚。表面观壁呈念珠状增厚。切面观可见增厚的次生壁呈菊花瓣状。草酸钙簇晶直径16~20μm。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一)丁香花纵切面(×3.6)

    (二)丁香花托中部横切面简图(×17)

    (三)丁香花粉末图(×343)

    1.纤维 2.油室 3.药室壁横切面观 4.药室内壁表面观 5.花室壁次生壁切面观 6.花粉粒 7.簇晶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粉末1g,置小试管中,加氯仿3ml,浸渍5分钟,吸取氯仿浸液2~3滴于载玻片上,速加3%氢氧化钠饱和液1滴,加盖玻片,片刻即有簇状细针形丁香酚钠结晶产生。

    2. 取以上氯仿浸出液,滴加适量50%氢氧化钾溶液与丁香酚作用,形成丁香酚钾的针状结晶。
, 百拇医药
    3. 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取本品粉末1g,加适量甲醇,振摇后静置半小时,滤过,供点样用。吸附剂:硅胶G(青岛)铺板,于105℃活化半小时。展开剂:石油醚(30~60℃)-甲醇(9:1),展距17.5cm。显色剂:茴香醛-浓硫酸喷雾后于红外灯下烤片刻即显示各种斑点。

    丁香薄层层析图谱

    

[性味及功效]



    味辛,性温。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能。用于脾虚寒、呃逆、呕吐、食少泄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证。用量:1~3g。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健胃作用:丁香浸出液具有明显的刺激胃液的分泌作用,此种作用似有胆碱能神经参与。此外,丁香酚还缓解腹胀、恶心、呕吐等。
, http://www.100md.com
    2. 抗菌作用:丁香煎剂、丁香油、丁香酚等对多种致病性真菌、球菌、链球菌、肺炎、痢疾、绿浓、大肠、伤寒等杆菌及流感病毒PR8株等有抑制作用。

    临床用作芳香健胃剂、镇痉剂、驱风剂。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子宫疝痛等症。此外,还用于治乳头裂(俗称乳头疮)病十余便,效果良好。

    

[附注]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1. 母丁香Fructus Caryophylli (Anthophylli)为丁香的干燥果实,又名鸡舌香、雌丁香,系在果实近成熟时采摘。药材呈棕色至深棕色,长椭圆形或纺缍形,顶端有4片宿存的萼片,基部常具短果柄,表面有细皱纹,长2~2.7cm,直径4~7mm,果皮与种皮易分离。果皮外侧排列1~2层油室,构成环状。近内果皮部位为多数导管群,排列成环状。导管群周围有多数散生纤维群,强木化。种皮内无石细胞及纤维;种子具两枚子叶,彼此不规则抱合,中央夹有一杆状胚。子叶和胚中均具多量油室。(照片下)。

    母丁香中的挥发油成分与丁香基本相同,但含量仅及丁香的1/10左右。

    母丁香气微,味辛辣。有温中,散寒的功效。用于治暴心气痛,胃寒呕逆,风冷牙痛、口臭等症。

    2. 丁香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称丁香油或丁香露,功效与丁香相同。

    3. 丁香的枝、树皮、根等均供药用,据称功效与丁香相似。,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