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清热剂 > 清气分热 > 白虎汤
编号:74076
漫话“白虎汤”
http://www.100md.com 2001年5月17日 网易
     白虎汤方出自《伤寒论》,是治疗“阳明经证”的主方,由生石膏30克,甘草6克,知母、粳米各9克组成。

    凡是外感热病,由表入里,由寒化热,发展到热邪亢盛的高峰阶段,便称为阳明病,其性质属于里热实证。“实”指邪气盛,《内经》说“邪气盛则实”,即指此而言。阳明病又有经证与府证之分,经证是指热邪虽盛但散漫无形,有热无结者;府证是热邪与肠中有形的积滞燥实互结,属于有热有结者。经证的主要脉症是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一般称为“四大”;府证则表现为潮热、谵语、腹满痛、不大便、脉沉实等。经证用清热生津法,府证用攻下里实法。

    阳明经证的身大热是热邪炽盛的主症,因为已经由表入里,所以不恶寒而反恶热,不欲盖衣被;口大渴是由于热灼津伤,故频频饮水仍不解渴;身大汗则是由于内热外蒸,逼液外泄之故,《内经》说“腠理(肌肤的纹理)开,汗大出”,便是指这种情况;至于脉洪大,是形容脉搏鼓指有力,也是里热盛实的反映。此外还可以见有面部红赤、舌苔干黄等表现。
, 百拇医药
    阳明经证的病理是热盛伤津,所以白虎汤方中以辛甘大寒的生石膏为君药,寒能清内热,辛能散外热,以达釜底抽薪之用;知母苦寒质润,苦寒泻火,质润滋阴,用为臣药;再以甘草、粳米养胃护津,以防大寒之品损伤脾胃,共为佐使。四药合用,清热生津,治疗高热性疾病时,只要用之对症,确有以桴(鼓捶)击鼓,如响似应的效果。方名白虎汤,是因为“白虎为西方金神”,又代表秋天,“秋金得令而炎暑(大热)自解矣”。极言本方清热之功。方中石膏的用量宜视患者病情的轻重、体质强弱、年龄大小而定。一般成人可以从20~30克起始,病重体强者,可加到50~60克,有的医家还用到120~150克。在煎服方法上,可将石膏先煎10分钟,然后加凉水适量,将余药及粳米加入,煮至米熟,则成汤。将第1及第2煎之药液各200毫升混合后再分2次服,必要时也可服3~4次(昼夜服2剂)。

    热邪炽盛不仅能伤耗津液,也会伤气,从而出现气阴两伤的病理变化。《内经》说:“炅则气泄”就是这个意思。“炅”即是“热”。热证出现气阴两伤者,除上述的四大症状外,还可以出现气短、无力、身重、脉大无力等表现。可以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人参9克,称为白虎加人参汤。又据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白虎汤可以适用于多种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高热、风湿热高热、流行性出血热、肺炎等等,只要辨证为白虎汤适应证者,均有相当的效果。但要了解白虎汤的禁忌证,不可滥投。吴鞠通《温病条辨》曾提出“白虎四禁”说:“白虎汤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不汗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因为白虎汤证的脉象是洪大浮滑,若是浮弦则属表证,浮弦而细则属血虚,故不与白虎汤。脉沉为病在里,有寒热虚实之分。若沉实有力为阳明府证,治当攻下;沉细无力为虚寒,治宜温阳,以上均不可与白虎汤。大渴、大汗都是白虎汤的辨证要点,若其人不渴或无汗,便不符合用白虎汤的条件,自然也不可与。

    歌诀:

    清热生津白虎汤,石膏知母草米襄;

    若兼气阴两虚症,原方再加人参良。(文章来源:《妇女健康之友》), 百拇医药(哈小博肖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