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营养保健 > 健康饮食1
编号:74328
什么是保健食品?
http://www.100md.com 2001年3月27日 南方日报
    

    保健食品姓“食”,不姓“药”,这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有明确的定义。

    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贾亚光认为,保健食品适合“第三态症状”人群。这些人常有腰膝酸软、四肢无力、情绪低落、心情烦躁、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头晕目眩、失眠健忘、易患感冒等等不良感觉或体验,到医院去检查,又说不清患有什么疾病。这就是典型的人体第三态,常人有一半属此态。“是药三分毒”,即使是宣称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中药滋补品,也存在“虚不受补”的问题。卫生部审批保健食品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无毒副作用,然后才是保健功能,如此而已。

    获批的22种保健功能

    目前,卫生部只批准了22种保健功能,分别是: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视力、促进排铅、清咽润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抗突变、抗疲劳、耐缺氧、抗辐射、减肥、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美容、改善肠道功能,超出此外的保健食品功能宣传都是违法的。而且规定每种保健食品所宣传的保健功能不能超过2种,超过的则属违法。
, http://www.100md.com
    保健食品,最近有点烦

    最近,以核酸为代表的保健食品引起了媒体及网络的广泛争议—

    消费心理不成熟

    在我国,保健食品兴起的时间不长,与国外相比,人们的消费心理尚不成熟,表现为对“药食同源”认识模糊、“随大流”的从众心理明显、思想易受舆论影响等方面。

    近些年,每当有一种新的时髦保健品面市,总会有一大批消费者盲目跟进,有的消费者对保健品本来不信任,甚至有时明知其质量不高、价格高昂、作用不大,但经不住亲朋好友们的“现身说法”,最终还是要购买来试一试,因为人们总是想健康长寿。

    中医药理论认为,药品和食品的来源是相同的。如生姜,在现实生活中既可作为蔬菜、调味品食用,又可入药治疗疾病,卫生部也将其纳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质名单中。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药补不如食补”经验之谈,但是,药品和食品毕竟是两种东西,国家对药品和食品的管理是有严格区分的,法律法规也大不相同,我们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不要把保健食品当药品。
, 百拇医药
    我国一些保健食品生产厂家和营销者,利用消费者对药品和食品区分上的误区,利用有些消费者的思想易受舆论影响的从众心理,采用狂轰滥炸的广告投入,对保健食品进行虚假的疗效宣传,让许多消费者对保健品的“功效”深信不疑、趋之若鹜,因而最终上当受骗。

    有人说,欧洲人吃东西是用头脑吃,中国人吃东西是用嘴巴吃,甚至是用眼睛吃,这说明中国人的消费心理的成熟还需要知识做营养,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宣传引导,需要加强国家有关保健食品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

    事实证明,公民的理性消费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健全法制,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要打击欺诈宣传,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要扶持生产健康食品,打击非法产销;要宣传健康知识,主张理性消费。总之,国家要加强监管,不能让一些人规避国家的法律法规,损害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谎话说千遍就成真理?
, http://www.100md.com
    国内的保健品市场多年来一直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你方唱罢,我又登场。其特点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地毯式轰炸,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到街头小报、门缝传单,你躲都躲不过。还有一共同特点就是其疗效总是出奇地好,好得医院应该关门。总是获得国家多少项奖,国际上也是多次得奖。总是能举出好多例子,从专家意见到普通患者服用后的反应等,有名有姓有地址,不由得你不信。

    偏是大家对媒体广告总是很相信,你广告说哪种保健品好,哪种就热销,这次上当,下次依旧。质疑的人很少。药品也是如此。于是厂家就财源滚滚了,管它有作用还是没作用。

    为何大家总是如此糊弄?

    除了相信吃啥补啥、病急乱医等心理作怪之外,广告那种谎话说千遍就成真理的精神也实在是功不可没。例如在某种保健食品出现之初,大小报刊全是相关内容,不由得不信。还说美国人已经疯狂抢购了,甚至连美国总统都服用啦,说是可以延缓衰老,增强性功能,美容等等,功能多多,神乎其神。
, 百拇医药
    有关部门报告表明,我国目前批准生产的保健食品就达2000余种。而这些保健食品的品牌和销量几乎都是靠广告堆起来的,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中,保健食品的投放量经常进入三甲的位置。而据中国消协与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共同对121份保健食品的说明书、产品介绍手册、印刷品广告以及在媒体上发布的广告内容的调查,宣传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占26·5%;对产品功能进行虚假宣传的占42·1%;没有经过卫生部批准,擅自宣称产品具有保健功能的占31·4%。

    保健食品的作用与安慰剂效应

    对于各领风骚三几年的保健品,也有人对其真实的效果进行过思考和质疑,但由于这是一种功能性的食品,不必像药品那样经多年的临床试验和疗效观察,只要对人体安全无毒,而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就行了。但必须指出的是,说到底保健食品还是食品,它的保健功能并不是十分确定的,而且有不少还是心理因素起作用。

    毫无疑问,心理暗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一个著名的记录在案的例子是假孕:一名妇女多年不育,求医无效,转而每天在内心自我暗示我要怀孕了。后来她就出现停经、呕吐、喜酸等一系列怀孕症状,肚子竟然也一天天大起来了,到足月分娩时也有宫缩。最后剖腹探查发现,子宫内没有胎儿,子宫壁肌肉高度增生肥大,这是外观看肚子变大的原因。这个例子表明,强烈的心理暗示可以引起真正的生理学、解剖学等改变。目前现代医学还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
, http://www.100md.com
    现代医学如何看待心理层面的因素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在药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安慰剂,指不含任何药理成分的制剂或剂型。这样的制剂产生效应的现象称为安慰剂效应。

    事实已证明,对一些不同的病种而不是所有的病种,一般情况下安慰剂效应可达10%—30%。如可以观察到安慰剂对约20%的高血压病人确有不同程度的降血压作用。据文献报道,由病人高度信赖的医师治疗,安慰剂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短期疗效最高可达约70%(通常20%),而一般胃药疗效约60%,特异药物的疗效也不过约80%。对恶性肿瘤病人,安慰剂对缓解某些症状会产生安慰剂效应,但对延缓生命无效。

    有专家已经指出,保健食品的很多功效是属于安慰剂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往往是随着广告宣传的增加而增强。从客观来看,安慰剂效应也是一种确实存在的效应,但它却不是保健食品本身所固有的,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那些价格昂贵的保健食品的价值。,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