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伤寒 > 太阳病讲义
编号:77776
太阳中风证
http://www.100md.com 《中医伤寒》
     1. 典型脉症与治法方药<原文>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①。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②,淅淅恶风③,翕翕发热④,鼻鸣⑤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口父>咀⑥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⑦令一时许,遍身 ⑧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⑨,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⑩、酒酪、臭恶等物。<词解>

    ① 阳浮而阴弱:阴、阳,此意为举、寻取脉指法。阳浮者,轻取而脉浮;阴弱者,重按而脉弱。合言之,意为脉象浮缓。
, 百拇医药
    ② 啬啬恶寒:啬,寒冷畏缩之感。啬啬恶寒,形容恶寒较重。

    ③ 淅淅恶风:淅,冷水洒身之感。淅淅恶风,形容恶风较重。

    ④ 翕翕发热:翕,温暖和煦之感,翕翕发热,形容发热如羽毛覆盖之状。

    ⑤ 鼻鸣:鼻道不畅,息粗似鸣。

    ⑥ <口父>咀:读作“府举”。将药物碎成黄豆状大小。

    ⑦ 温覆:加衣覆被,取暖以助汗。

    ⑧ :读作“折折”。形容汗出极微,触之肌肤有潮润感。

    ⑨ 小促其间:小,稍微、适当;促,催促、缩短;间,间歇。小促其间,意为适当缩短服药间隔时间。
, 百拇医药
    ⑩ 五辛:《本草纲目》以小蒜、大蒜、韭菜、芸苔、胡荽为五辛。此处意指各种辛竦香窜之食物。<释义> 太阳中风病机及证治。言太阳中风,必参第1、2条所述之内容。阳浮而阴弱,即言脉来浮缓之形状,更寓卫强营弱之病机。卫浮于表,与邪相争,故脉浮而发热如鸟羽加身;营弱于内,阴泄于外,故脉缓而自汗绵绵不止。啬然恶寒,淅然恶风,此卫气失于温煦之职是也。鼻为肺窍,肺合皮毛,今风寒犯表,肺气不宣,则鼻道塞而不畅,气息粗而鸣响。肺胃相应,气降为顺,今肺气不宣则胃气应之而逆,是以干呕。就太阳中风证而论,肺胃气逆之鼻鸣干呕,虽多见于临床,然非本证必具之症。

    本证风寒犯表,卫强营弱,治宜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以桂枝汤为其首选方。方以桂枝之辛温,解肌祛风;芍药之酸寒,敛阴和营。一散一收,相反相成,为调和营卫之最佳组合。更以生姜之辛温散邪,结合大枣之甘温补益,进而增强桂、芍调和营卫之功效。甘草性味甘平,调和诸药,培固中土,以资汗源。五味相合,攻补兼施,内外互济,是调和营卫之代表,亦组方规律体现之典范。
, 百拇医药
    方后所注,表明服用本方之注意事项。一者,药后喝粥温覆,意在资益胃气、助其发散;二者,疗效判断,以药后遍身微汗为度,太过不及,皆失其宜;三者,治疗过程中,应注重饮食宜忌。<临床运用>

    桂枝汤为群方之祖,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本方具有解热镇痛、抗过敏、改善心脑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代谢及免疫系统机能等诸多药理效应。而临床的不断实践,则大大拓展了本方之运用范围。

    在呼吸系统方面,本方常用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凌氏用以治疗夏令感冒42例,均在服药2-3剂后病愈<1>。黄氏认为本方适用于风寒型感冒诸证,疗效好坏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汗及汗的多少。运用时宜据证灵活加减变化,如汗出不彻、恶寒较重、四肢疼痛者,宜重用桂枝,并酌加羌活、桑枝;如汗多或自汗,宜重用芍药、甘草,减轻桂枝、生姜的用量,酌加黄芪、白术、防风;如头痛甚,加白芷、蒿本;干呕甚者,宜重用生姜、白芍,酌加姜半夏、陈皮<2>。
, 百拇医药
    在消化系统方面,本方运用较为广泛。大凡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急慢性炎症、消化性溃疡等,以脘腹不适或疼痛时作,纳呆,舌质淡,苔白,脉弱等为临床特征者,多可用本方化裁治疗。现代临床发现,桂枝汤对大肠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治脾虚运化不利的久利,又能治气郁、结肠痉挛引起的便秘。如冯氏用桂枝汤加味治疗太阴病兼表证的泄泻,取得良效<3>。

    在循环系统方面,因其对血管舒缩功能的显著调节作用,本方对心率、血压、心律等皆有良性效应,故而各种微小血管变、器质性心脏病、心脏神经官能症、血压异常等,以畏寒气短、心悸胸闷、舌淡苔白、脉缓迟弱等为特征者,皆可考虑用本方化裁治疗。如王济华等,将冠心病辨证分为营病为主、卫病为主、营卫同病等三型,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疗效颇佳<4>。

    在运动系统方面,凡颈肌劳损、肩肌损伤、急性腰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病、梨状肌综合症、骨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慢性滑膜炎及肢体麻木疼痛等病证,具有肌肉关节酸冷疼麻特点者,即可酌情用本方为主进行治疗。如刘氏用桂枝汤(加姜黄、羌活、桑枝)治疗肩周炎30例,痊愈20例,总有效率为93%<5>。
, http://www.100md.com
    在神经系统方面,临床上常用桂枝汤加减化裁,治疗遗精、梦交、阳萎、失眠、多寐、健忘、脱发、癫痫、偏瘫、交感神经紧张症、耳聋等神经系统疾病。如刘氏用桂枝汤加石菖蒲治愈1例神经性耳聋<6>。

    在内分泌系统方面,经常性自汗、盗汗、头汗、半身汗(偏沮)、非黄疸性黄汗及无汗症等,皆可用桂枝汤或加味治疗。桂枝汤既能发汗,又能止汗,对汗腺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如魏氏治疗酒后当风淋雨所致的半身汗出症患者,用桂枝汤加煅龙牡、浮小麦调和营卫,使气血周流,风湿之邪外出,而汗证自愈<7>。

    在妇科方面,本方加减可用治月经病(寒滞痛经、经行后期、经行头痛、经行身痒、经行浮肿、崩漏等)、妊娠病(妊娠恶阻、水肿、癃闭、低热、滑胎等)、产后病(产后发热、自汗、身痛、恶露不绝、乳汗自出等)、术后病(人流或绝育术后低热)、绝经期综合征及白带阴痒等。张氏提出,桂枝汤治疗妇科病的应用指征是,必须在正气素弱,或脾胃、气血、营卫、阴阳失调,或外感风寒之邪导致营卫不和的基础上,证见自汗,恶风(恶风寒),发热(热不甚高),舌质淡红,苔薄白者为宜<8>。
, http://www.100md.com
    在儿科方面,小儿厌食症、营养不良症、遗尿症、夜尿症、多动症等,只要符合饮食不佳、身体虚怯、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弱的辨证要点者,即可用本方为主治疗。夏氏用桂枝汤治疗小儿地图舌38例,一个疗程(一周)后地图舌消失者21例,有效率为71%,取桂枝汤调和营卫、平衡阴阳、敷布阳气之功<9>。

    在皮肤科方面,本方可治疗多形性红斑、湿疹、皮肤瘙痒症、冬季皮炎、冻疮、蛇皮癣、过敏性紫癜等多种皮肤病,临证以营卫不和,郁而生邪,或邪气乘虚客于营卫等病机特征为审证要点。如马氏等桂枝汤加味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31例,结果痊愈19例,好转9例,无效3例<10>。

    另外,疲劳综合征、瞑眩、过敏性鼻炎、无脉症、痿症、奔豚气、慢性阑尾炎、浅层点状角膜炎等,只要符合桂枝汤证的病因病机特点的,即可用之。如姚氏等用桂枝汤加味治疗内伤发热24例,结果痊愈16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91.67%<11>。

    简言之,桂枝汤以其显著的双向调节作用,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得以广泛运用,并取得满意疗效。探其规律,其运用多以营卫失调、气血不和而病性偏寒者为辨证眼目。<参考文献><1> 凌方明. 桂枝汤治疗夏令感冒42例. 国医论坛1994;(3):17<2> 黄德容. 桂枝汤临床应用的体会. 湖南中医杂志1994;10(3):24<3> 冯利. 桂枝汤加味治疗泄泻一例. 中医药研究1991;(6):38<4> 王济华,等. 桂枝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的体会. 河南中医1993;13(5):213<5> 刘青,等. 加味桂枝汤治疗肩周炎30例. 四川中医1994;(6):47<6> 刘岱麟. 桂枝汤临床应用举隅. 吉林中医药1994;(2):34<7> 魏超. 桂枝汤经验3则. 陕西中医1992;13(2):77<8> 张玉英. 桂枝汤治疗妇科病. 陕西中医函授1993;(2):23<9> 夏近宜. 桂枝汤治小儿地图舌38例. 上海中医杂志1995;(3):11<10> 马桂杰,等. 桂枝汤加味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31例. 山东中医杂志1995;(6):23<11> 姚鹤年,等. 桂枝汤治疗内伤发热24例. 辽宁中医杂志1989;(9):19<原文>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释义> 太阳中风证的诊断要点。言太阳病,则脉浮、头项强痛、恶(风)寒诸症,尽在不言之中。如此更见发热、汗出,则可明确诊断为太阳中风证,而以桂枝汤主治。
, 百拇医药
    前言脉缓汗出为中风,无汗脉紧为伤寒。然究其病机实质,脉之紧缓,实乃相对之辞,视感邪之轻重、正邪相争之程度等因素,而互有变易。惟汗出与否,是二证鉴别之关键。

    若从方剂角度而论,则本条可视作桂枝汤之应用标准。不论中风伤寒、外感内伤,但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者,即可考虑运用本方治疗。<原文>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释义> 太阳中风证病因病机。此条明确指出,太阳病发热汗出之中风证,缘于风邪外袭,导致机体营卫失调。然营卫之失调,有彼此偏重之别。卫主外,风邪侵袭,卫气浮盛于外而抗邪,谓之卫强;与此同时,其固摄温煦之功之失常,失煦则恶风寒,失固则汗自出,又岂可谓之强盛?!反之,营主内,卫气失固而营阴外泄为自汗,谓之营弱;然营阴之外泄,缘自卫气失固,又岂是自身之内亏?!追根寻源,风寒袭表,实为祸首,故当以祛风解表之治,而求恢复营卫之谐和。

    2. 桂枝汤的灵活运用<原文> 太阳病,初服①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剌风池②、风府③,却与桂枝汤则愈。(24)<词解>
, 百拇医药
    ① 初服:桂枝汤一次煎成,分三次服,初服即指第一服。

    ② 风池:足少阳胆经穴。

    ③ 风府:督脉经穴。<释义> 病重药轻,针药并施。太阳中风,主以桂枝汤,自应汗出病解。然临床之际,确有辨证准确,而用之不效者,乃病重而药轻之故也。服汤后正邪相争更为剧烈,汗不出而诸证未解,病者因之反觉烦闷不适。此时宜予针剌风池、风府,疏通经气,松解邪滞,再与桂枝汤,必一汗而解。<原文> 太阳病,外证①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2)<词解>

    ① 外证:在外之症象,此指太阳表证,即发热恶寒、头痛项强等症。<释义> 太阳病脉浮弱者宜桂枝汤。太阳表证,无论伤寒或中风,不管病程之长短,凡头痛项强、发热恶寒诸症仍在,且病机未变者,悉宜汗解。今脉来浮而外证未除,自宜汗之。然脉浮中略带无力之象,显系正气相对不足,则汗之宜慎。此时若表证属伤寒,亦不可轻投麻黄剂。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故无论其外证属中风或伤寒,此际均宜投以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原文>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词解>
, http://www.100md.com
    ① 复烦:病人烦于病情复作。<释义> 伤寒汗后病复宜桂枝汤。中风不宜麻黄汤,伤寒禁用桂枝汤,此治疗之常规。然常规之外复有变法,又不可不知。伤寒汗后,病证已解,半日许复烦者,其因不外有二:一者,复感外邪,病证复作;一者,余邪未尽,死灰复燃。其证虽为伤寒无汗恶寒身疼,必竟汗后腠理疏松,不宜再行峻汗,虑其伤阴耗阳故也。是以桂枝汤缓汗,既解外邪,且以护正,为变通之计。<原文>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4)<释义> 表证未解宜汗忌下者用桂枝汤。单纯之太阳表证,治之惟有汗法,绝不应下,下之即属误治,必致变证蜂起,难以逆料。即若里有可下之实邪,亦当在表邪解除后,更行攻下,而不可汗下失序。桂枝汤功能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自是太阳表虚证的对之方,亦是表里同病者先宜解表时之首选方,盖其药性平和,组方阴阳协调,对里证影响相对较轻故也。<原文>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45)<释义> 汗下后表证未解宜桂枝汤。表证宜汗,里实宜下,今汗后病证未解,复以下法治之,多为表里同病,而治失其宜。是汗后表证仍在,医者失察而继以攻下之法,所幸其脉尚浮,变证未生。然汗下之后,正气必竟相对不足,故无论中风伤寒,皆不宜麻黄峻汗,惟以桂枝汤缓汗可也。<原文>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56)<释义> 辨小便以定表里治法。外感病人六七日之后,出现头痛发热而不大便,伴见小便黄赤,是邪热结聚于胃肠,阳明腑实已成,头痛乃腑热上冲之故,不可误为表邪未尽,治之宜用攻下,可选承气汤类方。若头痛发热而小便清长,且脉浮恶风诸症仍在,虽不大便日久,必竟燥热不甚,腑实未成。宜先表后里,予桂枝汤汗之,表邪得解而气机运转复常,如此可望里气自和而大便自通。若表解而里未和者,复以下法攻之可也。
, 百拇医药
    “若头痛者,必衄”,当接“宜桂枝汤”后,是对表里同病的预后推测,提示表闭阳郁,有破络出血之可能。<原文>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①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词解>

    ① 其气上冲:病人自觉胸中气逆。<释义> 表证误下后气冲宜桂枝汤。表证误下,邪欲内陷,内陷之途,由表入里、自上而下是也。今外邪因误治而得下陷心胸部位之机,然退守之际,正气尚自不弱,足以抗邪,正邪相激而气逆上冲。如此则可以桂枝汤,解肌祛邪,扶助正气。若无气逆之征,是正气已虚,无力相争,病证已变,非解表祛邪治法之所宜,不得再行桂枝汤。至于其变如何,又当审证而论。<原文>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①,荣气和者,外不谐②,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词解>

    ① 荣气和:荣气,即营气。荣气和者,营气调和无病也。

    ② 外不谐:外,意指卫气功能失常,不能与营气相互协调于肌表。<释义> 杂病营卫不和自汗宜桂枝汤。营卫失调,多以卫气之偏为主因。卫浮于外而失固,则营弱于内而外泄,是以自汗绵绵。其由既可责之外邪,亦可缘自内伤。若自汗而无头痛恶寒发热之象,是营卫失调之缘于内伤者,治之仍宜借汗而复其常,治以桂枝汤。<原文> 病人脏无他病①,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②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词解>
, 百拇医药
    ① 脏无他病:内在之脏腑无病。

    ② 先其时:在发热汗出等症状出现之前。<释义> 杂病自汗,先时而治宜桂枝汤。杂病自汗,若内无脏腑之损伤,则为肌表之营卫失调。卫气偏盛于外,则见发热而不恶寒;营阴偏弱于内,当现自汗而脉缓弱。治之宜于自汗发热之先,汗之以复营卫之常,方宜桂枝汤。

    3. 桂枝汤禁忌<原文> 桂枝①本为解肌②,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③此,勿令误也。(16)<词解>

    ① 桂枝:此指桂枝汤。

    ② 解肌:解散皮里肌腠之邪。

    ③ 识:牢记之意。<释义> 伤寒无汗者禁用桂枝汤。桂枝汤功能解肌祛风,滋阴和阳,适用于太阳中风表虚之证。若发热恶寒、无汗脉紧,证属伤寒,腠理致密,则惟宜麻黄汤峻汗发散,不得用桂枝汤,防其敛邪生弊故也。<原文> 若酒客①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词解>
, 百拇医药
    ① 酒客:嗜酒之人。<释义> 湿热内蕴者禁用桂枝汤。嗜酒之人,每多湿热内盛。其患中风,不宜单纯运用桂枝汤,而宜辛透清化相合。以桂枝汤甘能助湿、温能生热故也。湿热内壅,升降失司,胃气上逆,多致呕吐。<原文>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19)<释义> 内热壅盛者禁用桂枝汤。桂枝汤辛甘发散,宜于风寒侵袭于表。若内热壅盛而发热汗出者,禁用桂枝汤。即若里热炽盛而兼表寒者,亦宜清泻火热而微予发散。设若误用桂枝汤,必致里热更盛,胃逆而吐,甚或伤络而吐血。

    4. 太阳中风兼证

    (1)中风兼经输不利证<原文>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词解>

    ① 项背强几几:几,读作“苏”。几几,短羽之鸟伸颈欲飞不能之状。此用以形容项背强紧之状。

    桂枝加葛根汤方
, 百拇医药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释义> 太阳中风兼经输不利证治。风寒外袭,营卫失调,证见发热恶风、汗出脉缓。邪阻太阳经输,经气不利,头痛项强,本是太阳表证之常见症象。今项强及背,表明邪阻较重,经气郁滞更甚,且病变部位扩大,此时若仅以桂枝汤解肌祛风,其治虽属可行,然取效必不如意。如是则适当考虑在解肌祛风基础上,辅以升津舒经之法,而成两全之美。

    桂枝加葛根汤,宋本原文组成有误,其方应无麻黄。方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以治其本;更以葛根辛散祛风,升津以舒缓拘挛之经脉,通调郁滞之经气。<临床运用>

    本方由桂枝汤加葛根而成。葛根味甘辛而性平偏凉,具有起阴气、升津液、舒经脉之效。故而本方除具备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基本功效外,更能通调气血、升津和络以解痉缓急。前贤常以之通治经脉挛急而兼出恶风之柔痉。
, 百拇医药
    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桂枝及桂枝汤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解热镇痛、抗过敏、抗惊厥、抗病毒等作用,而葛根则有降血压、增加脑部及冠状动脉血流量、解热解痉等效应。因此,现代临床常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将本方广泛用于治疗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及运动系统、免疫及内分泌系统等之多种病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所涉病种,就有关报道统计,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面神经麻痹、原发性震颤、僵人综合征、乙脑后遗症、重症肌无力、慢性多发性肌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颈榷病等。根据35例古今医案分析,有中医诊断者22例,涉及柔痉、肩凝证、落枕、头痛、项背痛、感冒等10个病种,病变均与筋脉肌肉的拘急痉挛有关,说明本方通调气血、解痉缓急之功效,是其临床运用的重要方面。

    (2)中风兼肺寒气逆证<原文> 喘家①,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原文>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词解>
, http://www.100md.com
    ① 喘家:素患喘证之人。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释义> 太阳中风兼肺寒气逆证治。18条论素有肺寒咳喘宿疾,因外感风寒而诱发;43条论太阳表证,因误下而风寒内陷胸中。前者为新感引动宿疾,后者为误下而邪陷,成因不同,然此际之病机,则同为风寒表证而兼肺寒气逆。临床证见发热恶寒、头痛脉浮,而兼胸闷气喘、咳嗽等。病机及脉证相同,故其治亦同,所谓异病同治是也。治以解肌祛风,降逆平喘,方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是方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解除在外之风寒;加厚朴、杏仁,温肺而降气平喘。如是则表里双解,内外悉安。<临床运用>

    本方为桂枝汤加厚朴杏仁而成。厚朴苦辛温,功能消痰除满、下气降逆;杏仁苦温,功能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故而本方功能解肌祛风、降气平喘,实属素有咳喘而兼外感之良方。

    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杏仁小量能镇静呼吸中枢,表现为镇咳平喘效应;而厚朴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兔离体支气管及肠管均有兴奋作用,且能通过降低血压,反射性引起呼吸兴奋。因此,现代临床常用本方治疗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某些病证。

    现代临床主要用本方治疗:各种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病毒性肺炎等。同时也用治部分消化系疾病,如急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等。就中医理论而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