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1516939
血管保护——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新靶点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续1月3日C7版)

    吴正国等研究显示,通心络可明显升高不同时间点血清和脑皮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活力,降低血清和脑皮质丙二醛(MDA)含量(P<0.05,P<0.01)。这提示,通心络可通过调节自由基代谢减少急性脑梗死的缺血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4.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促进抑制性氨基酸释放

    “兴奋毒性”学说是近年来缺血性脑损伤神经机制研究的热点。脑缺血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氨基酸(EAA),特别是谷氨酸(Glu)大量释放、重摄取受阻及突触后膜EAA受体的过度激活是造成神经元损伤的重要原因。

    吴正国等研究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可使兴奋性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释放减少(P<0.01),抑制性氨基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释放增加(P<0.01),尤其是大剂量通心络的作用更优于对照组(P<0.01)。

    5.降低缺血脑皮质神经元胞浆钙离子浓度

    当脑缺血、缺氧时,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过度兴奋,引起钙离子内流增加,加之离子泵受损,线粒体和内质网对钙离子的摄取和与钙结合蛋白、钙调蛋白的结合能力下降,造成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以致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ND)。

    吴正国等对各组缺血脑皮质神经元胞浆钙离子浓度变化的研究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这表明通心络组脑缺血后皮质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被明显抑制,并呈剂量相关性。

    6. 抑制脑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脑缺血周边部分缺血区域 (半暗带)细胞凋亡是缺血性细胞重要死亡形式之一。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基因家族尤其是caspase-3在缺血损伤后细胞凋亡机制中起关键作用。抑制caspase 基因的上调或激活bcl-2 基因可以减轻缺血损伤,不仅使梗死区体积缩小和改善神经功能评分,而且还可以延长治疗时间窗。

    吴正国等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缺血脑皮质神经细胞调亡率。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可明显降低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率(P<0.05),降低caspase-3、P53 mRNA蛋白表达,促进热休克蛋白70(HSP70) mRNA蛋白表达。

    7. 促进半暗区GAP-43和Syp蛋白表达

    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是神经元特异性磷蛋白,是决定神经元发育和再塑的内在因素。突触素(Syp)蛋白是分布于突触囊泡膜上含量丰富的糖蛋白之一,与递质释放关系密切,并可影响突触可塑性。

    梅元武等的研究结果显示,与自然恢复组比较,通心络可显著升高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3天、7天、14天和28天时缺血半暗带GAP-43Syp和Syp蛋白表达(P<0.05 或P<0.01),具有促进突触再建和增强、完善再突触效能的作用。

    8. 提高缺血区BDNF基因表达水平

    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可稳定细胞内Ca2+浓度 ,减轻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损伤,抵抗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河北医科大学的研究显示,通心络可显著提高脑缺血大鼠缺血区BDNF基因表达水平,分别在缺血3小时、24 小时和7 天时,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1或P<0.05)。

    9.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陆兵勋对缺血侧室管膜及室管膜下(SVZ)区和缺血侧海马齿状回(SGZ)区BrdU阳性细胞进行荧光强度检测比较。结果显示,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引起缺血侧室管膜及SVZ区和SGZ区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细胞反应、增殖,通心络可显著增加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

    10. 改善脑梗死大鼠行为学评分

    河北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对各组脑梗死大鼠进行姿势反射实验评分、不对称应用实验评分和角落实验评分对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改善(P<0.05或P<0.01),并以通心络大剂量组改善更为显著。

    超微粉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卒中的临床研究

    1.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超微粉通心络与原工艺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卒中的临床疗效。

    2. 方法

    ① 设计方法 采用病种、用量、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双盲、不同工艺不同剂量平行对照、多中心的非劣效性临床试验设计。② 治疗方法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其中两试验组分别接受2粒或4粒超微粉通心络(0.26 g /粒),两对照组分别接受2粒或4粒原工艺通心络(0.38 g/粒),疗程均为4周。

    3. 研究单位

    组长单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参加单位包括: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4. 结果

    超微粉通心络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平行对照,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剂量减少1/3的超微粉通心络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略大于原工艺通心络,但无显著组间差异(均P>0.05)。非劣效性检验合格,可以推断超微粉通心络组的疗效与原工艺通心络组疗效相当。

    超微粉通心络明显改善患者心电图表现 两组心电图所示疗效和总有效率比较显示,超微粉通心组的心电图疗效略高于原工艺组,但无显著组间差异(均P>0.05),提示两组的疗效相当。

    超微粉通心络明显提高卒中患者综合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两组卒中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显示,非劣效性检验合格,超微粉通心络组疗效略高于原工艺组,但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提示两组疗效相当。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总积分比较显示,超微粉组与原工艺组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总积分(均P<0.01)的效果相当,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

    超微粉通心络明显改善卒中中医单项症状 与治疗前相比,超微粉通心络组和原工艺通心络组患者上肢不遂、下肢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单项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且超微粉通心络组显效率略高于原工艺组。

    超微粉通心络安全性研究 小鼠急毒实验最大给药量为54.63 g生药/kg ,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455.25倍;大鼠长毒实验,以临床用量的15、30、60倍灌胃给药6个月,未见毒性反应。临床研究中发现,超微粉通心络引起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原工艺组。

    通心络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荟萃分析

    资料来源 国内外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发表的有关通心络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文献。

    纳入标准 包含通心络和对照组的临床研究;临床疗效以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或有效率能以四格表资料的格式表述,对符合标准的40篇文献进行荟萃分析。

    排除标准 动物实验,无对照组,无临床疗效判定指标。

    结果 通心络对脑血管病患者的确切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使脑血管病治疗无效的风险比对照组降低71.2%,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低1.316倍标准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通心络治疗脑血管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

    小结

    通心络对微血管保护作用具有独特优势,用其治疗脑梗死,可通过促进微血管新生而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缺血损伤。通心络的神经保护作用表现在保护神经元超微结构,调控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的释放以及神经细胞凋亡和P53 mRNA蛋白表达,降低缺血脑皮质胞浆钙离子浓度,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调控细胞因子水平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