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116750
不可尽凭虚实补泻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3月到7月间刊发了许多关于补泻的争论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各自的思考:有从实践出发阐述临证一得的,有从源流入手辨析补泻之用的,有从文字含义入手挖掘邪正补泻新意的。笔者置身事内,几度撰文阐发己意,终以《理性对待各家之偏》收笔。近日学习《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篇》中看到祖先对此问题的经典解读,不禁汗颜。

    《至真要大论篇》云:“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这里的“百病”当指外感病,人体不能及时能动地顺应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的变化故生病,后文中的“气宜”也是指自然界季节气候的变化。“盛者泻之,虚者补之……未能十全”,也就是说不能完全依照虚实来施用补泻,这与《三部九候论篇》中讲的“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显然有别。为什么不能按照虚实来补泻呢?因为虚实只是一种思辨的模式,虚实是相对而言的。实中可以有虚,虚中可以有实,可以虚多实少,也可以虚少实多。简单的疾病居多,单凭虚实补泻即可,故辨虚实是有意义的。但越是复杂的疾病,虚实情况越复杂,虚实夹杂越难以辨析,甚至会有“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的假象出现,这就是“未能十全”的原因——即很多疾病经简单治疗后统计,有效者似多,无效亦复不少的原因。可知不可尽凭虚实,亦不可仅知补泻。

    疑难大证都在“未能十全”之列,不可单凭虚实补泻,那么,临证当凭什么来确定正确的治法呢?《黄帝内经》中给出的答案是“审察病机”。什么是“机”呢?笔者认为“见病知源”的“源”应该属于机;“知犯何逆”的“逆”应该属于机。病变的起、承、转、合都有其必然的规律,有其核心的脉络。只有抓住这个“机”,审查之,洞晓“机”后面的理,才有可能治发机先,才有可能从容地随机应变,才有可能“使必已”(《至真要大论篇》)。

    关于认识病机和临证治疗的复杂性,《至真要大论篇》中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深究。如“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求其属也”;“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等。

    笔者认为,学术争鸣可以促进学术的发展,开阔眼界,促进思考的深入。但是要落到实处,在全面吸收先人的理论成果基础上进行,才是有益的;要学会从不同的观点中汲取营养,更多地立足于经典对话,才能对于中医学的发展有益。, 百拇医药(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