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更多评论
编号:13782530
互联网不能做烟草广告逍遥地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26日 生命时报 2019.04.26
     青少年和女性正成为烟草广告的目标人群。近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互联网影响数据监测结果显示,青少年用户众多、监管相对缺位的互联网平台,已成为烟草营销的重灾区。此外,在一些APP(手机应用程序)中,也出现了大量针对女性的烟草营销信息。有媒体调查发现,仅在“小红书”APP上,与“烟”相关的营销信息就达9万余条,这些信息多以“测评”“种草”等软文的方式展开,吸引了大量读者关注。

    互联网绝不应该成为烟草广告的“法外之地”。新修订的广告法中明确规定,“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中也明文规定,禁止利用互联网发布烟草广告。

    但海量信息叠加交互活跃的网络使用方式,给了烟草商们暗度陈仓的缝隙。与传统广告形式相比,互联网上的烟草营销信息多使用软性植入的方式,隐蔽性更强。比如,将情怀注入软文,渲染烟草与爱情、友情、亲情之间的关系,给吸烟行为戴上美丽面具,弱化公众的抵触和防备心理,提升对烟草品牌的认同度。

    其实,类似于此的“隐形营销”一直是烟草广告的惯用伎俩。不敢明目张胆搞促销和赞助,但以企业文化、公益形象等形式发布的烟草广告却生命力顽强。无论是高速路上高大的广告牌,网吧、超市等场合的宣传海报、各种冠名赞助,还是互联网上温情脉脉、言之凿凿的各类推送,都只是给烟草广告换身行头而已,其推广烟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在我国,男性仍是卷烟的主要消费群体,很多老烟民不需要广告引导,也照吸不误,于是青少年和女性群体就成了烟草营销的重点招揽对象。而互联网,尤其是一些时尚消费类、视频游戏类应用程序,多以青少年和女性受众为主,温情、趣味性的软文植入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大,极易诱导其尝试和接触烟草制品,进而将他们拉入新烟民的大军。因此,要保护更多人群,特别是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远离烟草,互联网上吞云吐雾的“诱惑之舞”必须严格监管并叫停了。

    网络烟草广告治理应从速从严,具体来说,不妨下好三步棋。早发现,精准开展互联网烟草营销状况监测,深度挖掘监测数据,特别要收集典型案例,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帮助公众辨识烟草营销的种种伪装。严处理,监控机构要加强与监管、执法部门的深度合作,对典型案例进行甄别,对涉嫌违反《广告法》的案件严肃处理,提高违法成本。勤宣讲,组织专家针对伪科学信息进行梳理和批驳,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对公众的控烟教育和法律教育,发动社会监督力量,净化互联网环境,如此才能遏制住我国新烟民一直居高不下的现状。▲, http://www.100md.com(商 \u65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