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502974
33例肝血管瘤的外科治疗
http://www.100md.com 《广西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柳逸斌 莫钦国 梁安民

    单位: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外科;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关键词:

    广西医学GUANGXI MEDICAL YIXUE1999年 第21卷 第4期 Vol 从1985年3月至1997年6月,我们对33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3例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25~66岁,平均42岁。入院前病史一周至26年,平均2年3个月。临床症状主要为右上腹隐痛或胀痛,上腹闷胀不适。2例有腹部肿物,6例无任何症状。主要体征为右上腹压痛,肝大,肝表面扪及弹性肿物。手术前B超、CT、同位素肝扫描诊断为肝血管瘤的例数分别为21/33、19/25、18/24。位于第3段10例,第5段9例,第6例7例,第4段4例,第7段2例,第2段1例。单发22例,多发(2个肿瘤以上)11例,直径2~25cm,平均7.5cm。有3例合并有肝硬化者AFP及ALT轻度升高,余未见异常。
, http://www.100md.com
    1.2 手术情况:手术切口为经右肋缘下或剑突下八字形切口。手术方法:非规则性肝叶切除9例,肝段切除8例,单纯性肿瘤切除8例,肝血管瘤周围缝扎5例,肝血管瘤捆扎+肝动脉结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2例,肝动脉栓塞术1例。其中3例作第一肝门阻断,每次阻断时间10~15分钟。术中出血50~850ml,平均445ml。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

    1.3 随访情况:33例均获随访,时间1~5年。手术切除的25例复查B超或CT未发现新病灶,亦无右上腹隐胀痛等症状。8例未能切除者除1例肝动脉栓塞者术后第28天死于肝功能衰竭外,其余7例肝血管瘤无明显变化。

    2 讨论

    2.1诊断与鉴别诊断:肝血管瘤约占临床肝良性肿瘤的41.6%(1),一般经B超、CT或同位素肝扫描或肝动脉造影可确诊。但在肝癌高发区,常与AFP阴性的肝癌难以鉴别。本组肝血管瘤术前诊断或怀疑肝癌者占36.3%,其中83.3%为瘤体直径小于4cm者。申国光认为对于凡疑有肝血管瘤的患者,不管CT检查强化早期是否边缘增强都必须作延迟扫描,对4cm以上的病灶,强化早期不出现边缘增强的,一般血管瘤可能性不大,对于4cm以下的血管瘤特别是2cm以下的病灶,延迟填充对诊断至关重要(2)。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有方便、经济、准确等优点,对鉴别肝癌和肝血管瘤有很高的价值。但经皮肝穿刺易导致严重出血,不宜作常规选用。如仍未能确诊者应尽早手术探查以明确诊断及避免延误治疗。
, 百拇医药
    2.2 治疗:肝血管瘤的治疗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生长速度等,目前治疗肝血管瘤以手术切除为首选。其理由有二:①消除或缓解临床症状;②防止肿瘤继续增大或破裂出血。其手术指征仍未有统一意见。根据有关文献(3,4)及临床资料,作者认为可手术治疗的肝血管瘤包括:①瘤体直径大于10cm者;②瘤体直径在5~10cm,肿瘤位于肝表面或易破裂或临床症状明显者;③瘤体直径小于5cm,但增大较快且症状明显者;④瘤体无论大小又不能除外肝癌者。

    2.3 手术体会:肝血管瘤行肝叶切除时如何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的体会是:用肝拉钩充分暴露术野,仔细分离、切断和结扎肝脏诸韧带及粘连组织,充分游离肝脏,显示肿瘤位置。对于巨大肝血管瘤,间歇阻断第1肝门进行切除,每次阻断10~15分钟,如一次阻断未能切下肿瘤,可松开5分钟后再行第2次阻断,直至肿瘤全部切除。必要时可术中B超检查,对肿瘤的定位及保护周围的肝血管有很大帮助。对于单发较大的而且能切除的血管瘤一般选择肝叶、肝段切除;对于直径小于10cm的血管瘤一般选择单纯肿瘤切除;对于多发性血管瘤,在将主瘤切除后,其余子瘤可在B超引导下行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或其它硬化剂。对于手术中无法切除的肝血管瘤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肝动脉结扎或/和肝动脉栓塞、血管瘤捆扎或缝扎术、瘤内及周边无水酒精注射或/和微波固化等。肝血管瘤手术对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本组有1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因此,手术前后均应进行充分护肝治疗,以防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

    参考文献

    [1]《实用肿瘤学》编辑委员会编.实用肿瘤学(第二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10

    [2]申国光.肝血管瘤的CT诊断.广西医学 1995;17(2):165

    [3]梁安民,莫钦国,韦长元,等.肝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附62例报告).广西医学 1994;16(45):364

    [4]王安信,王珊中,邵国安,等.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铁道医学 1995;23(1):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