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肺血管病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503009
小学生劝导父母戒烟的可行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心肺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吴宇皓 王薇 赵冬

    单位: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100029)

    关键词:戒烟

    心肺血管病杂志990420 摘要 检验通过小学生来劝导父母戒烟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效果。我们于1999年1月,在北大附小开展一项名为“我向父母献爱心”的活动,对北大附小370名小学生通过上课的方式进行吸烟有害宣传,并发放戒烟材料给其家长,督促其父母戒烟,对成功者予以奖励。主要结果:1.调查表明67%的家长吸烟,其中49%在家里吸。2.活动中有74%的吸烟家长中有戒烟愿望。3.4周后实际戒烟率为10.3%,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的效果比较好,宣传面广、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A Study for Impact of School Children in

    Persuading Their Parents to Quit Smoking
, 百拇医药
    Wu Yuhao, Wang Wei, Zhao Dong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Institute of Beijing Heart, Lung and Blood Vessel Disease(100029)

    Abstract:To verify and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pe rsuad ing parents to quit smoking through school children. a campaign named“give my l ov e to parents”was carried out at the Beiji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primary schoo l in Jan, 1999. Lectures on quit-smoking were given to pupils, and pamphlets wer e taken by the students to their parents. Pupils whose parents had quitted smoki ng were given awards. As a result:(1) 67% of the parents smoked regularly, of wh ich 49% smoked at home, (2) 74% of the parent smokers had the willingness to qui t smoking after the education,(3) 10.3% of the parent smokers quitted smoking su ccessfully at 4 weeks follow up. Comparing with other methods, this method had a better cost-effective ratio, wider coverage and it was easy to carry out and wo rth promoting.
, http://www.100md.com
    Key words: Quit-smoking

    大量研究证实,吸烟是冠心病三大危险因素之一(吸烟、高血脂、高血压),是心肌梗塞的主要病因之一。吸烟者冠心病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70%,而且可引起动脉硬化和血栓性脉管炎[1],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30倍[2]。被动吸烟也同样会增加呼吸道疾病和冠心病的发病率[3]。我国是世界烟草大国,12亿人口中有3亿吸烟,男性吸烟占总死亡的12%,按此水平估算,到2050年,吸烟将造成每年300万人死亡[4]。治疗因吸烟所致疾病的花费也是巨大的。因此戒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是由于对烟草危害认识的不足和忍受不了戒烟初期的痛苦,戒烟者往往很难取得最后成功。人的行为一般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能给戒烟者创造一个有利于戒烟的环境,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戒烟成功。家庭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环境,家人对吸烟者的态度很重要,本研究即评价通过家人来帮助吸烟者戒烟的方法可行性。
, http://www.100md.com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北大附小370名3年级的学生及其吸烟的父母。

    2.研究方法 (1)知识讲授:在课堂上,由专业医务人员对全班学生讲授吸烟对健康有害的知识;(2)问卷调查:由学生当堂回答1份问卷,调查学生对吸烟的态度和认识,并了解学生家长的吸烟情况及态度;(3)对家长宣传:课后由学生带给家长1份戒烟材料和1封家长信,内容包括吸烟的害处以及各种戒烟的方法,并要家长写1回执,表明其对吸烟的态度;(4)效果评价:在2周后对表示要戒烟的家长进行问卷复查,4周后进行电话随访以确定;(5)分析整理:将收集到的资料上机,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 果

    对3年级6个班370名小学生进行了吸烟有害的宣传,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和回执233份。

    1.小学生对吸烟的态度 由学生当堂回答1份问卷,调查学生对吸烟的态度和认识,结果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小学生对吸烟认知情况调查

    上本课之前对吸烟行为的认识

    对家长吸烟的看法

    对孩子未来行为的影响

    认知情况

    知道有害

    不知道有害

    认为好

    认为不好

    以后不会

    去吸烟

    不能确定以
, 百拇医药
    后是否吸烟

    占总人数的比例

    98%

    2%

    3%

    97%

    93%

    7%

    从表1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吸烟是有害的,而且不赞成父母吸烟,也不打算将来自己去吸烟。此外,在调查过程中还表明,有58%的孩子曾劝过家长戒烟。

    2.家长吸烟情况调查 由学生代回答其家长的吸烟情况,(表2)。表2 家长对吸烟危害的认知情况调查 对吸烟的看法
, http://www.100md.com
    吸烟地点

    对戒烟的态度

    知道有害

    68.7%

    经常在家吸

    49%

    曾戒过烟

    37%

    不知道有害

    9.4%

    偶尔在家吸

    41%

    没有戒过
, 百拇医药
    35%

    不详

    21.9%

    从不在家吸

    10%

    不详

    28%

    此次调查中有67%(155人)的家长为吸烟者。

    从表2中可知大部分家长知道吸烟有害,说明这些家长大部分也是知道吸烟有害。吸烟的家长中90%都在家里吸过烟,考虑到家长的行为对孩子长大后的影响,这点是我们的工作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想戒烟的人占到了1/3,我们应当更好地鼓励他们。

    3.经劝说后吸烟家长的态度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让学生回家向其家长宣传吸烟的害处,并让家长写一回执表明态度,见表3。表3 经劝说后吸烟家长的态度 家长的态度
, 百拇医药
    占吸烟家长的比例(%)

    决心戒烟

    21

    决心以后不在家吸烟

    53

    不愿意戒烟

    4

    不详(不表态)

    22

    在所有吸烟的155名家长中,经劝说表示要戒烟或不在家吸烟的加起来共有115人,占全部吸烟家长的74%,但从表中也可以看出,真正下决心戒烟的还是少数。

    4.2周后对那些表示要戒烟的115名家长进行戒烟状况复查,最后得到的复查问卷88份,结果见表4。在2周内不再吸烟的有20人,占被调查者(88人)的23%,继续吸的有59人,占67%,其余不详;在继续吸的家长(59人)中,孩子认为其后有可能会戒烟的占41%,不可能戒烟的占29%,其余不详;在戒烟的家长(20人)中,戒烟的原因是由于孩子及他人的劝告的占70%,自己想戒的占30%;孩子认为其家长能坚持下去的占65%,不能坚持的占15%,其余不详。表4 2周内家长戒烟状况 2周戒烟状况
, 百拇医药
    占被调查者的比例(%)

    戒烟

    23

    继续吸烟

    67

    不详

    10

    5.3~4周后对20名戒烟家长进行电话随访,最后证实有16人确实戒了烟。综合起来看,通过这次活动,全部吸烟的155名家长中,有16名成功戒烟,戒烟率10.3%。讨 论

    戒烟工作的困难在于能让大家正确认识吸烟的危害,为什么大家对于吸毒都不敢轻易尝试呢?就是因为吸毒的危害大家都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没有人会拿自己的生命去开玩笑。大量的调查都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烟草的危害认识不清,不清楚吸烟究竟会造成什么疾病,甚至怀疑吸烟是否真的象宣传的那样有害,认为宣传吸烟危害健康言过其实[5],甚至很多医学院的学生都对香烟的危害认识不清[6]。这说明目前的健康教育工作尚需深入,要让人人都能正确认识吸烟的危害。
, 百拇医药
    通过对一些戒烟者的调查表明,戒烟者最主要的戒烟原因是反吸烟教育、职业的表率、患病和强制行为[5,7]。戒烟的难处在于克服其生理和心理的成瘾性,必须要下很大的决心,要有毅力,更需要有外部的动力来推动和支持。社会、家庭都是一个客观的外部环境。从社会环境上讲,我国现有的烟草政策以及社会风气,对戒烟是一个不利因素;但近些年来不断开展的反吸烟教育使得吸烟有害的认识广为人知,这又是有利的一面。根据以往的经验,家庭环境对戒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家人的支持和帮助对戒烟能否成功关系很大。25~40岁的人因为处于单位和家庭的核心地位,责任感较强,易接受新事物[5]。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有着比较特殊的地位,父母对独生子女的健康很关心,并对其讲的话比较重视;况且这次调查中也表明吸烟者一般都在家中吸烟,儿童是被动吸烟的受害者。故而,若能通过这些独生子女来劝导其父母戒烟,并唤起其作为父母的责任感的话,应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同时,对于这些孩子也进行了吸烟有害的宣传,对于预防其未来加入烟民的行列、减少总吸烟率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尝试通过小学生劝导其父母戒烟。
, 百拇医药
    我们选取北大附小三年级370名学生及其家长作为实验对象,举办“我向父母献爱心”的有奖戒烟竞赛活动。通过课堂宣教、课后发放戒烟宣传材料并家长信,最后对证实成功的劝导家长戒了烟的孩子予以奖励的形式,对实验对象做了吸烟有害和戒烟的宣传。活动的结果比较积极,在吸烟的155名家长当中,经过宣传,有115名表示将要戒烟或者不在家中吸烟了,3~4周之后,通过电话随访,有16名家长证实戒了烟,占吸烟家长的10.3%。在戒烟的家长中,有70%的戒烟原因是因为家人的劝导。与其他方法如尼古丁替代法[9]相比,本方法的效费比比较高,因为仅通过一次宣传就能取得这样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类似的实验其他地区也做过。杭州江干区开展的“小学生劝阻父母吸烟”的活动,通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各种方式的反吸烟宣传(课堂知识讲授、戒烟方法讨论、学生和家长开展联谊活动、动员其他家人共同帮助等等),吸烟家长的戒烟率达11.4%,30天以内的戒烟率为20.2%,6个月后为8.14%[5]。天津市河北区在7所学校里通过子女的劝导,吸烟家长戒烟的达18.72%[8]
, 百拇医药
    本次活动的近期(4周)戒烟率虽然为10.3%,但是根据其他类似活动的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比率必然会有所下降。因此如何长期巩固戒烟的成效,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大国,在12亿人口中估计有3.2亿的吸烟者,其中男性有3亿,女性2000万,而且50%以上的不吸烟者要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4]。在被动吸烟的场所中,家庭占71%,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极为严重[3]。而且更另人忧虑的是,经过多年的戒烟宣传,吸烟率却在不断上升—1996年我国人群15岁以上的总吸烟率为37.62%,比1984年上升了3.74%,而且吸烟者的年龄也日趋年轻化。到下个世纪,吸烟所造成的健康问题必将会严重的困扰我们[4]

    戒烟工作难度很大,这既有社会环境(经济政策、社会风气)的因素,也有吸烟者自身的原因。这是一项需要全社会都参与的活动,广泛的了解吸烟以及被动吸烟的害处,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广文明的社交方法,都有助于降低整个人群的吸烟率。开展社区人群工作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步骤,使不吸烟的人了解吸烟以及被动吸烟的害处,有助于激发他们劝导吸烟者戒烟的积极性。通过家人的帮助,特别是孩子,既可以推动吸烟者戒烟,又很好的教育了儿童,对预防其今后成为吸烟者有很大的意义——从戒烟工作的全局来看,劝导吸烟者戒烟仅是治标,而阻止青少年加入烟民的队伍才是根本的方法。建议在今后的学校教育中把反吸烟宣传作为必备内容。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李景泰,胡大一编.心血管病临床流行病学实践.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68~69.

    2 刘伯齐,RichardPeto,陈铮鸣,等.中国100万人吸烟与死亡回顾性研究.第2卷,北京: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1999,2(2):3~4.

    3 何耀.我国被动吸烟的现状危害及对策.广西:第8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1999:33~34.

    4 苏菊香.努力制止烟草瘟疫在中国的蔓延.北京:第10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1997:1~4.

    5 吴朝晖,裘兴有.小学生劝阻父母吸烟研究——“江干模式”的建立和研究.北京:第10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1997:46~49.
, http://www.100md.com
    6 朱锡莹.医学生的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及其推广应用.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15(5):5~8.

    7 崔小波,周裕斌,郭爱民,等.1997年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规执行情况居民抽样调查报告.广西:第8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1999:7~8.

    8 魏荃,浅纪元,郭则宇,等.社区人群吸烟干预效果研究.北京:第10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1997:42~46.

    9 Hennekens CH, Buring JE, et al. Aspirin and other antiplatelet agent in the secondary and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irculation, 1989, 80:749~756.

    (1999-08-16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