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500647
鼻咽腔造影CT扫描方法及其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0年第3期
     鼻咽腔造影CT扫描方法及其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

    唐秉航 季明芳 郭媛卿 黄湘漪 吴沛宏 王承缘

     摘要 目的:探讨鼻咽腔造影CT扫描方法,临床应用价值,以及适应证。方法:选择常规平扫仅显示咽隐窝异常的临床可疑鼻咽癌患者43例,行鼻咽腔造影CT扫描。全部病例经鼻咽光学纤维内窥镜活检证实。结果:40例鼻咽腔造影CT扫描效果满意者能清晰地显示正常与异常咽隐窝形态。造影显示一侧咽隐窝异常(4种类型)19例,活检证实鼻咽癌18例。结论:合理选择应用鼻咽腔造影CT扫描有利于检出原发于咽隐窝的鼻咽癌小癌灶。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鼻咽肿瘤
, 百拇医药
    鼻咽癌主要起源于咽隐窝和顶后壁,咽隐窝的形态改变为鼻咽癌的重要早期征象之一[1-3]。常规CT扫描对咽隐窝的显示存在不确定性[4, 5],给部分早期癌灶和小癌灶的诊断带来困难。我们尝试应用鼻咽腔造影CT扫描,以期改善对咽隐窝的显示。现重点报告造影CT扫描方法,初步探讨其适应证及对原发于咽隐窝的鼻咽癌小癌灶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完整的可疑鼻咽癌患者,CT轴面平扫1个以上层面咽隐窝显示异常、双侧不对称,不足以诊断鼻咽癌又难以肯定阴性者,为本课题选用病例。共搜集43例,其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11~74岁。

    2.鼻咽腔造影CT扫描方法:依照下列步骤进行,(1)配制对比剂:65%泛影葡胺用蒸馏水按1∶3 稀释,即配即用。(2)鼻咽腔造影:病人仰卧于扫描床上,头超出床端呈自然后仰下垂。造影前详细讲解造影方法,取得患者配合。造影和扫描过程中,嘱患者尽量放松、少吞咽。用10 ml注射器经各鼻孔分别匀速滴注对比剂2~3 ml,总量4~6 ml,时间2~2.5 min。然后徐徐左右转动被检者头部并嘱其发声, 数1、2……50止。(3)CT扫描:保持患者头略后仰,后移身体至扫描位,听眦线与台面呈85°角。倾斜扫描架,自口咽部扫描至颅底。采用GE-Hispeed ADV 螺旋CT机,螺旋扫描,层厚3.0 mm,螺距为 1。
, 百拇医药
    3.造影效果评估指标:效果满意为在CT图片上见鼻咽顶、后、侧壁被一层厚1.5~2.0 mm对比剂均匀连续涂抹,无明显伪影(扫描时吞咽,相应层面会出现较明显伪影)。对比剂大部分排空,呈间断涂抹视为造影失败,本组共3 例,予以剔除。CT阅片采用双盲法。

    造影正常病例,用鼻咽光学纤维内窥镜(简称光纤镜)随机活检一侧咽隐窝;造影异常病例,于异常咽隐窝处取活检。

    结果

    40例造影效果满意病例,CT显示咽隐窝双侧对称、轮廓柔软光滑20例,其中形态呈圆锥形13例,吸管帽状7例(图1, 2);光纤镜于咽隐窝处随机活检,病理为黏膜慢性炎症或少许淋巴组织增生。另20例,1 例造影示双侧咽隐窝闭合未充盈(活检为炎症),19例显示一侧咽隐窝口粘连、堵塞,咽隐窝狭窄、变浅或消失,活检报告为鼻咽癌18例(活检1次15例,2次3例),1例活检报告为黏膜上皮鳞状化。
, 百拇医药
    18例鼻咽癌的咽隐窝造影CT异常表现有4种类型:⑴咽隐窝口粘连、堵塞2 例,1例可识别头长肌轻度肿胀并小结节状隆起。咽旁间隙、颈动脉鞘区正常。⑵咽隐窝狭窄3例(图3~5),对比剂渗入狭窄咽隐窝内呈细线状,显示腭帆提肌或头长肌轻微肿胀。⑶咽隐窝变浅8例,呈截断状变浅3例,隐窝底壁或环绕隐窝周壁轻度增厚(图6);5例呈浅漏斗状,形态僵硬。8例中咽旁间隙轻度外移2例,颈动脉鞘区可疑肿胀至轻度肿胀3例。⑷咽隐窝消失5 例,表现为咽隐窝消失,前后壁融合。隐窝口处呈小结节状隆起1例,鼻咽侧壁向腔内圆形隆起1例,侧壁呈斜坡状且僵硬3例。咽旁间隙轻度外移、颈动脉鞘区肿胀2 例。其余3 例咽旁间隙、颈动脉鞘区正常。t16801.gif (7506 bytes)t16802.gif (6592 bytes)t16803.gif (6919 bytes)t16804.gif (6071 bytes)t16805.gif (6846 bytes)t16806.gif (7174 bytes)
, 百拇医药
    图1 CT平扫显示左侧咽隐窝口处粘连(箭头),导致双侧咽隐窝不对称 图2 与图1同一病例,鼻咽腔造影CT扫描显示咽隐窝充盈良好,呈吸管帽状,双侧对称 图3 CT轴面平扫,右侧咽隐窝显示不满意,双侧不对称。鼻咽壁无明显肿胀,咽旁间隙、颈动脉鞘区正常 图4 与图3同一病例,冠状面平扫示咽隐窝未见明显异常,鼻咽壁无肿胀 图5 与图3同一病例,鼻咽腔造影CT扫描显示右侧咽隐窝狭窄,边缘毛糙,形态僵硬。活检证实为鼻咽低分化鳞癌 图6 鼻咽腔造影CT扫描,显示右侧咽隐窝呈截断状变浅,环绕隐窝周壁轻度增厚。咽旁间隙、颈动脉鞘区正常。活检报告鼻咽低分化鳞癌

    讨论

    咽隐窝居鼻咽侧壁咽鼓管后区,为头长肌前方黏膜反折构成的圆锥形窝腔,是鼻咽癌最常见的原发部位。隐窝形态改变为鼻咽癌的重要早期征象之一。常规 CT扫描咽隐窝可呈张开、轻度张开或闭合状态。当咽隐窝轻度张开、闭合抑或滞留分泌物致部分粘连堵塞,造成双侧不对称,平扫有时难以区分正常与轻微异常表现。胡景钤等[4]报道1组50例正常鼻咽部平静呼吸时CT扫描,有半数鼻咽腔不对称,不对称的地方出现在咽隐窝。笔者尝试应用鼻咽腔造影CT扫描,旨在改善CT对咽隐窝的显示,提高对早期癌灶和小癌灶的检出率[6]。临床应用43例,造影效果满意40例,达93%。 CT图像上对比剂均匀涂抹鼻咽腔表面,咽隐窝充分张开并且对比剂充盈,形成良好的人工对比,便于观察隐窝形态及其周壁的轻微肿胀或增厚。有作者提出扫描前作Valsalva试验将咽隐窝扩张开来[5],此方法不具备上述优点。本组造影显示咽隐窝异常20例,经光纤镜活检证实鼻咽癌18例。
, 百拇医药
    造影扫描作为对常规扫描的补充,应用时须充分考虑适应证。结合初步临床应用体会,笔者提出以下几条作为参考:⑴有颈侧淋巴结肿大或颈部转移癌、原发灶未明者。(2)有回吸性涕血、鼻塞、耳鸣、头痛等症状者。⑶鼻咽光纤镜检查发现咽隐窝不对称,建议CT扫描者。⑷EB病毒血清学检测持续阳性者。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临床可疑鼻咽癌患者,常规扫描1个以上层面显示咽隐窝异常、双侧不对称,而无明显的鼻咽壁肿胀和茎突前、后区形态改变,诊断困难,可选择作进一步造影扫描。造影显示一侧咽隐窝口粘连、堵塞,咽隐窝狭窄、变浅或消失,尤其伴有隐窝形态僵硬、腔壁结节或轻度肿胀,应高度怀疑鼻咽癌,须进一步作针对性鼻咽光纤镜检查及活检,阴性者有必要重复镜检并对活检标本追加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即使重复活检阴性仍须提醒患者做定期光纤镜复查和EB病毒血清学检测。

    作者单位:唐秉航(528403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黄湘漪(528403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 百拇医药
    季明芳(肿瘤研究所)

    郭媛卿(肿瘤研究所)

    吴沛宏(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科)

    王承缘(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参考文献

    [1]李果珍, 戴建平, 王仪生, 主编.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210-214.

    [2]李振权, 潘启超, 陈剑经, 主编.鼻咽癌临床与实验研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83.75-77, 83-87.

    [3]闵华庆, 主编.鼻咽癌研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8.136-177.

    [4]胡景钤,罗鹏飞,关月欢.鼻咽区的CT解剖.中华放射学杂志, 1987, 21:271-275.

    [5]Mancuso AA, Bohman L, Hanafee W, et al. 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nasopharynx: normal and variants of normal.Radiology, 1980, 137:113-121.

    [6]魏大藻,张肇英,梁素飞.鼻咽癌X线诊断的探讨.中华放射学杂志,1964,9:144-14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