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创伤杂志》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501908
病灶清除、灌洗及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感染不愈合16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创伤杂志》 2000年第8期
     病灶清除、灌洗及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感染不愈合16例

    刘玉杰 林峰 李众利 刘桂林

    关键词;治疗;骨折;感染不愈合 四肢长管状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处理都很棘手。究竟是先治疗感染再处理骨折,还是两者有机结合进行尚无定论。1987~1996年我科对16例四肢长管状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不愈合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伤口灌洗、软组织缺损修复术及外固定架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4~54岁,平均33.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9例,火器伤2例,重物砸伤4例,病理性骨折1例。骨折部位:股骨干中段骨折2例,下段骨折2例;胫、腓骨干中段骨折3例,中下1/3骨折5例;肱骨干中段2例,前臂双骨折2例。骨折性质: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12例。其中粉碎性骨折4例。髓内针感染4例,钢板内固定感染12例。病程:3~4个月3例,6~7个月5例,13~15个月5例,18个月以上3例。曾行1次手术5例,2次手术7例,3次手术4例。软组织缺损、骨外露6例,创面瘢痕、窦道形成10例。入院时钢板存留8例,髓内钉2例,内固定物已取出6例。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绿脓杆菌6例,大肠杆菌感染2例,混合感染2例。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彻底病灶清除,刮除髓腔内感染组织,分别用双氧水、新洁而灭和抗生素盐水浸泡、反复冲洗伤口。对软组织缺损、骨外露者,病灶清除的同时行带蒂肌皮瓣6例,行局部皮瓣转移5例,清创后直接缝合伤口5例,Ⅰ期消灭创面闭合伤口。病灶清除前、后均行细菌培养,以便观察清创效果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疏通髓腔,修整骨折断端,在直视下调整位置和力线,力求达到解剖复位并立即进行加压固定,术后根据X线片表现定期调整,如骨折端缝隙小、对位对线良好,即保持其位置。根据骨折部位及性质不同,选用半环型槽式外固定架(7例)和上海手术器械厂生产的单臂外固定架(9例)。前者多用于下肢骨折,后者用于肱骨干、前臂骨折和部分胫、腓骨折。

    术中伤口放置灌注、负压吸引装置,灌注管和吸引管剪数个侧孔,可通过骨孔平行放入髓腔内冲洗。术后用大量抗生素等渗盐水进行灌注,闭合负压引流,术后第1周灌洗量3 000~5 000 ml/d,随着引流液的清晰程度和细菌培养结果,调整灌洗液体量和抗生素。
, http://www.100md.com
    结 果

    16例患者经上述处理,伤口Ⅰ期愈合12例,Ⅱ期愈合4例。其中经局部换药3周愈合2例,皮缘局部瘢痕切除再缝合后2周愈合2例。2例单钉道感染松动,拔钉后换药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4个月4例,5~6个月6例,7个月6例,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

    讨 论

    四肢长管状骨折内固定术后合并骨髓炎的传统的治疗是分期手术,清除病灶,消灭创面,待感染控制后再处理骨折。为了控制感染,病灶清除的同时不得不将内固定物取出,术后石膏固定。但这种疗法的缺点是难以保持骨折端的良好对位,骨不愈合率高,关节僵硬,功能恢复差。近年国内外利用外固定架治疗骨不愈合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2]。笔者运用病灶清除、皮瓣转移Ⅰ期闭合创面、伤口灌洗、负压吸引及外固定架治疗此种内固定术后感染性不愈合16例,疗效满意。此法具有控制感染、消灭创面和兼顾骨折端固定等优点。外固定架治疗骨折感染性不愈合,是将骨折内固定与外固定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加压外固定,保持骨折端对位,维持骨折断端的稳定性[3,4],防止血管、神经损伤,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外固定架的骨圆钉远离感染灶,安全稳妥,操作简便,创伤小,不剥离骨膜,不干扰髓腔,不破坏骨折端血运,免除了再手术取固定物的痛苦。
, http://www.100md.com
    1. 彻底病灶清除,封闭创面。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的钉道和髓内针的针道感染必须彻底清创。术中电凝彻底止血,避免结扎遗留线结,并用抗生素盐水反复冲洗浸泡病灶。近几年笔者应用碘氟溶液清洗伤口疗效较好。用良好血运的软组织覆盖骨端裸露至关重要[2]。皮肤缺损、缝合有张力者不宜勉强缝合,否则使局部血液循环不好,皮缘坏死致手术失败。根据局部软组织的情况,可选择局部推移皮瓣或带蒂肌皮瓣覆盖创面。

    2. 保证灌洗负压吸引通畅。为了术后灌洗和引流通畅,术中应将灌洗管和吸引管通过骨孔平行放入髓腔内冲洗。术后3 d内因渗出较多,灌洗量一般不少于3 000 ml/d,待出血停止,引流液清亮后可适当放慢灌洗速度和减少液体入量,但全天一般不应少于1 500~2 000 ml。为保持引流通畅,每日应定期快速冲洗伤口2~3次,并挤压引流管壁,以便使管壁上的沉淀物和凝血块脱落,防止阻塞管腔。拔管的指征:引流液由浑浊变清亮,伤口愈合好,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引流液经连续3次细菌培养阴性;体温、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逐渐下降或正常。灌洗管保持2~4周后,病灶腔隙已变小,引流管与组织之间形成一层光滑的纤维膜,液体沿引流管壁漏出,此时可将灌洗管及吸引管拔出,拔管时应先拔灌洗管,后拔负压吸引管。
, 百拇医药
    作者单位:刘玉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100853)

    林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100853)

    李众利(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100853)

    刘桂林(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100853)

    参考文献

    1,Dienst M, Woizasek GE, Seligson D. Dynamal fixatio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Clin Orthop, 1997, (338): 160-171.

    2,李起鸿. 骨外固定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中华骨科杂志, 1996,16:604-606.

    3,Toh CL, Jupiter JB. The infected nonunion of the tibia. Clin Orthop, 1995,(315) :176-191.

    4,许建中, 李起鸿,周仲安,等.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的骨外固定治疗.中华创伤杂志, 1997,13:136-13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