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肛肠病杂志》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500254
检测结直肠癌外周血IAP和中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0年第8期
     检测结直肠癌外周血IAP和中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15006)

    毛忠琦 李洪秀 徐乃元 滕宝群

    提 要:测定结直肠癌患乾外周血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含量和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总数及N/L比值,结果发现,随结直肠癌病期进展,患者AP含量及WBC、N、N/L逐渐增高,L下降,IAP含量与N/L比值呈直线相关。提示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IAP含量、N、N/L可预测患者病期,估计预后。

    关键词:结直肠癌;IA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肛肠病

    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升高,淋巴细胞(L)下降,导致其比值(N/L)升高并与肿瘤病期相关。外周血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增高也与肿瘤病期相关[1]。我们测定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汲N计数、N/L比值,结合临床病期,探讨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结直肠癌临床治疗及预后估计提供更多的依据。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32例结直肠癌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36~72岁。升结肠癌4例,降结肠癌8例,乙状结肠癌6例,直肠癌14例,均经病理证实。对照组10例为门诊体检合格的健康成人。

    1.2 标本采取 术前一天抽外周静脉血5ml及2ml,分别作IAP及血常规测定。备测IAP的5ml血液自然凝固,经离心后取血清,-30℃下保存待测。

    1.3 方法

    1.3.1 IAP检测:采用单极放射免疫琼脂扩散法,试剂盒由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用96孔板将5μl待测血清滴入孔穴中,37℃温育15~20h,根据沉淀环直径大小测算血清IAP含量。本法灵敏度30μg/ml。

    1.3.2 血常规测定:采用血常规自动分析仪(美国Coulter公司生产)。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IAP含量、N计数、N/L比值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IAP与N/L比值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IAP与N/L比较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IAP含量 见表1。随结直肠癌病期进展,外周血IAP含量逐步升高,Dukes D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2.2 各期结直肠癌外周血N、N/L的比较见表2。WBC、N计数则下降,其中Dukes C期WBC、N计数和N/L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L计数下降(P<0.05);Duckes D期WBC、N计数和N/L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L计数下降更为明显(P<0.01)。

    表1 不同Dukes分期结直肠癌血清IAP水平
, 百拇医药
    Dukes分期

    病例数

    IAP(μg/ml)

    对照组

    10

    400±98

    A

    6

    406±160

    B

    9

    550±180

    C
, 百拇医药
    10

    606±210

    D

    7

    825±110*

    *P<0.05 VS对照组

    表2 不同Dukes分期结直肠癌外周血WBC、N、L计数及N/L比值

    Dukes分期

    病例数

    WBC(×109/L)

    N(×109/L)
, 百拇医药
    L(×109/L)

    N/L

    对照组

    10

    54.7±10.2

    26.7±5.8

    18.3±6.7

    1.6±0.8

    A

    6

    63.1±12.9

    32.3±7.9
, 百拇医药
    19.1±4.3

    1.6±0.4

    B

    9

    63.3±11.9

    35.2±8.1

    17.6±6.0

    2.5±0.9

    C

    10

    73.5±10.6*

    46.5±8.7*

, 百拇医药     14.2±4.6*

    3.4±0.7*

    D

    7

    86.3±10.3**

    62.1±11.2**

    12.9±3.1**

    4.7±1.2**

    *P<0.05 **P<0.01 VS对照组

    2.3 外周血N/L值与IAP含量相关关系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N?L比值与IAP呈直线相关关系(r=0.70,P<0.01)。见图1。

, 百拇医药     图1 结直肠癌IAP含量与N/L比值关系

    3 讨论

    实验和临床分析证明,荷瘤动物和肿瘤患者血清中存在着免疫抑制因子,抑制或降低淋巴细胞的转化反应,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产生,使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IAP是一种在胃肠道肿瘤中起重要作用的免疫抑制因子,主要产生于肝细胞和巨噬细胞,外周血IAP含量反映出机体免疫反应变化。因此,IAP含量不仅是肿瘤标志之一,而且可以作为患者免疫功能的一项重要参数,外周血IAP含量愈大,则机体免疫功能愈低下[2~4]

    Dukes分期是估计结直肠癌患者病期及预后最有意义的指标之一,结直肠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随临床分期进展而损害程度逐渐加重。本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结直肠癌病期进展,患者外周血中IAP含量增高,与文献报道一致[5]。由此我们认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IAP含量随着肿瘤病期进展而逐渐增高;由于血清IAP含量不断升高抑制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应答,使机体免疫反应下降。所以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IAP与患者病期及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增多,甚至出现类白血病反应,Akjra Satom[1]等认为这是由于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刺激因子增高所致,但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幼稚的粒细胞,淋巴细胞相对减少。粒细胞是IAP产生的源泉,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的标志。本组资料亦显示结直肠癌患者随病期进展其WBC、N计数和N/L增高,L计数下降,与文献报道一致[6~8]。本研究发现,IAP含量变化与N/L可以推测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是一种有效、简单、快速的检测手段,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对估计患者的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有极大作用。

    参考文献(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