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 正文
编号:10485108
http://www.100md.com 2001年5月10日
     解放军第253医院副主任医师额尔敦等经两年努力,以人γ—干扰素为靶物,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免疫PCR检测技术,为干扰素的灵敏快速检测创造了捷径。日前,由他主持研究的“人血清γ—干扰素免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荣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

    用特定的抗原或抗体来检测另一种抗原抗体是临床诊断重要方法之一。1992年,美国学者应用基因工程合成链和亲合素——蛋白A融合蛋白,首次建立了免疫PCR技术,但该技术存在着本底高、特异性差、敏感性不强、造价昂贵等缺陷,限制该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近10年中,虽经众多学者努力,这些难题一直悬而未决。额尔敦等针对干扰素新进展及生产监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参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将抗原抗体反应的专一性同PCR技术的敏感性合二为一,以人γ—干扰素为靶物,建立了具有双重放大作用的免疫PCR技术。他们经近千次实验研究认为,造成免疫PCR技术本底高的原因并非是连接分子的特异性不强,而是由于PCR的高放大系统所致。

    为此,他们用生物素—新合素替代链和亲合素-蛋白A,用不等量引物控制PCR反映发灵敏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本底高、特异性差、成本高等难题。该项技术经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第二军医大放射医学教研室等多家单位应用测试表明,具有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和成本低廉等特点。用该技术检测γ—干扰素比ABC-ELISA法灵敏度提高200~500倍,检测时间也由原来的72小时缩短至24小时。额尔敦等人还把此项技术应用到其他抗原检测上,制成了乙肝抗原免疫PCR检测盒,检测灵敏度达到0.02ng/ml。这项研究的相关论文发表在澳大利亚消化学与肝病学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