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041484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22日 《健康报》
     今年1月27日,曾心脏停跳20多分钟的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张先生,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痊愈出院了,抢救过他的医务人员们别提多高兴了。

    今年1月7日下午5时左右,清华大学职工张先生在外办完事后只觉得胸部发闷,以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清华大学校医院急忙叫来急救车。在前往北大三院的途中,病人出现室颤,当病人被送入急诊抢救室时,脸色青紫,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心内科张福春、李海霞两位副主任医师立即行气管插管,并持续胸外按压。但按压30多分钟时患者都没有反应,此时是不是可以放弃治疗?医生们考虑到患者只有40多岁,还很年轻,应有恢复的可能。陆续到来的已经下班的医生也加入到抢救行列。他们轮番按压至40多分钟后,张先生才开始出现较规则的心室跳动,随即又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在此后的40多分钟里病人反复室颤,先后电击30余次,前后静脉注射六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病人心跳终于恢复。

    但此时病人的病情仍极不稳定,处于昏迷状态,血压只有60/40mmHg,且仍反复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显示急性前壁大面积心肌梗死,在危急关头医生们果断决定为张先生做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的一支主要血管完全闭塞,立即为患者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并对闭塞的血管做了导管介入治疗,迅速开通了血管,恢复了心肌供血。抢救近4个小时后病人病情趋于稳定。在人工呼吸机的支持下病人被10余名医护人员护送到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一天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两天后血压稳定,72小时后病人苏醒。四天后记忆恢复并能正常讲话,康复治疗一周后,超声发现来时患者的前壁大面积室壁无运动已恢复,心功能基本正常。

    当问起指挥抢救的毛节明教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医生们在危急时刻坚决不放弃地抢救患者时,毛教授不加思索地说:“是信念和医生的责任心”。他分析抢救成功的原因说,病人由于心跳呼吸停止约20分钟,一般讲,患者生还的希望已经很小了。但作为医生只要有百分之零点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抢救。当时已经下班了,闻讯赶来的十几名医护人员有条不紊的持续抢救、电除颤,当发现病人的心脏有一定的收缩时,他们看到了希望。就这样,每当有一点希望他们就立即进行下一步的抢救。

    从医近40年的毛教授风趣地说,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加上心脏外科、神经内科、急诊室等科室的通力协作才使张先生转危为安。毛教授还说,张先生是幸运的,以往像他这样如此危重的病人大都因抢救无效过去了。而张先生被抢救成功,应归功于北医三院长期建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绿色通道及医务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