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专家评述
编号:10189345
抗非典提升了中医药的地位
兼论中医药的发展方向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76期
     2003年的春天,中医药一下子“火”起来了。先是广东板蓝根的脱销,然后是各地预防非典中药价格的飙升,着实让中药经营者们乐了一把,紧接着,广东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肯定,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科技攻关组6月9日又对外发布了“通过对大量病例数据的评价分析,证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非典效果明显”的消息,整个中医界群情激奋,中医药似乎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她的脚步,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带着兴奋、骄傲的神采。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中医药在抗击非典的良好表现,是否意味着中医药的地位从此有所提高?非典之后,中医药如何发展?

    我们应该注意到,在非典开始肆虐我国的那段日子里,中医药是不受重视的,仅仅认为可以作为“辅助治疗”。5月8日温家宝总理亲笔批复“关于建议紧急启动抗‘非典’中医药应用技术研究推广系统工程的预案”时提出“在防治非典中要充分发挥中医的作用,实行中西医的结合”,继而吴仪副总理于当日下午与在京知名中医药专家进行座谈,强调“中医是抗击非典型肺炎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之后中医药治疗非典的工作才全面铺开。究其原因,这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医药在社会上受岐视的现状。
, 百拇医药
    事实上,从西学东渐以来,中医药受到的岐视一直没有停止过。直到建国以后“中西医并重”方针的制定,中医的境况才有所好转。但是,其地位与占主流医学地位的相比,却远不能及。首先其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医药。有资料表明,1949年,全国中医人员27.6万人,1999年为33.7万人,增加22.1%;而同期西医人员从8.7万人增加到169.6万人,增加18倍。截至1999年,全国综合医院10793家,中医院仅2449家,约4:1。全国医药高等院校共118所,其中,中医院校(含民族医院校)33所,且其规模远小于西医院校。1995年,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在校生为256003人,其中,中医院校在校生仅44737人(含民族医院校及西医院校中医系在校生),中西医在校生之比为1:5。其次,涉及医学领域的诸多国家评审标准,基本上都是西医的标准。临床上不管西医的检查和诊断对中医有无帮助,中医院的病历必须要有西医的一套检查诊断才算得上“正规”,中医师的执业资格考试,也必须有西医的内容。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医不该学习西医的或是现代科学的知识,客观地讲,这些知识对中医的发展有它有利的一面。但是过分地强调这种“有利”,只能使中医药向本与自己属于完全不同理论体系的西医靠拢,造成以西医药的标准来衡量中医药的事实,也促使中医药院校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上,不注重中医特色,向西医倾斜。在课程设置上,中西医比例相等甚至事实上中医课时少于西医课时的中医药院校比比皆是,这必然会造成一批不西中不、甚至对中医抱有怀疑态度、难以承担继承和发扬中医药重任的所谓“现代中医”。而高水平的老中医目前已经为数不多,中医后继乏人已成为极其严重的问题。从这次防治非典中我们也可以感觉到,真正在中医治疗中起到指导作用,还是那几位国宝级的名老中医,新人的涌现几乎没有。中医药传统思维方式正在年轻的中医药继承人的头脑中淡化。
, http://www.100md.com
    然而,伴随着中医药传统辨证思维的逐渐淡化,近年来中医药现代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了。在我国加入WTO后,中药现代化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我国众多部门、众多行业,尤其是植化、化工、生物技术、西药等,一拥而上,都在大搞中药现代化,中医药作为“国粹”的地位似乎一下子有了强大的产业后盾。然而,分析一下做这些研究的人的思路就会发现,他们对中医药一知半解,根本不了解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区别,就按照西药那一套去“研究中药”,结果带来了中药现代化“就是要弄清中药的有效成分”以及“中药现代化就是要研究开发像青蒿素这样的Ⅰ类新中药”等等似是而非的观点。国家级软课题——“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课题组组长、科技部信息中心研究员贾谦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采访时对这些观点——给予了否定,认为这是把中药西药化,是用西医药的标准来衡量中医药,他说:“这是把中医药产业推进死胡同。”

    但是,中药现代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关键的问题在于中药现代化,中医药理论的位置应该摆在哪儿?现在比较公认的关于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定义是:所谓中药产业现代化,是指中药产业在继承祖国中医药学理论、方法和文化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过程。其目的是把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手段、方法、设备融入中药研究、生产、应用中,从而发展和完善中医药,而不是要把中药西化为西药,也不是所谓的要与国际接轨。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合作中心主任黄明达也指出,中药现代化与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化,不仅是一场传统中药的新技术革命,更是一次现代中药的新文化运动。中药的现代化必须在遵循中医药传统理论精髓和继承中医药临床实践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生命科学发展的成果和现代高新科技手段,在促进传统中医药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的同时,突出体现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独特文化内涵。他还认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可在中药现代研究与研究传统中药两个方向上同时展开。一个是在充分尊重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开展中药的质量标准化和现代临床应用研究,一个则是在分析和总结中药传统用药经验基础上,为发现新的天然药物,开发新的先导性化学药物分子结构而进行的试验研究。这两个研究方向及其产业化客观上讲都有一定现实意义,既不能相互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更不能相互否定。
, 百拇医药
    看来,即使是中医药的现代化也必须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这种以中医药为本的研究思路体现了一种对中医药科学性的自信,而事实上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战役中,中西医结合的良好疗效再一次证明,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应该是平起平坐、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两大医疗保健体系。但是要真正实现这种中医药和西医药在中国的平起平坐,光是在学术上搞继承、搞发展是不够的,当前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改变长期以来对中医药的岐视,在制定政策、经费投入等诸多方面充分考虑中医药的特色性,建立符合中医药自身规律的中药系列标准,制定适合于中医行医的相关规定,否则,中医从属于西医的不平等地位不会改变,中医高等院校培养“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半瓶醋”接班人的教育现状不会改变,在西医的各种标准的指挥棒面前,“中医西化”、“中药西化”的现状也不会改变。

    我们应该相信,中医药与西医药平等地位的确立,将有利于传统中医药理论、方法、文化的继承,有利于从现代科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高度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传统中医药学研究方向,并使其能够像强调现代中医药发展的技术性一样,强化传统中医药应用的文化性。我想,我也应该是中医药今后的发展方向。, 百拇医药(白 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