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11632
中国医械产业与“洋”俱进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14日
     近年来,我国的医械企业在与洋企业的较量中纷纷“雄起”,不仅频频收复失地,而且不断“杀向”海外市场

    毫无疑问,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相比,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还不能说是世界上最大的,但绝对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11月4日在第5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处卢爱丽处长给出的两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我国的医疗器械工业产值2002年比2001年增长了25.57%;全国目前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7000多家,并有可能在明年超过8000家。医械已成为在中国飞速发展的一个产业。

    世界巨头纷至沓来

    据一位医疗器械国际认证机构的在华代表透露: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巨大,但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特别是高端市场,曾一度是国外品牌的天下。此前有统计显示,在中国一半以上的医疗器械品种中,国外品牌占有率超过了80%。

    国外的医械巨头十分看好中国未来的市场,纷纷到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今年10月22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主要的业务集团——通用电气医疗系统集团坐落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医疗系统工业园全面竣工,刚落成的GE医疗系统工业园占地6万平方米,直接投资2600万美元,工业园的完工将使GE医疗系统在中国的生产能力提高了2倍,出口能力也提高了2倍。除生产CT、MR和X光机外,GE北京工业园还将成为永磁式MR生产中心。十几年来,GE医疗系统集团在中国保持了2位数的高速增长,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投资从最初的数百万美元到今天实现累计投资4000万美元,产值从最初的100万元人民币到2002年的13亿元人民币,累计生产CT设备近4000台;目前CT年产量超过1000台,占GE全球CT产量的三分之一,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3大CT生产国,并在超声波成像设备、X射线产品等各项产品上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填补了国内医疗设备生产领域的多项空白。
, http://www.100md.com
    同为美国企业,柯达来中国稍晚。柯达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邓凯达日前宣布,柯达医疗影像部明年年初将在上海建立新的包括技术创新中心及研发中心在内的技术部门。邓凯达表示,该部门主要从事医疗影像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专业化的客户服务,以更好地满足中国医疗人员的需求。在本届展会上,柯达设立了巨大的展区,展出了数字化放射成像(DR)设备、计算机放射成像(CR)设备、干式激光成像仪、柯达医疗影像工作站等全线产品。其未来战略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世界医械巨头的西门子,为了进一步融入本地经济和建立本地的生产基地,于1992年成立了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现生产CT机(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作为西门子医疗工程部生产基地在中国的延伸,西门子将会增加本地产量,销往国内外市场。

    此外,早在今年2月19日,东芝医疗设备生产基地就已落户大连。东芝为新工厂扩建的生产车间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新增投资额3.5亿日元。在这里将进行X光CT、超声波诊断、X光全身诊断以及生物化学分析共计4大类别医疗设备的生产,预计2003年上述4项产品的年销售额为40亿日元,2004年可达80亿日元。
, 百拇医药
    多年的经营加上近年的发力,目前在中国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大概700亿~800亿元的销售规模和年增长率5%~10%左右的市场里,东芝与GE、西门子共同保持着领先的市场地位。东芝还瞄准了在2005年能够保有20%的市场份额。

    “中国制造”内扩外张

    其实,世界医械巨头纷纷来华背后的原因,除了中国市场魅力诱人之外,还有中国医械生产企业,尤其是高端精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近年的“雄起”让他们感受到了威胁。这些国内医疗器械的领军企业不仅在中国市场上频频收复失地,还纷纷“杀向”海外市场,给国外的同行以巨大的成本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把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都“搬”到中国。

    就在今年8月15日,海扶刀出口日本签约仪式在重庆海扶公司隆重举行。这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高科技医疗设备在继出口英国之后,首次实现对日本的出口。据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王智彪介绍,海扶一套价值300万美元的的海扶刀医疗设备已经运往日本最大的肿瘤治疗医院——E.T医院。
, http://www.100md.com
    据了解,重庆海扶(HIFU)在1997年首次开发出JC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之后,此后近7年的时间里,海扶刀用户遍及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近20家大型医院,并成功出口英国、日本。王智彪介绍,近期该公司还开发出了海扶国际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并已投入使用,初步建立起了全球性的远程医疗监控中心。这一点可以说是国际医疗器械目前正在推广的最新技术,在本届展会上GE展出的医院医疗器械一体化网络解决方案就是这一技术的代表。

    在医械高端市场,还属新贵的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表现不俗,其国内首台8层螺旋CT亮相本届博览会更是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东软集团副总裁郑全录表示,东软数字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国内螺旋CT市场达到150台,已经成为排在GE(200台)之后的第二大供应商。东软还在医疗器械领域实现了通过FDA、CE国际认证零的突破,产品已销售到美国、欧共体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东软成立的5年时间里,每年的年增长率达到了50%~150%,今年的合同金额已经达到了9亿元人民币。郑全录表示,在技术上,东软已经直逼GE、西门子、菲利浦3大巨头。
, 百拇医药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国内医械市场的佼佼者。据该公司董事长徐航介绍,迈瑞生产的监护仪以每年15000台居国内供应商榜首。而且,其产品推广在国内已经远达乡镇一级的卫生院,出口形式也很好。从1997年开始,迈瑞就启动了国际化战略,目前在全球已经有了130家代理商,医疗器械总出口超过5000台,今年出口超过1800万美元。徐航还透露,他希望明年出口超过3000万美元,并在2005年实现总收入50%来自国际市场,并在2008年将这一比例提高到70%。

    此外,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万东医疗装备公司、珠海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医疗影像设备、热治疗机等领域近年也不断创新,不仅在国内市场打响了主要品牌产品,也在海外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

    产业振兴的秘诀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近年的飞速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密切相关。据南京市儿童医院的一位女士透露:目前,江苏省的医疗系统就正在酝酿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涉及到几乎全省的医院改制问题。改制的医院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无疑给广大的医疗产业投资者提供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 http://www.100md.com
    于是乎,国外的巨头们带着生产设备和技术来了。国内的企业面对着WTO之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在边学边做中也逐渐摸索到了医疗器械中国制造的成功秘诀。

    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威琪教授认为,医疗器械的产业发展应该遵循国家目标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针,重视精密医疗仪器的发展,这个产业涉及到多个学科多个产业,发展难度较大,需要有统一的领导机制。比如成立专家委员会、加大投入、列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鼓励非国有资本的投入,甚至在税收政策上结合实际,给予高精尖的科研项目优惠,并在政府集中招标采购方面设立支持民族产业发展的政策。此外,还应该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医疗工程人员的待遇,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

    郑全录根据东软的发展总结说,医疗器械企业的成功需要依靠技术研究开发战略,技术创新不但可以推出新的产品,还会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为此,东软不惜重金从国外企业挖来技术专家担任研发带头人。此外,郑全录表示,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还必须坚持多产品战略,才能不被市场淘汰,郑全录形象地将其比喻为“四轮车战略”。
, http://www.100md.com
    海扶、东软、迈瑞等国内医械行业领先企业都在知识产权方面争取了主动,3家企业都是知识产权的大户,各拥有数十项专利。

    另外,国内企业如今非常重视国际认证,因为这对他们的产品来说就是国际通行证。他们的最新产品一经推出,几乎都会迅速申请国际认证,所以在医械博览会上出现国际认证的机构已经显得顺理成章。

    当然,也有让国内医械生产企业苦恼的事。在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医疗器械的过程中,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遭到的不平等待遇是众多企业反映的一个问题。

    不过,就在记者最后截稿时获悉,国家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日前透露,中国卫生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已制定出关于医药医疗器械设备的采购办法,以加强对医药医疗器械设备的采购管理,降低民众的医疗费用。高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采购管理,加强对医药销售价格和医院医疗收费的监测,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保障人民的健康。他透露,医药医疗器械设备的采购办法将于近期公布。这对中国的医械生产企业而言,应该是一个福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