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375317
脓毒症诊断和治疗新策略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15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15期
     尽管临床上针对重症的医护技术在不断改善,但国外脓毒症的发病率仍以每年1.5%~8.0%的速度增加。美国每年有70万人患脓毒症,其中死亡21万人。病死率高达30%~70%。其发病率增高的原因尚不清楚。

    目前,该领域的学者们对脓毒症已有以下共识:由于宿主对炎症反应调节失控,脓毒症总是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相伴存;病情的严重度和病死率总是与抗炎治疗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因此,对脓毒症制定较确切的定义及临床诊断标准,对每例病人的病情进行具体分析归类,并制定包括抗炎治疗的详尽处理方案,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 定义及诊断标准

    近一个世纪,脓毒症被定义为宿主对感染的全身反应,强调其与菌血症的存在相关。然而,多至50%的脓毒症病例并无可检测到的菌血症,且急性胰腺炎、创伤等非原发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脓毒症。直至1992年,在美国重症医学学会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主办的国际共识会议上,学者们首次确定了SIRS的概念,并提出脓毒症不必同时存在菌血症。另外,还制定了“重度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标准,以显示疾病的分级(表1)。表1 脓毒症的临床定义
, 百拇医药
    SIRS

    体温>38.3℃或<36℃ 心率>90次/min

    呼吸频率>20次/min或PaCO2<32 mmHg

    白细胞总数>12×109/L,或<4×109/L,或杆状核>0.10

    脓毒症

    对感染的全身性反应,具有≥2项SIRS的条件(SRIS+感染的证据)

    重度脓毒症

    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低灌注,或低血压包括乳酸性酸中毒、少尿,或急

    性意识状态改变

    脓毒性休克
, 百拇医药
    脓毒症诱导的低血压(如收缩压<90 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40 mmHg),

    适当补液不能使之回升;同时伴有灌注异常,可出现乳酸性酸中毒、少尿,

    或有急性意识状态改变。应用血管加压素后所测血压可不降低

    MODS

    急性病人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在无干预的情况下内环境不能保持稳定

    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经过10年的研究和临床验证,2003年发表的包括美国胸科学会(ATS)等多学科的共识报告对SIRS和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又进行了修订,拓宽了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所见(表2)。同时,也认可1992年制定的有关脓毒症的各项诊断标准。为了对脓毒症作更准确的分级,有关专家提出了新的分级依据(PIRO分级系统 )。这一系统较为全面,基于病人的易感性、感染状况、宿主的全身反应(SIRS、脓毒性休克、特异性标志物如IL-6、蛋白C、TNF等)及器官功能障碍表现进行分级。它不仅包括较多的临床表现,也增加了一些生化指标,更具有客观性。随着人们对脓毒症研究的进展,今后实验室指标可能更多(表3)。表2 脓毒症新诊断标准
, 百拇医药
    一般表现

    发热或低体温(体温>38.3℃ 或<36℃)

    心率>90次/min或>同年龄正常值+2SD 呼吸加快 意识状态改变

    明显水肿或液体正平衡>20 mk/kg,超过24h

    无糖尿病情况下高血糖(血浆糖水平>120mg/dk或>7.7 mmok/L)

    炎症指标

    白细胞增高(>12000/μk) 白细胞降低(<4000/μk)

    白细胞正常,但不成熟,杆状核>10%

    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正常值+2SD 血浆前降钙素水平>正常值+2SD
, 百拇医药
    血液动力学指标

    动脉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平均动脉压< 70mmHg,或收缩压下

    降>40 mmHg,或<同龄正常值-2SD)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70%心脏指数>3.5 L/min×M-23

    器官功能障碍

    动脉血低氧血症(PaO2/FiO2<300)

    急性少尿(尿量<0.5 mk/kg/h或45 mmok/L,至少2h)

    肌酐升高,>0.5 mg/dk 凝血异常INR>1.5或aPTT>60 secs

, 百拇医药     肠梗阻(肠鸣音消失)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0000/μk)

    血胆红素升高(血浆总胆红素>4 mg/dk或>70 mmok/L

    组织灌注

    高乳酸血症>1 mmok/ L 毛细血管再充盈降低

    PaO2/FiO2:动脉血氧分压/吸氧分数;INR:国际标准化比率;aPT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

    表3

    脓毒症分级的PIRO依据系统


    项目

    现有指标
, 百拇医药
    可能新增指标

    易感性

    基础疾病及其对寿命的影响、

    文化及宗教背景、年龄、性别

    炎症反应因子的基因多态性(TNF、IL-1、CD14);病原体与宿主疾病相互作用的不同特点

    感染状况

    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感染控

    制状况、因控制感染引发的病变

    病原体产物的检测(LPS、甘露聚糖、细菌DNA),基因转录因子

    宿主反应
, 百拇医药
    SIRS、其他脓毒症反应、休克、

    CRP

    炎症激活的非特异性标记物(如前降钙素、IL-6),宿主免疫受损指标(如HLA-DR),特异性治疗靶向(蛋白C、TNF、PAF)

    器官功能障碍

    受损或衰竭器官数、器官受损

    评分(MODS、SOFA等)

    细胞对损伤反应的动态评价(细胞凋亡、细胞病理性缺氧、细胞应激反应)

    LPS:脂多糖, CRP:C-反应蛋白, HLA-DR:人类白细胞抗原-DR, PAF:血小板活化因子, SOFA: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估
, 百拇医药
    二、 脓毒症治疗的新策略探讨

    由于过度炎症反应是脓毒症的重要特征,多年来,治疗策略一直针对促炎因子。人们曾试用抗内毒素抗体、抗TNF-α抗体、IL-1受体拮抗剂、磷脂酶A2拮抗剂、PAF拮抗剂、抗氧化剂、凝血酶抑制剂、皮质激素、γ-干扰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治疗,在实验动物中取得良好效果,但在病人中未能提高治愈率及生存率。这使人对抗炎症因子治疗进行质疑。然而,近几年来,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对改善脓毒症(特别是重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预后点燃了希望,部分临床研究也具有良好的前景。

    ㈠ 活化蛋白C(APC)

    蛋白C存在于人类血浆中。当凝血酶与内皮细胞表面的血栓调节素结合后,即可激活APC。APC在辅因子蛋白S并存的条件下,可抑制凝血因子Ⅴa和Ⅷa的功能,因而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同时,APC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抗炎分子,可抑制单核细胞产生促炎因子TNF-α、IL-1、IL-6等,减少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增强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
, 百拇医药
    有研究表明,APC还具有细胞信号传导和保护性基因转录作用如对细胞有保护作用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基因。脓毒症病人蛋白C及蛋白S大量消耗,其血浆含量显著降低,内皮细胞血栓调节素表达也显著下调,致使APC生成减少。减少的程度与病人的不良转归密切相关。

    2001年美国FDA批准重组APC用于重度脓毒症的治疗。国际多中心的随机临床试验表明,Drotrecogin akfa可使死亡的相对危险降低19.4%和绝对危险降低6.1%(第28天Drotrecogin akfa组病死率为24.7%,而安慰剂组为30.8%)。用药后病人的血浆D-二聚体和IL-6水平降低,提示凝血活性和促炎因子生成受抑。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死亡危险大的重症病人(APACHEⅡ病情评分≥25者)病死率降低(13%)有显著意义。无论如何,Drotrecogin akfa是美国被批准临床应用于治疗重症脓毒症的第一个抗炎药物。

    目前正进行大规模的早期重症脓毒症治疗试验(ADDRESS试验),包括11000例仅有一个器官功能障碍且死亡危险小的病人,主要观察AP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希望这一试验能带来令人鼓舞的结果。Drotrecogin akfa可引起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特别是与肝素并用时。因此,用药方法和技巧也需深入研究。
, http://www.100md.com
    ㈡ 新的治疗靶向

    ⒈高迁移性B1组蛋白(HMGB1): 是一种核结合蛋白,在DNA重组、修复、复制和基因转录中起作用 。HMGB1也是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介质。在炎症刺激下(如LPS作用下)生成量显著增高。它可促使核因子(NF)-κB及有丝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活,刺激人类单核细胞产生TNF-α、IL -1、IL-6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激活吞噬细胞,诱导多种黏附分子(VCAM-1、ICAM-1)、MCP-1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的表达,故也参与凝血的调节。另外,HMGB1可增高肠道细胞的通透性,导致肠道菌群迁移。因此,HMGB1可视为一种作用广泛的晚期促炎因子。在小鼠脓毒症模型中,乙基丙酮酸可抑制体内HMGB1的生成,提高病鼠的存活率。即使在起病24小时后给药,也可见明显效果。脓毒症病人血浆HMGB1也升高,提示其可能成为重要的治疗靶向。HMGB1拮抗剂也在研发之中。

    ⒉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MIF可由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垂体腺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肾及肺上皮细胞等产生。皮质激素为MIF的强诱导剂。MIF能诱导巨噬细胞等产生多种促炎因子并抑制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脓毒症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血浆MIF增高,其增高程度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阻滞MIF或敲除其基因可显著改善小鼠脓毒性休克模型的存活率。不论是革兰阴性菌或阳性菌内毒素诱导的脓毒症,MIF抗体对动物均具有保护作用。有学者认为,MIF是人类脓毒症治疗的一个潜在靶向。
, 百拇医药
    ⒊补体碎片C5a及其受体C5aR: 感染早期各补体系统即在细菌表面被激活。可激活补体的物质有细菌表面的甘露糖、LPS、C-反应蛋白及免疫复合物等。激活的补体聚集于C3水平并裂解为C3a、C5a及终末膜攻击复合物(C5a-9)。C5a-9能在侵入微生物及宿主细胞膜上打孔,导致细胞溶解死亡。过敏毒素C5a在脓毒症时具有多方面的促炎效应:①强力趋化作用;②诱导吞噬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及超氧阴离子;③扩张微血管及增加血管通透性;④诱导胸腺细胞凋亡;⑤促进凝血等。脓毒症早期C5a的过度生成引起失控的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衰竭。同时,C5a还可减弱中性粒细胞的免疫吞噬作用。C5a明显升高的脓毒症患者病死率及器官衰竭率均较高。用C5a多克隆抗体及小分子抑制剂,阻滞C5a的生成,可显著降低鼠类和猴脓毒症模型的死亡率。以C5aR抗体阻滞C5aR也有同样效应。临床上用C5a阻滞抗体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流也获得成功。因此,以C5a及C5aR为靶向治疗脓毒症,前景看好。

    作者简介 崔德健,解放军304医院专家组成员、主任医师、呼吸内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崔教授毕业于原苏联哈尔科夫医学院,医学博士。曾任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任及解放军304医院呼吸科主任。现为《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解放军医学杂志》等7本杂志的编委。因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系感染、呼吸衰竭等研究等共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3项。发表医学论文120余篇,参加编写医学专著10余部。, http://www.100md.com(解放军304医院 崔德健 尽管临床上针对重症的医护技术在不断改善,但国外脓毒症的发病率仍以每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