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5期
编号:10393626
白芨大黄煎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5-0743-0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血证之呕血、便血范畴。1999年1月~2002年5月,我科应用白芨大黄煎液口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例患者均经内镜诊断,男15例,女6例。年龄16~79岁,平均52岁。原发病为胃溃疡4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急性胃粘膜病变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例,胃癌1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2例。根据全国血证急症研究协作组制定的标准,属轻度出血者9例,中度出血者7例,重度出血者5例。

    1.2 方法 21例患者均住院观察治疗,中度及重度出血者,暂禁饮食,静脉补液支持疗法。取白芨、生大黄各100g,600ml温水浸泡30min,煎20min,经双层纱布过滤240ml备用,每次口服60ml,日4次。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全国血证急症研究协作组制定的标准。病愈:呕血、便血停止,7天内大便潜血试验3次阴性。显效:呕血、便血停止,7天内大便潜血试验+~++。好转:呕血、便血停止,大便潜血试验由强阳性转为+~+++。无效:经7天治疗后仍呕血或黑便,伴随症状无改善,更换其它方法治疗,或大出血经抢救无效转手术治疗者。

    2.2 结果 痊愈14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2%。服药后呕血停止时间最短8h,最长5天,平均2.5天。大便潜血试验转阴最短2.4h,最长7天,平均3.5天。

    2.3 副作用 2例腹部疼痛,3例轻度腹泻,均经相应处理后症状减轻,未影响治疗。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8岁,平素嗜饮酒,2000年6月20日,过量饮酒后,感觉腹胀,上腹部钝痛,继而排出柏油样便,翌日患者自觉眩晕,全身乏力,并大便10余次,均为咯红色血液,共200ml。呕吐3次,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及暗红色血液,均400ml。急诊入住我科,查体:意识清,血压142.5/82.5mmHg,心肺(-),腹软,上腹压痛,肝肋下1.5cm,质韧,脾未触及。诊为“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后补液支持疗法并及时予白芨大黄煎液60ml口服;4h后未再便血及呕血。6h后再予上液60ml,从此再未出血。后又服上液60ml,日4次,经善后处理,各种症状体征消失。后经胃镜检查示胃溃疡并出血,共住院12天痊愈出院。
, 百拇医药
    4 讨论

    祖国医学对出血性疾病有“瘀血不去,血不归经”的说法。清代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为后世医学遵为治疗出血的四大法则。本方中大黄有下瘀血、降气、泻火、凉血止血之功效;白芨有止血生机,止痛之功效。且白芨质极粘腻,含胶质,性极收涩,为止血良药,归肺胃二经,并入血分以泄热。两者一消一敛,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白芨收敛止血并含胶质,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能使溃疡面或糜烂面早日愈合。

    本组白芨大黄煎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总有效率为95.2%。清代唐容川的止血四法中,止血一法为其首,他指出在大出血时之原委不暇容辨。此时当以止血为第一要法,我们在急性出血期以止血消瘀为治则,应用上液口服无需辨证,完全符合祖国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

    白芨大黄煎液口服治疗呕血、便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主要通过:(1)局部止血:口服白芨大黄煎液后直接作用于食道、胃、十二指肠出血部位,使局部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缩短凝血时间。(2)全身止血作用,该煎液口服吸收后,使血液粘度增加和红细胞聚集性增加,没食子酸使机体α 2 -巨球蛋白增高,抗凝血Ⅲ活性作用降低,均有利于止血。

    经临床观察,此方使用安全,疗效可靠,止血快,在出血期无需辨证。适用于城乡医院,有极大推广使用价值。

    (编辑 元红), 百拇医药(柴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