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2期
编号:10393809
影响直肠给药存留时间长短的因素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2-0163-02

    近年来肛门直肠给药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经临床验证,该处给药不但对局部病变有显著疗效,而且对全身疾病及危重病亦有肯定效果。经临床证明,给药后直肠存留时间长短与疗效有着密切关系,其药液在肛门直肠、结肠保留时间长短与下列因素有关。

    1 给药的温度

    肛管解剖学表明,齿状线以上10~15mm,下至肛缘皮肤,其感觉神经末梢特别丰富,这些感受器对热、冷、触痛等刺激异常敏感,稍有刺激即有便意。临床研究证实灌肠给药温度如在30~31℃,患者感下腹冷,腹痛,热敷后腹痛缓解;36~38℃感下腹部轻度灼样疼痛;32~35℃无不适。因此,肛门直肠给 药的最佳温度为32~35℃。过高过低均可因刺激强烈而引起排便,使药液难以保留。

    2 给药的体位
, http://www.100md.com
    体位的变化对排便反射及结肠运动有一定影响,因此有便意感的人立位要比卧位强。因结肠走行弯曲,故给药体位应顺应结肠、直肠走向而取。灌药后根据需要可采取膝胸法,右侧卧位、静卧休息30min,若体位不正确,药物上行较慢或灌药后活动量过大,均易导致药液过早排出。

    3 给药的用量

    直肠内有约100ml的粪便即可引起便意感,正常情况下这种感觉可以控制,病理状态下这种感觉控制就比较难,因此肛门直肠给药应把剂量控制在50~100ml以内,若病情需要大剂量给药时,可采取分次或肛门直肠滴注。

    4 给药的性质

    药物有寒热温凉,病有虚实寒热。肛门有异常敏感的感受器,对肛内容物性质有其较强的辨别能力。肛门直肠内给药应辨证施治,采取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切忌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之法;对蒽醌类药物少用或慎用,多用含有鞣酸等收涩类药物。
, 百拇医药
    5 给药部位的深浅

    解剖学证实,排便感受器分布在距肛缘3~4cm范围内齿线附近,愈往上吸收能力愈强,临床效果愈佳。因此,插管深度一般以15~20cm为宜,过浅易增加便意感,而使药液排出,且吸收差。对于病变部位偏低的病人,给药时应边退管边注药,齿状线附近给药应量少为佳。

    6 饮食的影响

    饮食中糖和纤维的增加都可提高肠内不被吸收的负离子数量,引起粪便内液体量增加,有通便效应;其次糖和纤维素可使结肠推进运动加快。脂类食物吸收较差,且具有滑肠作用,因此,在肛门直肠 给药期间内应少食或禁食含糖、纤维素较高及油脂类食物。以减少对结、直肠运动的影响,使药液存留时间延长,保证其疗效。

    7 情绪变化的影响

    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有急排大、小便的感觉,严重情绪紊乱可刺激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大便分泌的粘液增加,而出现便意频繁,例如临床上精神状态不良的患者常患慢性腹泻。因此,在肛门直肠给药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切忌情绪过度变化。

    8 药物的影响

    现代医学认为,胆碱能药物可使集团运动从结肠右侧向左侧推进;肾上腺素能药物可引起结肠弛缓,继而便意增加;而抗胆碱能药物、鸦片类药、解痉药均有抑制肠运动的作用,但腹泻大都有促使肠运动增强,减少水分吸收而发生泄泻。因此,在肛门直肠给药期间禁用泻药、胆碱能药、肾上腺素能药物,可适当选用解痉药、抗胆碱能药物。

    (收稿日期:2003-04-24) (编辑 梅子), 百拇医药(尤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