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400374
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6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制酸剂奥美拉唑和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68例病人随机分为相等例数的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组和莫沙必利对照组。治疗组奥美拉唑20mg口服1次/d,莫沙必利5mg3次/d。对照组莫沙必利5mg3次/d。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消失率及治愈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消失有效率分别为99%、85%(P<0.05)。食管炎治愈率为97%、42.7%(P<0.01)。结论 尽管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病因为动力障碍,但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仍为抑制胃酸的分泌,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对其有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 奥美拉唑 莫沙必利 反流性食管炎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6-0509-01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症状或组织损伤,临床并不少见,据报道反流性食管炎约占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48%~79% [1] 。2001年1月~2002年1月间,我们采用奥美拉唑(洛赛克)和莫沙必利对68例反流性食管炎病人进行了对照治疗研究,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病人均经内镜及活组织检查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男54例,年龄24~65岁,平均46.5岁;女14例,年龄21~45岁,平均38.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吸烟比率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并除外肿瘤、消化性溃疡及重要脏器疾患。治疗前未服抗酸剂和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晨1次,莫沙必利5mg,1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对照组用莫沙必利5mg,1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两组疗程均为4周。

    1.3 疗效判定 治疗前均经内镜检查,食管粘膜内镜下表现为Ⅰ~Ⅲ级病变(按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治疗4周后,由同一医生复查胃镜。粘膜糜烂消失或基本消失为治愈,消失1/2以上为好转,消失1/2以下为无效。反流症状消失为显效,症状改善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X 2 检验。

    2 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症状消失显效率为95%,有效率为99%。对照组症状消失显效率为50%,有效率为85%。两组有效率和显效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内镜下治疗组治愈率为97%,好转率为3%。对照组治愈率为42.7%,好转率为34%,无效率为23.2%。两组比较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为LES松弛或LES张力低下致使胃内容物反流入食道,使食道的pH值下降和食道粘膜的防御功能下降,反流物对食道粘膜攻击侵蚀的结果。因此,反流性食管炎为一种上消化道运动障碍性疾病,治疗上应以改善动力为主。莫沙必利为消化道动力药,可选择性地刺激消化道粘膜下神经丛的5-HT 4 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产生消化道的促动力作用,莫沙必利能增加LES张力、食管蠕动收缩幅度、缩短食管酸暴露时间、加快胃排空、减少反流。因而莫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食管粘膜有损害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由于食管粘膜组织抵抗力低下,粘膜对反流物(胃酸、胃蛋白酶)的防御作用下降,故需较强的抑酸剂治疗。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几乎可以完全抑制胃酸的分泌,口服奥美拉唑20mg/d,可使胃酸减少约90%左右 [2],可维持作用24h。由于奥美拉唑强烈的抑酸作用,从而使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明显改善,治愈率明显提高。因此两药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用消化道动力药莫沙必利。我们的结果再次证明了虽然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病因为动力紊乱,但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控制胃酸的分泌 [3] 。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3.

    2 Haveland T,Laursen LS.Omeprazole and ranitidin in the tretment of reˉflux esophagitis:double-bind comparativer trial.Br Md J,1988,296-289.

    3 Castell DO.Medical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Barrett’s esophagus.In:Barrett’s esophagus:Pathophysiology.Dignosis and management.New York.Elsevier,1985,19:9-12.

    (收稿日期:2002-11-01) (编辑 清泉), 百拇医药(李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