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期
编号:10401880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期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1-0023-04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它的范围包括盆腔生殖器及盆腔腹膜与子宫周围结缔组织的炎症。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增多,其发病有增多的趋势,中西医治疗本病的方法甚多,有的虽能取效一时,但因其病情顽固,缠绵难愈,严重地影响了广大妇女的健康,如何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作一综述。

    1 病因病机

    根据慢性盆腔炎的症状表现,本病散见于“痛经”、“瘕”、“带下病”、“月经不调”、“崩漏”、“不孕症”等病症范畴。目前现代学者对本病病因病机认识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肝郁气滞,瘀血内停 [1~3] 素性抑郁,或忿怒过度,肝失条达,气机不利,气滞血瘀,冲任阻滞,胞脉血行不畅,不通则痛,发为腹痛。
, http://www.100md.com
    1.2 湿热蕴结,胞络瘀阻 [4,5] 宿有湿热内蕴,流 注下焦,阻滞气血,瘀积冲任;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与血搏结,瘀阻冲任,胞脉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以致腹痛。

    1.3 寒湿凝滞,冲任不畅 [6] 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冒雨涉水,感寒饮冷,或久居寒湿之地,寒湿伤及胞脉,血为寒湿所凝,冲任阻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

    1.4 正气亏虚,血行无力 [7] 素体气虚,或病久耗气,皆可导致正气亏虚,因血为气之帅,气为血之母,气虚则帅血无力,以致瘀血内停,胞脉血行不畅发为腹痛。

    1.5 肾气亏虚,瘀血停滞 [8,9] 素体肾虚或久病、多产房劳伤及肾气,或屡次人工流产伤肾,肾气虚推动无力,导致血瘀;瘀血内停日久也可加重肾虚,形成恶性循环。
, http://www.100md.com
    综观古今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论述,本病的病因病机离不开血瘀,或为寒凝血瘀,或为热结血瘀,或为气滞血瘀,或为气虚血瘀。

    2 治疗

    2.1 辨证分型治疗

    2.1.1 气滞血瘀型 患者症见小腹胀痛、经前尤甚,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时多时少,色黯有块,舌黯有瘀点脉象弦或涩。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王建华等 [10] 采用具有理气化瘀作用的妇炎灵冲剂治疗气滞血瘀证慢性附件包块患者,并用静脉点滴抗生素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31例,有效率为93.5%,对照组17例,有效率为35.3%;月经失调、痛经、腰痛及下腹疼痛等伴随症状的治愈率分别为70.0%、50.0%、93.5%,对照组分别为25.0%、20.0%、11.8%。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性(P<0.01)。刘金星等 [11] 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法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结果痊愈38例,显效32例,有效40例,无效10例,痊愈率为31.67%,总有效率为91.67%。其中少腹痛、腰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的痊愈率分别为61.9%、66.7%、60.0%、50.0%,总有效率分别为95.2%、94.8%、97.1%、95.0%;附件增厚、压痛、附件包块的痊愈率分别为35.8%、35.0%、24.0%,总有效率分别为91.7%、96.3%、76.0%。48例不孕症患者,有15例受孕,受孕率为31.2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远期总
, http://www.100md.com
    有效率为83.33%。

    2.1.2 湿热瘀结型 患者除有腰、腹疼痛,带下量多,色黄有味外;尚有低热起伏,经行先期量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表现。万玲等 [12] 采用口服中药清热利湿之复方红藤败酱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之湿热瘀结型,同时辅以其它疗法,结果总有效率为97.8%,认为该法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组织的吸收,从而使慢性炎症得以治愈。任青玲 [13] 采用清利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93例,药用红藤、败酱草、炒黄柏、炒苍术、生薏米、当归、丹参、赤芍、延胡索、生山楂等,结果临床控制38例,显效4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朱宜等 [14] 采用清热活血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药用丹参、丹皮、当归、赤芍、延胡索、川楝子、红藤、败酱草,湿重者加薏米、泽泻、樗根白皮;热重加山栀子、蜀羊泉、白花蛇舌草、腹胀甚者加青皮、枳壳;腰酸甚者加川断、寄生;月经量多或淋漓难净者加茜草、乌贼骨;有包块者夏枯草、穿山甲,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2~3天,经期照常服药,服药期间停用其它所有治疗性中西药物。结果经3~6个疗程结束后,治愈26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43.3%,有效率为93.3%。
, http://www.100md.com
    2.1.3 寒湿凝滞型 临床表现为腰腹冷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月经后期量少,有血块,舌黯淡,脉沉。 王庶红等 [15] 用暧胞消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寒凝血瘀型30例,药用小茴香、炮姜、益母草、当归、肉桂、制没药、延胡索、五灵脂、、川芎、皂刺、乌药。对照组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结果痊愈20例,显效5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王岩等 [16] 用妇炎通络汤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30例,药用三棱、莪术、海藻、昆布、肉桂、小茴香等十余味中药组成。同时辅以经络导声状态治疗,结果显效12例,有效6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吴难 [17] 用温经化瘀的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21例,兼有脾虚者加黄芪、炒白术;肾阳虚者加鹿角胶、制附片;湿热者加黄柏、车前子;兼有包块、子宫输卵管粘连者加三棱、莪术、皂刺、炮山甲;若有输卵管积水者,加益母草、王不留行;若腹胀甚者,加荔枝核、制香附。结果痊愈12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7%。
, 百拇医药
    2.1.4 气虚血瘀型 患者表现为腰腹绵绵作痛,体倦乏力,少气懒言,经色淡,质稀,舌淡苔白,脉弱。李珍英等 [18] 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气虚者加党参,血虚者加熟地黄、首乌、阴虚者加沙参、麦冬,阳虚者加炮姜、制附片,兼热毒蓄积者加银花、连翘。结果临床痊愈21例,占32.8%;好转37例,占57.8%;无效6例,占9.4%;总有效率为90.6%。芦冬梅等 [19] 用益气祛瘀汤并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药用党参、白术、黄芪、当归、三棱、莪术、红藤、败酱草、土茯苓、牛膝,有包块加桃仁、蛰虫、穿山甲,有积水者加红花、桃仁、木通、王不留行,每日1剂,20天为1疗程,配合中药灌肠。结果显效20例,有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2.1.5 肾虚血瘀型 患者表现为下腹坠胀作痛,腰骶酸胀,遇劳加重,白带量多,伴有性欲淡漠,面色晦暗,舌淡黯或有瘀斑瘀点,脉象沉涩。高慧等 [20] 用具有补肾祛瘀作用的中药盆炎康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对照组口服金鸡冲剂,结果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妊娠率达38.46%,能明显改善患者局部症状、体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免疫指标治疗后得到改善,从而提示盆炎康胶囊具有调整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姚石安等 [21] 采用具有益气补肾、温经化瘀作用妇友冲剂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104例,对照组用妇乐冲剂治疗。妇友冲剂组成:黄芪、菟丝子、三棱、莪术、吴茱萸、昆布、乌药等。每次服用妇友冲剂15g,每日2次,月经期停服,连用2个月为1疗程,经2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 http://www.100md.com
    2.2 固定成方治疗 叶腾辉等 [22] 以自拟盆炎宁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130例,每次5粒,每日3次,每一粒盆炎宁胶囊含白花蛇舌草、没药、红藤、鱼腥草、蒲公英、夏枯草、鸡冠花、黄柏、贯众、牡丹皮、赤芍、苦参、当归、丹参等。对照组服妇炎康,每日3次,每次6片。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96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69%,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于久权等 [23] 用复方丹参片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223例,结果治愈145例,占病人总数的65%,其中妊娠16例,占72例不孕症患者的22.2%,好转6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91.9%。姚石安等 [21] 用妇友冲剂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104例,妇友冲剂由生黄芪、菟丝子、三棱、莪术、吴茱萸、昆布、乌药等10味中药组成,每次服用妇友冲剂15g,每日2次,月经期停服,连用2个月为1疗程,经2个疗程治疗后,有效率为83.6%,明显优于对照组。

    3 实验研究
, http://www.100md.com
    陆勤等 [24] 通过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结果表明,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其值明显增高,说明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呈浓、粘、凝、滞状态,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K值等指标的异常,与正常妇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提示了盆腔炎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工细胞聚集性都较正常妇女增高,为慢性盆腔炎“血瘀”机制提供了依据。刘小玉等 [25] 研究表明,慢性盆腔炎患者有甲臂微循环的异常,也说明了这一点。姚石安等[21] 对妇友冲剂进行免疫抗炎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冲剂对实验动物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塑料环肉芽肿形成及角叉菜胶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该冲剂具有对抗渗出性炎症和增殖性炎症的作用,该冲剂并能增加实验动物免疫器官重量,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及T 4 /T 8 比值,能显著增加抗体溶血素及IgG含量,表明该冲剂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明显增强作用,从而提示该冲剂治疗慢性盆腔炎可能与其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有关。葛欣等 [26] 人对盆腔炎片进行免疫、血流变及抗子宫炎症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能促进胸腺和脾脏的增殖,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并可显著抑制异物引起的大鼠子宫炎症和棉球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同时对急性血瘀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的改善,提示盆腔炎片确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对 慢性炎症的结缔组织增生和炎症细胞的浸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改善血液的浓、粘、聚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马宝璋等[27] 通过对炎克宁冲剂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炎克宁冲剂能改善大鼠子宫局部的炎症,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力。
, 百拇医药
    4 展望综上所述,目前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甚多,内服药大多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其它治法。由于慢性炎症迁延日久,治疗时间较长,疗效慢,易反复,一味攻逐活血往往易伤及人体正气,故在治疗时祛邪应不忘扶正,处理好邪正关系,攻补兼施,以达扶正祛邪、邪祛而正不伤之目的,从而提高本病的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 罗元恺.盆腔炎证治.中医杂志,1986:(7):11.

    2 孙宁铨.盆腔炎证治.中医杂志,1986:(7):11.

    3 钟玄箫.盆腔炎证治.中医杂志,1986:(7):11.

    4 班秀文.盆腔炎证治.中医杂志,1986,(7):11.

    5 张作秀,孙华健,冯石林.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体会.内蒙古中医药,1994,(3):12.
, 百拇医药
    6 吴难.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21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49.

    7 李珍英,林明云.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临床观察.四川中医,1996,(5):39.

    8 姚石安,姚寓晨.慢性盆腔炎从气虚寒瘀论治的探讨.国医论谈,1995:(6):28.

    9 姚寓晨,姚石安.提高慢性盆腔炎疗效的思路.中医杂志,1998,(3):181.

    10 王建华.妇炎灵冲剂治疗气滞血瘀证慢性附件炎性包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医杂志,1999:(1):33.

    11 刘金星,张迎春,王鹏,等.疏肝理气、化瘀止痛法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26.

, 百拇医药     12 岑万玲,罗宏.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疗效观察.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22(2):30.

    13 任青玲.清利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93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3):179.

    14 朱宜,胡燕尔.清热活血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4):315.

    15 王庶红,孙慧婧.暖胞消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河北中医,2000,22(7):495.

    16 王岩,张晓东,王秀云,等.妇炎通络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0,27(8):373.

    17 吴难.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21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1):49.
, http://www.100md.com
    18 李珍英,林明云.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临床观察.四川中医,1996,(5):39.

    19 芦冬梅,林宾华.益气祛瘀汤并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辽宁中医杂志,2000,27(28):358.

    20 高慧,吴高媛.中药盆炎康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承德医学院学报,1996,13(4):304.

    21 姚石安,姚寓晨.妇友冲剂的药效学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1995,(1):23.

    22 叶腾辉,黎静.盆炎宁治疗慢性盆腔炎130例分析.四川中医,2000,18(9):33.

    23 于久权,王金陵.复方丹参片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5(3)12.
, http://www.100md.com
    24 陆勤,赵翠英.盆腔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江苏中医,1998,19(12):12.

    25 刘小玉,李丽芸,梁君儿,等.复方毛冬青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3(1):13-14.

    26 葛欣,何晓英,谢景文,等.盆腔炎片对小鼠免疫功能、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抗大鼠子宫炎症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5):291.

    27 马宝璋,王树林,方凤奇,等.炎克宁冲剂对大鼠慢性盆腔炎局部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1):20.

    (收稿日期:2003-04-27)

    作者单位:1510000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级博士研究生)

    2250031山东济南中国重汽公司总医院

    (编辑纪永健), 百拇医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