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9期
编号:10401494
乳癌术后6年再患白血病反复肺部感染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9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1609-6614(2003)19-1826-02

    乳癌术后6年余再患白血病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62岁,因左乳包块1周,于1996年6月5日入院。无肿瘤及血液病家族史,无吸烟史。入院查体:左乳头无凹陷,无桔皮征,右乳上象限有1.5cm×1.5cm扁平肿块,边界清,活动无压痛。左腋下、锁骨上下区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乳腺红外线扫描:左乳未发现包块,仅见增粗血管断裂影。左乳包块穿刺活检:未发现癌细胞。1996年6月6日,血常规显示:WBC7.8×10 9 /L,N0.74,L0.26,RBC4.46×10 12 /L,HGB133g/L,PLT182×10 9 /L。1996年6月7日行典型左乳房根治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先局麻下切除包块,连同周围组织约5cm×4cm×3cm包块,内有1cm×1cm×1cm结节,界不清,冰冻后切开包块内有1cm×1cm×1.5cm结节,切片显示:左乳腺粘液腺癌。切片局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2。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R)(-),乳激素受体(PR)(-)。术后病理诊断:左乳腺粘液腺癌。术后3周,1996年6月29日血常规显示:WBC9.1×10 9 /L,N0.81,L0.18,E0.01,RBC4.35×10 12 /L,HGB134g/L,PLT168×10 9 /L。给予正规VMFP方案化疗:长春新碱(V)1mg,d1、d8,丝裂霉素(M)10mg,d1、d8,5-氟脲嘧啶(5-Fu)0.5,d3~7、d9~13,强的松(P)15mg,d1~14。共化疗4次,每次化疗前后查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于1997年2月19日第4次化疗后,复查血常规显示:WBC6.8×10 9 /L,N0.71,L0.23,RBC4.15×10 12 /L,HGB120g/L,PLT142×10 9 /L。出院诊断:左乳腺粘液腺癌T 1 V 0 M 0 II a 期。出院随访伤口愈合好,血常规正常,生活质量佳。于2002年9月患者出现乏力,低热。门诊检查:神差,T37.5℃,皮肤及粘膜无瘀斑、瘀点,无出血点。血常规显示:WBC9.3×10 9 /L,N0.78,L0.22,RBC4.1×10 12 /L,HGB112g/L,PLT43×10 9 /L。未见异形细胞。医生嘱住院及骨髓检查,患者拒作。给予叶酸5mg3次/d,口服,VitB 1 100mg,肌注1次/d;自备2月。于2002年11月患者乏力明显,持续发热,咳嗽咳痰,痰为白色泡沫样,量少。血常规:WBC9.3×10 9 /L,RBC3.4×10 12 /L,HGB89g/L,PLT51×10 9 /L;未见异形细胞,ESR47mm/h。胸透显示:双下肺炎。于2002年11月11日,以双下肺炎、转移性肺癌待排、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收住呼吸科诊治。入院查体:神差,中度贫血貌,T38.3℃,左下肢少量散在瘀斑、瘀点,无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下肺闻及细湿罗音。胸片显示:双肺下野多发性结节斑片影,多系肺部 感染,建议抗炎及治疗后,复查及CT检查。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占93%,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占72%。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核呈圆形,核染色质细致,核仁1~3个,胞浆量偏小,蓝色,部分细胞胞浆内可见细小的红色颗粒。红系受抑,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少见。原粒占20%,过氧化物酶(pox):阳性13%。诊断:1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 2a 型,2双下肺炎。给予DN方案,柔红霉素(DNA)20mg静推d1~3,阿糖胞苷(Arac)100mg静推d1~7,输血抗炎及支持治疗。于2003年2月10日复查CT显示:对比2002年11月份及12月份CT双下肺片节影考虑为感染病灶,排除肺部转移性病灶。病情进行性加重,高热,严重肺部感染,多器官及皮肤粘膜广泛出血,血常规WBC10.2×10 9 /L,RBC2.06×10 12 /L,HGB68g/L,PLT3.5×10 9 /L,用油镜分类:早幼粒4%,嗜中性晚幼粒3,杆状核10,分叶核76。于2003年3月6日临床死亡。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乳腺粘液腺癌,属浸润性特殊型癌。癌组织向间质内广泛浸润,形成各种形式的癌组织和间质相混杂的图像。恶性程度高,转移快,临床易误诊。本例乳腺红外线扫描,左乳未发现包块,仅见增粗血管断裂影,左乳包块穿刺,未见癌细胞。广泛性根治手术切除癌肿组织,正规化疗。6年余后再度患白血病,国内文献尚未报道。白血病是一组高度异质性恶性血液病。在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先后发生两种肿瘤,由于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存在基因不稳定性及不受调控的分裂增殖,在肿瘤增殖过程中可发生基因丢或插入,原癌基因激活及抑癌基因失活等改变 [1] 。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体内存在的肿瘤易感基因有关,肿瘤易感基因BRCAI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肿瘤抑制基因,有研究表明,BRCAI基因与乳腺癌、卵巢癌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它的失活可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肿瘤的发生 [2] ,也可能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 。故对癌症患者应长期的不间断的随访,密切观察机体变化,警惕注意第二肿瘤的发生,提高免疫机能,并早期诊断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延长生存期。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徐兵.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后p53基因功能与克隆演化关系的研究.癌症杂志,2001,20(1):89-90.

    2 赖春宁,江泽飞,宋三泰,等.186例乳腺癌患者BRCAI基因突变检测.中华肿瘤杂志,2001,23(6):483-485.

    3 李红英,崔灵芝,宋三泰,等.乳腺,甲状腺,卵巢三重癌1例.中国肿瘤杂志,2001,23:392.

    (编辑亦 平)

    作者单位:400013重庆市中山医院呼吸科

    4000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 http://www.100md.com(陈昌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