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4期
编号:10401768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4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4-0367-01

    例1,男44岁,因双下肢游走性疼痛40余天,高热半月,院外按“风湿、流感”治疗。7天前黑便一次,成形,200g左右,1天前突发意识不清,呕血1次,咖啡色液体,约200ml。入我院,查体:体温39.6℃,脉搏120次/min,血压120/75mmHg,危重病容,浅昏迷,皮肤散在瘀斑,颈强(+),心、肺、腹(-),双下肢巴氏征(+),颅脑CT示双枕低密度灶。血象:白细胞7.4×10 9/L,血红蛋白37g/L,红细胞1.3×10 12 /L,血小板14×10 9 /L,网织红细胞0.24,尿素氮13.8mmol/L,3P试验(-),Coomb试验(-)。血片见有核红细胞及破碎红细胞。诊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给予血浆及地塞米松静注,速尿静推。第三天患者神志转清,第八天血小板升至74×10 9 /L,病情好转出院。

    例2,男,32岁,因呕血3天,院外按“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疗效欠佳收入院。查体:体温38.9℃,脉搏100次/min,血压68/45mmHg,贫血貌,散在出血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腹(-)。血象白细胞12.0×10 9 /L,血红蛋白41g/L,红细胞1.7×10 12 /L,血小板49.0×10 9 /L,网织红细胞0.25,尿素氮15.0mmol/L,总胆红素27.4μmol/L,间接胆红素21.2μmol/L,3P试验(-),Coomb试验(-),尿蛋白(++),疑诊流行性出血热。第二日体温达39.8℃,意识模糊,躁动不安,胡言乱语,一过性尿失禁。颅脑CT示左丘脑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为TTP。经血浆输注,血液 透析及静推甲基强地松龙支持对症治疗。第4天患者清醒,未再呕血、黑便。因经济原因,患者自动出院。

    讨论:TTP为出血性疾病,临床少见。病理改变为毛细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前驱症状可出现全身不适,关节疼痛。典型五联征为: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③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④肾功能障碍;⑤高热,有时呈败血症热型。部分病例可有黄疸、肝脾肿大,外周血中出现类白血病反应。本文2例因具备上述表现,故诊断为TTP。两例均以消化道出血收入院,例1因出现高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加之白细胞升高,曾误诊为脑炎。所以,此病应与神经内科疾病相鉴别。例2有发热、出血点、肾功能损害,加之病人生活在农村地区,首诊为流行性出血热。近年来研究认为TTP患者血浆中缺乏一种可调节血管壁上前列环素(PGI 2 )形成的因素,使PGI 2 形成减少,而致血小板减少和聚集。另外发现患者血浆内有一种促血小板聚集因子。通过血浆输注和血浆置换,以去除血浆中的致病因子。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以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使TTP患者血小板寿命恢复正常,并可有效抑制免疫反应,从而阻断病情进展,患者血小板虽低,但仍应禁输血小板,以防血小板聚集加重,使病情恶化。据报道预后极差,半数患者在病起1周内死亡,近年来采用上述疗法死亡率有所下降。

    (收稿日期:2003-02-19)

    作者单位: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

    山东省潍坊医学院

    (编辑青 山), http://www.100md.com(荆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