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402264
糖尿病肾病患者不良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06-0562-02

    目前护理界倡导整体护理,因为人是既有躯体又有精神的,既有复杂的生理活动,又有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统一整体,人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状态,对躯体的生理状况有必然影响,因此生理护理与心理护理应当兼顾统一。如何做好心理护理,必须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全组病例均为住院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8例,其中1型糖尿病性肾病8例,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22岁;空腹血糖15.8±5.2mmol/L,尿糖(~),尿酮体()5.0mmol/L,尿蛋白()5.0g/L;病史1~4年。2型糖尿病性肾病100例,男46例,女54例,平均年龄68岁,空腹血糖15.3±5.6mmol/L,尿蛋白()1.5g/L,尿白细胞()500WBC/μl;尿糖(+),尿酮体1.5mmol/L;病史4~10年,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8例,小学~初中36例,文盲2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心理反应。
, 百拇医药
    2 方法

    2.1 探讨分析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

    2.1.1 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态 我们观察此类心态患者8例均为1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患者多是青少年,一旦被确诊,将终生依赖外源胰岛素治疗,如果没有外源胰岛素替代治疗,将会导致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而他们又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当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生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同时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情感脆弱,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有些青少年还认为患病是父母遗传的结果,将愤怒的情绪针对父母,责备父母,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我们在宣教时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渲泄法使患者发泄愤怒的情绪,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前景并请恢复较好的患者介绍经验,消除患者悲观,愤怒和失望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类患者情绪稳定后均很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百拇医药
    2.1.2 内疚混乱的不良情绪 我们观察此类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年人居多,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费用,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有的父母自己患糖尿病肾病,又看到下一代也患糖尿病,以为自己遗传给了孩子更产生深深的内疚心理;有的患者伴随糖尿病肾病诊断,需要改变多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食物选择受到限制而出现愤怒,拒绝和忽略。有的患者被家庭成员过度保护,导致过度的依赖和反抗心理。对于这类患者需用真诚的态度使之相信我们,让其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到糖尿病性肾病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象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1.3 焦虑、恐惧的心理 焦虑是对预期的迫近的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 [1] 。我们观察此类心态患者1型较为多见,病人住院离开他所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断学习、工作,放弃了日常的生活习惯,进入陌生的病房,遇见的都是陌生人,还要忍受疾病的折磨,甚至会面临死亡的威胁 [2] 。加之患者对糖尿病肾病知识的不准确认识而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他们惧怕因患糖尿病肾病而影响自己的将来和那些需要他负起责任的家人,惧怕死亡,对治疗过分关心,甚至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此时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焦虑、恐惧的原因,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以支持,适当进行糖尿病肾病知识宣教,指导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根据病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转移其消极心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介绍意志坚强的住院病人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换”树立良好的榜样,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从而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
, http://www.100md.com
    2.1.4 怀疑、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 我们观察此类心态患者多数是1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被确诊后,不愿意看到与他人不同,而拒绝胰岛素治疗和血糖检查或者放弃计划好的治疗饮食,特别是恋爱中的患者害怕对方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肾病而抛弃自己,有意识地拒绝治疗而发生酮症酸中毒,有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为早期,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一般情况良好,自认为得了糖尿病肾病无非就是血糖高点,对身体无大影响,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有的患者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拒绝改变饮食习惯。这种心理在疾病的早期能使患者不重视治疗,但长时间的拒绝则阻止了适当的自我监护致病情加重。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于有意识拒绝的患者给予关心和照顾,鼓励患者倾诉心里话,针对其内心矛盾作疏导安抚工作。有的患者认为胰岛素就像毒品一样,一旦使用就会上瘾,导致用量越来越大,而拒绝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应同主管医生一起向患者说明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是对自身分泌不足的补充,正确注射胰岛素不会上瘾也没有危险。对于满不在乎的患者应控制好自己的感情,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糖尿病肾病的知识。高血糖的危害性及不重视治疗已发生并发症的病例,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疾病的发生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使其克服对疾病怀疑,拒绝承认及满不在乎的心态,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以后,治疗信心增强,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http://www.100md.com
    2.1.5 厌世抗拒治疗的心理 我们观察有此心态患者1型1例;2型3例,均为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者。他们对治疗用药产生对立态度,认为无药可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对于这类患者,首先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取得患者的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感染影响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现象,从而积极地与疾病抗争。

    3 结论

    糖尿病性肾病是一种心身疾病,既有心理应激导致糖尿病性肾病,又有躯体症状导致的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因素 又影响治疗效果。我们观察结果认为:(1)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有密切的联系。心理因素不仅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重视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性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2)护理人员高度的同情心,良好的语言修养,娴熟精湛的专业技术,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患者的尊重,是取得患者信任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Badger J M.Calming the anxious patient.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1994,May:46-50.

    2 王国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184.

    (收稿日期:2003-01-07) (编辑 何蓓), http://www.100md.com(吴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