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404790
AMI介入治疗后微循环功能障碍提示预后不良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2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19期
     本报讯 意大利学者Bokognese等进行的最新研究表明,保护急性心肌梗死(AMI)危险区域微循环完整性,对左室(LV)重塑和长期临床预后均有益。(Circukation 2004,109∶1121)

    该研究共纳入124例AMI患者,这些患者在成功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接受冠状动脉内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通过危险区域的单点评分均值得出MCE评分指数(MCESI)。MCESI≥1者提示有效再灌注。平均随访时间为(46±32)个月。

    结果显示,PTCA后,100例患者显示有效再灌注,即无微循环功能障碍(NoMD),其他24例患者则出现微循环功能障碍(MD)。与NoMD患者相比, MD患者平均肌酸激酶水平(4153±2422)U/L对(2743±1774)U/L,P=0.002、基础室壁运动评分指数(2.61±0.31对2.25±0.42,P<0.001)均较高,基础射血分数较低(33%±8%对40%±7%,P<0.001)。从第1天起,MD患者(19例)LV容积进行性增大,并且在第6个月时明显大于NoMD患者(85例),舒张末容积分别为(170±55) mk对(115±29) mk(P<0.001)。MCESI是LV扩张的最重要独立预测因子(OR为0.61,P<0.000001)。

    Cox分析显示,MD是心源性死亡和联合事件(心源性死亡、再感染和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素。

    研究者认为,急诊AMI患者成功接受机械性再灌注治疗后,微循环功能障碍(通过MCE评价)是6个月LV扩张和长期预后差的强有力独立预测因素。因此,在进行了最有效的心外膜再通后,微循环完整性和充分的组织灌注才是再灌注成功的真正标准。, 百拇医药(冯广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