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7期
编号:10444738
449名退休人员体检中58例心肌缺血调查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7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7-0669-02

    心肌缺血是指心肌灌注不足所致的心肌缺氧缺血性心脏病,可由不同病因引起,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氧的供需不平衡所致的心功能障碍。为了研究缺血性心脏病对老年人的影响,我们对449名退休人员进行体检,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结合心电图检查发现58例提示心肌缺血,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退休人员449名,男220人,女229人,年龄44~93岁,平均年龄为64岁。发现58例提示心肌缺血,男18例,女40例。伴随高血压者38例,糖尿病者22例,高血脂症者28例,具有吸烟史者13例,体重超过正常 范围者43例。

    1.2 调查内容和检查方法 问卷内容包括心肌缺血病史及症状,吸烟史,有无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检测身高、体重,安静状态下测量血压、心率、心肺听诊,心电图检查,血脂全套,空腹和餐后2h血糖检查,胸部X线检查。
, http://www.100md.com
    1.3 临床表现 58例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但平时无症状者为15例,其中伴有胸闷、窒息感症状者为30例,伴有心前区疼痛症状者为7例,并同时向左肩及双臂放射者2例,心前区压榨感者9例。

    表1 不同性别年龄心肌缺血患病率略

    1.4 诊断标准

    1.4.1 体格检查 心肌缺血病人体格检查可正常,但也可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有时病人可伴有焦虑感和出汗,也可由于心肌舒缩功能受损在心脏听诊时出现病理性第3心音及病理性第4心音、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1.4.2 心电图变化 表现为ST段及T波的变化,其中ST段可表现为中度的水平型和下垂型ST段下降,也可出现ST段抬高,T波则为平坦或倒置。同时也可出现显著的U波,其中ST段压低在任何导联中不应超过0.5mV,抬高在肢导联不超过0.1mV,胸导联V 1 、V 2 、V 3 不超过0.3mV,V 4 、V 5 、V6 不超过0.1mV [1] ,ST段的偏移是以QRS波群起始点作为比较,如果J点低于等电位线0.5mm以上,ST段为水平型或下垂型并伴随T波异常应考虑为心肌缺血。
, http://www.100md.com
    心电图正常并不能否定心肌缺血的存在,但是休息时心电图的某些特异性变化可以证实缺血性心脏病,这些心电图并不具有特异性,应同时排除心肌和瓣膜疾病、食道疾病或焦虑、体位变化、药物的影响(上述58例心肌缺血病人的心电图资料均排除了上述非特异性因素的影响)。如果典型的ST段和T波变化随着心绞痛的发作而发生,并且随着心绞痛的缓解而消失,则更具有特异性。而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是出现运动试验中诱发的ST段移位完全相同的ST段改变。

    2 结果

    2.1 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见表1。表1显示50~80岁之间男性组、女性组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80岁 以上又下降,且50~80岁之间同年龄组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2.2 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见表2。表2显示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具有吸烟史及肥胖者,其发病率更高。2.3 临床症状与心电图 一部分病人心电图虽然提示心肌缺血,但并没有相关临床症状,主诉症状多为胸闷、沉重感、压迫感、窒息感,很少为真正的疼痛。
, http://www.100md.com
    表2 58例心肌缺血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略

    3 讨论

    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无症状性冠状动脉疾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 [1] 。资料显示大约25%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发病前未意识到有冠心病 [2] 。通过运动试验或一般的心电图检查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日趋增多,而不稳定型的心绞痛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3] ,心肌缺血主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中最大的危险因素。持久的高血压有利于脂质在大、中动脉内膜的沉积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在Framingham研究中,伴有血压超过160/95mmHg的中年人,其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血压正常者(血压≤140/90mmHg)高出5倍多。而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则是构成粥样斑块的主要成份,所以对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应给予相关疾病治疗以减少危险因素,选择性病例的临床研究表明改进危险因素如:降低血脂水平可以缓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增长。资料显示:在多种危险因子干预试验中胆固醇值超过6mmol/L者,其因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的危险性较胆固醇值低于5mmol/L者高3倍 [2] 。动脉粥样硬化在糖尿病病人中比普通人群发生得更广泛且更早,糖尿病病人无症状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呈增长趋势。同时吸烟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重大的危险因素,而且当减少或完全戒烟以后,它也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一个因子。大量的统计学数据证实,每天吸一包烟的男性和不吸烟者相比,平均增加死亡率70%,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3~4倍 [2] 。肥胖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特别是腹型肥胖者和缺血性心脏病之间有密切关系,同时肥胖紧密地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出现。
, 百拇医药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女性患者在围绝经期后发病率明显增加。绝经年限与TC、TG、LDL呈正相关,而高TC、TG、LDL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随对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重视和深入,多数学者认为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与内源性雌激素有关。女性停经前内源性雌激素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存在(雌激素倾向于提高HDL水平,HDL增高的人较少发生缺血性心脏病),停经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是由于保护作用的丧失引起的 [2]

    由于心肌缺血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引起,故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合适体重及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控制总热量,减少脂肪及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做到劳逸结合,并做适当的运动,除非活动诱发心绞痛有规律的动态运动病人是非常有好处的,但等张性运动是有害的。

    参考文献

    1 何柏知,张少富,吕祥振.临床心电图手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9-11.

    2 Wilson.Braunwald,Isselbacher,Petersdorf,Martin,Fauci,Root著.赵月华主译.哈里逊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133-1141,1165-1176.

    3 沈璐华.加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治疗.中国医刊,2001,11:2.

    作者单位:430010湖北武汉理工大学校医院

    (编辑 李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