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4年第7期
编号:1044628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年第7期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4)06-0506-0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脑组织的缺氧缺血性损害,在出生后出现一系列脑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该病是新生儿期危害最大的常见多发病,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其后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早期诊断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国内已制订了较为统一的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标准,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发展很快,为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目前,在其病理机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检测相关致病因子,探索HIE早期诊断、判断疗效及预后的量化指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近年来有关HIE的临床诊断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一般临床诊断标准

    目前,国内现行通用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1996年10月全国第四届新生儿学术会议对HIE重新修订的临床诊断依据及分度标准 [1]
, http://www.100md.com
    1.1 诊断依据及临床表现 HIE的临床诊断依据主要依靠产科病史和新生儿期神经症状,只根据临床症状不能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医生必须详细询问产前孕母健康情况,有无妊娠合并症,宫缩开始后的分娩全过程,第一、第二产程时间,脐带胎盘有无异常,如有宫内窘迫需详细了解其时间和程度,胎心最慢达到多少次,持续多长时间;用 过何种助产方法,如产钳、胎头吸引和加腹压等均需详细记载。对窒息程度的判断应有Apgar评分作依据,并应了解是1min内评完还是生后1min开始评的。如无Apgar评分,则应详细询问生下时婴儿周身皮肤颜色,几分钟后会哭以及哭声大小,对窒息复苏的过程和方法应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生后不久(12h内)出现以下神经症状:意识障碍,如过度兴奋(易激惹,肢体抖动,自发动作增多,睁眼时间长,凝视等),嗜睡(弹足底3次哭一声),迟钝(弹足底5次哭一声),甚至昏睡、昏迷;肢体肌张力改变,如张力增强、减弱,甚至松软;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病情较重时,因脑水肿出现囟门张力增高,可有惊厥或频繁发作惊厥。严重病例可出现脑干受损症状,表现呼吸节律不齐、呼吸减慢、呼吸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射迟钝甚至消失,部分患儿出现眼球震颤。
, 百拇医药
    1.2 临床分度 HIE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中、重3度,见表1。生后神经症状可逐渐进展,部分患儿可由兴奋转为抑制甚至昏迷,病情于72h左右达最重程度,72h后逐渐好转。在恢复期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有助于早期预后。

    表1 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略

    2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除血电解质、肾功、肝功等一般检查外,随着对HIE病机的深入研究,临床研究人员根据其致病因素进行相关的血清和脑脊液检查,如血清酶学、神经递质与相关激素、细胞因子、体液因子等的测定,试图寻找对该病诊断具有特异性的指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研究较多的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血清磷酸肌酸酶脑型同工酶(CK-BB)、兴奋性氨基酸(Glu)、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现简介如下。
, http://www.100md.com
    2.1 血清酶学检查 研究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 [2] 与血清磷酸肌酶脑型同工酶(CK-BB) [3] 与HIE关系密切,它们的测定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和严重程度的判断,CSF中NSE水平可作为反映患儿远期预后的可靠生化指标。HIE患儿CSF中肌酸磷酸肌酶(LDH)、乳酸脱氢酶(CPK)、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中,患儿组除轻度组GOT外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重度组也高于轻度组;由于上述酶活性各个患儿之间差别较大,不能作为临床分度依据,但认为对预后有较重要的意义 [4]

    2.2 相关神经递质及激素水平测定 患儿窒息后,会引起血浆和脑脊液中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改变,多数表现为上升,少数表现为下降。在HIE急性期,患儿CSF中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均显著增高,引起GLU/GABA比例失调,且脑损伤程度与GLU含量、GLU/GAˉBA比值呈正相关 [5] ;宫内窘迫使β-内啡肽(β-EP)水平升高,治疗后β-EP明显下降,死亡患儿更高,提示β-EP的测定对诊断早期脑损伤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6];精氨酸加压素(AVP)可通过兴奋V 1 受体收缩血管,对维持血压稳定和保证重要器官血液供应有一定生理作用,其水平与窒息缺氧程度成正相关 [7] ;因缺氧导致应激反应,引起下丘脑-肾上腺轴的兴奋,使皮质醇(Cor)分泌增加,其水平与严重程度一致,进行血清测定,有助于判断病情、评定疗效和预测预后 [8] ;内源性一氧化碳(CO) [9] 系一种新型神经递质,其血浆水平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它可能作为一种内源性介质参与HIE的发病过程,但可能产生一定的促恢复作用,对HIE远期影响有待于研究;HIE时,由于干扰因素较多,血浆肾素(PRA)指标意义不大,但检测血管紧张素Ⅱ(PAⅡ)与醛固酮(PALD)可以判断HIE的病情轻重, 作为病情恢复的指标之一[10] ;HIE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内源性类洋地黄素(EDLF)水平急性期高于恢复期(P<0.05),且血浆中的变化比脑脊液更明显,提示EDLF的变化与HIE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11] 。在HIE时,一些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表现为下降:缺氧后,血浆生长激素(GH)水平明显降低,而恢复期GH水平明显高于急性期,提示HIE血浆GH水平的变化与HIE严重程度相关 [12] ;HIE早期存在低T 3 综合征现象,T 3 和(或)T 4 含量降低,使新生儿的进一步发育将受到影响 [13]
, 百拇医药
    2.3 细胞因子及体液因子 白细胞介素-6(IL-6) [14] 与肿瘤坏死因子(TNF) [15] 是HIE再灌注损伤中的前炎性细胞因子。TNF水平与病情密切相关,急性期HIE患儿CSF的IL-6水平是早期诊断、判断病变程度、评估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 1 (TGF-β 1 ) [16] 是近年发现的重要生物因子,主要来源于周围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血清TGF-β 1 的变化可反映HIE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心钠素(ANP) [17] 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利尿、利钠作用,临床研究显示,缺氧时间越长,HIE越重,ANP越高,血钠越低,认为动态观察ANP及血钠变化,有助于估计病情的严重程度;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18] 为一个37个氨基酸多肽,有抗惊厥和保护脑的作用,其水平可能是反映窒息严重程度及恢复与否的一项较敏感指标;内皮素 [2] (ET-1)是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其血浆水平与HIE病情轻重呈正相关,生后24h浓度最高,生后第3天检测血浆ET-1可早期预测HIE脑损伤预后,动态检测则能更好地判断预后;HIE程度越严重,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 [19] 越高,动态监测其变化,可作为判断患儿预后及恢复期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神经肽Y(NPY) [20] 神经元是癫痫惊厥发作的易损神经元,HIE急性期血浆NP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惊厥组显著高于非惊厥组,且惊厥发作的持续时间与血浆NPY水平呈正相关,认为监测血浆NPY水平可作为判断新生儿惊厥是否发作的一项实验指标;血清S-100B蛋白 [21] 属于钙结合蛋白,Kim等认为它是迄今最能反映脑损害程度的特异性蛋白,患儿窒息后,血脑屏障破坏,12h内血清S-100B蛋白即已升高,24~48h达高峰,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是HIE早期诊断指标;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FG)是一类具有胰岛素样调节代谢、又具有生长激素样促生长作用的一组蛋白,包括IFG-1和IFG-2,生长抑素(SS) [22] 是一种环状的14肽物质,与HIE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HIE临床表现越重,IFG-1、SS水平越低,说明HIE患儿血IGF-1、SS监测有助于临床病情轻重的分度。
, 百拇医药
    2.4 尿液检测 围产期缺氧引起HIE,同时也导致代谢连锁反应,机体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多组织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及损伤。HIE缺氧时的能量代谢障碍引起高乳酸血症;新生儿窒息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易发生高血钾、低血钠、低血钙、低氯血症,血清BUN增高、CO 2 CP降低,且窒息程度与血钠、血氯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尿素循环尚未健全,氨代谢受阻,引起高氨血症 [23,24] ;乳酸盐是糖无氧酵解的主要终产物,在窒息时尿乳酸盐排泄显著增多,对40例HIE患儿生后6h内尿乳酸盐与肌苷的比值(L:C)进行测定比值为16.75±27.38,为正常组(58例)的186倍(0.09±0.02,P<0.001),为单纯窒息组的88倍(0.19±0.12,P<0.001),发现测定生后6h内测定L:C值可预测窒息儿HIE的发生,生后48~72h其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降低 [25]

    2.5 其他 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能激活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通过介导各种炎症介质的释放(如血栓素、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等),发挥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是体内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标志;血浆血管性血友因子(VWF)是目前能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状态的较理想的标志物;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是一类存在于细胞内的金属酶,是体内氧自由基(O 2 )的天然清除剂。轻、中度HIE组血浆GMP-140、VWF含量的早期诊断 [26,27] ;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数(PLA)、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来源于骨髓中的巨核细胞,MPV主要反映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增生、代谢情况,与血小板的超微结构以及功能状态密切相关。HIE患儿在急性期PLA明显下降,且病情越重,下降越明显;MPV与PDW则随病情加重而增大。随着HIE的好转,PLT、MPV、PDW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认为可作为判断HIE病情的严重程度、并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28]
, 百拇医药
    3 辅助检查

    在辅助检查中,影像学检查已成为HIE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B超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认识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与病理诊断相比颅内病变正确诊断率为75%,对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管膜下出血及囊性液化病均较敏感,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敏感性较差 [3] ;颅脑CT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5.6%,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3%,但CT分度与临床HIE分度并不完全一致,尤其中度HIE与CT中度表现符合率低 [3] ;核磁共振成像(MRI)对HIE的检查较CT更优越、安全,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及特异性,对弥漫性皮质及皮质下损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3] ;磁共振波谱(MRS)是MR的发展,用于研究活体组织代谢及生化指标测定,为HIE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9]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无创伤性,可半定量的测定窒息后脑血流量的分布和恢复情况,对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有很大价值 [20,31]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主要反映脑内的生化代谢,以及生理功能的变化,并具有其他脑成像技术难以取代的优点 [32] 。脑电图检查(EEG)不仅能较好地反 应脑损伤的程度,而且重复性好,无创性,可动态监测,对预后有较大的判断价值,在国际上已把EEG常规地应用于新生儿疾病的诊断 [33,34] ;而脑地形图(BEAM)则可看做是EEG的发展,它与EEG比较具有形象化、直观化、定量更精确、病灶定位更正确的特点 [35] 。另外,在多普勒超声(CDC)检查中,RI的降低是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的重要标志 [36,37] ;红外光谱测定(NIRS)检测可了解细胞氧化代谢状况,并可测定脑血容量及脑血流量,了解窒息缺氧的情况 [3]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则对评价HIE引起的神经系统和听力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价值 [3] ;体感诱发电位(SEP) [38] 异常程度与窒息严重程度一致,能客观评价HIE的程度。
, 百拇医药
    4 小结

    综上所述,国内已有现行通用的、较统一的HIE临床诊断依据及分度标准,但由于新生儿病理变化的复杂性及其特殊的机能状态,孕妇就诊的延迟和对病史叙述的可靠性,以及临床医护人员的诊断水平等主、客观因素,影响了对该病及时、准确的诊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向孕妇传授相关的护理常识,加强孕期监护,及时就诊等,将有利于其早期诊断。另外,由于对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一些基本概念缺乏确切的定义,也给HIE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逐步使之规范化。在实验室检查方面,除电解质、肾功、肝功等一般检查外,通过检测血清、脑脊液、脐血及尿液中相关因子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HIE诊断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窒息引起的病损不只是脑组织损伤,而是一个全身性的病理变化,从而又降低了指标的特异性。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其病理机制中与脑损伤关系密切的生化指标,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具有特异性的指标。在国外,随着影像学等辅助检查手段的发展与完善,许多无创性、重复性好,可动态监测的仪器被引入HIE临床诊断,但由于在该领域中应用时间尚短,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完善其诊断评价。在国内,尤其是农村,资金及医疗条件等的限制使许多检查还未开展,影响了对该病诊断的研究。所以,很有必要推广和普及相关的检查手段,以推动我国对HIE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华儿科杂志,1997,35:99-100.

    2 杨静丽,张国珍,朱长连,等.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血浆内皮素-1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8,13(1):10-12.

    3 林庆,李松.小儿脑性瘫痪,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48-160.

    4 陆中权,丁仁香,林忠东,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脊液酶活性和CT改变与预后相关探讨.临床儿科杂志,1999,17(1):10-11.

    5 陆中权,张姿英,林忠东,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脊液谷氨酸、γ氨丁酸含量与脑损伤.临床荟萃,1999,14(18):847-848.
, 百拇医药
    6 沈书韵,王莉,李明霞,等.窒息新生儿血浆β-内啡肽的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实用儿科杂志,1999,14(3):144-145.

    7 曹云涛,冒青,陈德忠,等.窒息新生儿血浆精氨酸加压素与内皮素变化.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14(6):337.

    8 黄曼丽,汪大望.新生儿窒息血清皮质醇浓度变化及其临床关系的探讨.新生儿杂志,1998,(2):77-78.

    9 史源,李华强,潘凤,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内源性一氧化碳的变化.中华儿科杂志,1999,3(8):499-500.

    10 倪世宁,顾英霞,石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变化.临床儿科杂志,1999,17(1):3-4.

    11 肖钢明,冯泽康,曾强,等.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及内源性类洋地黄素的变化及意义.中华儿科杂志,1998,(10):102.
, 百拇医药
    12 Custafson K,Bnegherg H,Bengtsson BA,et al.Possible Protective rlole of

    gowth hormone in hypoxicischemian in neonatal ratl.Pediatr Res,1999,45(3):318.

    13 林孟森,曾建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甲状腺激素改变:附31例报告.临床儿科杂志,1995,13(3):186-187.

    14 刘晓红,黄静宁,刘皖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脊液和血浆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35-37.

    15 罗克娴,王新良,王伐怡,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探讨.新生儿杂志,1997,12(3):108-109.
, 百拇医药
    16 薛波,张燕,路俞群,等.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意义.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4):235-236.

    17 徐苏东,吴新萍,魏容梅,等.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浆心钠素及血清钠的动态变化观察.新生儿科杂志,1999,14(6):248-250.

    18 陈安,杜立中,韦翊.窒息新生儿和早产儿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血压的动态变化.临床儿科杂志,2002,20(8):459-460.

    19 叶中绿,陈铭珍,林满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一氧化氮合成酶水平及临床意义.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14(3):140-141.

    20 李占魁,辛芳琴,李静,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检测及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19.
, 百拇医药
    21 张迎梅,朱更娣,舒思静,等.S-100B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7(3):306-307.

    22 陈吉庆,高燕勤,陈荣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生长抑素水平的关系.实用临床儿科杂志,2002,15(3):129-131.

    23 黄英.34例窒息新生儿电解质的变化分析.临床儿科杂志,1998,16(2):89-90.

    24 王新华,魏莉,韩丽君.新生儿窒息时肾功能、电解质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临床儿科杂志,1994,12(6):413.

    25 霍开明摘,史长松校.测定尿乳酸盐/肌苷比值早期预测新生儿患HIE的危险性.国外儿科医学分册,2000,27(5):268.

    26 王留娣,邵志英,高美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血浆GMP-140、VWF、E-SOD的检测及意义.临床儿科杂志,1999,17(1):6-7.
, 百拇医药
    27 贾兵,李歌丰,张善通,等.小儿体外循环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上海医科大学报,1993,20(3):239.

    28 邵雷,齐娅贤,董泽伍,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临床儿科杂志,2000,18(4):232-233.

    29 范国光,陈丽英,吴振华,等.H磁共振波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12).

    30 Marlinea-Bermjo A,Lopea-Martin V,Roche C,et al.The role of neonatal electroencephalography in the peognosis of the hypoxoc-isˉchemic syndrom.AnEsp-Pediatr,1990,35:68-71.
, http://www.100md.com
    31 Selton.Prognosis of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n full-term newborns

    -value of neonatal electroencephal oguaphy.Neuopediatrics,1997,28(5):276-280.

    32 Azzarelli B,Caldemeye KS,Phillips JP,et al.Hypoxic-ischemic enˉcephalopathy in areas of primary myelination:a neuroimaging and PET study.Pediatr-Neurlo,1996,14:108-116.

    33 张玉兰,姜维广,杨培林,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2例脑电图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8,13(4):223.
, http://www.100md.com
    34 孙道开,廖广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的改变及预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6(2):78.

    35 韩玉昆,许植之,虞人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6 李彬,陈惠金.围产期窒息后颅内病变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临床儿科杂志,1998,16(2):135-136.

    37 王宏,张振均.前脑动脉血流阻抗指数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0(7):387.

    38 张芳,刘凤兰,张艳芳,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临床意义.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5):461-462.

    作者单位:712083陕西咸阳陕西中医学院

    (收稿日期:2004-01-27)

    (编辑 依依),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