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6期
编号:10447121
加减胃苓颗粒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IL-4及INF-γ水平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6期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减胃苓颗粒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IL-4及INF-γ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加减胃苓颗粒治疗该型慢性荨麻疹的机制。方法 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7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口服加减胃苓颗粒前后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总IgE、IL-4及INF-γ水平。结果 73例患者治疗前IgE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IgE恢复正常水平(P>0.05)。治疗前患者血清总IL-4、INF-γ水平分别明显高于、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 加减胃苓颗粒能够降低脾胃虚寒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水平、调节Th1/Th2平衡可能是其治疗本病的药理作用之一。

    关键词 加减胃苓颗粒 慢性荨麻疹 IgE 细胞因子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6-0504-02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约占皮肤科就诊患者的2.10%~7.16% [1] ,该病临床表现迁延难愈,西医往往采用抗组胺治疗,药物依赖性强,且易复发。近年来,天津市长征医院变态反应科采用院内制剂“加减胃苓颗粒”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探讨加减胃苓颗粒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该药治疗本病的机制,本文运用ELISA方法检测了7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IgE、IL-4及INF-γ水平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皮肤突然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团,边界清楚;(2)皮疹此起彼伏,发无定处,剧烈瘙痒,退后不留痕迹;(3)病程≥8周 [2] ;(4)中医辨证脾胃阳虚型:面苍形寒,倦怠无力,怕冷,喜热饮,腹痛喜按,腹胀便溏,食少腹胀,或四肢萎软无力,脉滑或沉滑,舌淡苔薄白或少苔。

    1.2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02年9月~2003年9月天津市长征医院变态反应科慢性荨麻疹患者,共73例,其中男40例,女33例,年龄12~54岁,平均31.3±10.6岁,病史2个月~6年,平均13.6±5.4个月,患者4周内未服用治疗本病的药物,并无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对照组20名为健康志愿者,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18~52岁,平均29.8±15.7岁。

    1.3 治疗方法 口服加减胃苓颗粒(天津市长征医院院内制剂)3g,1日2次,连服14天。
, 百拇医药
    1.4 实验方法 治疗前后各取患者静脉血3ml,分离出血清,待测。

    1.4.1 主要仪器与试剂 奥地利TECAN公司生产的酶标仪(型号SPECTRA-Ⅲ)及洗板机。人血清IgE检测试剂盒(天津新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人血清IL-4检测试剂盒、人血清INF-γ检测试剂盒(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4.2 血清IgE测定 取患者外周血2ml,立即分离出血清,在包被有抗人IgE抗体的微孔中加入标本和缓冲液温育15min,洗掉未结合的血清组分,加入酶结合物温育20min,最后加显色剂显色,用酶标仪450nm波长读记吸光度并计算标本浓度。

    1.4.3 血清IL-4及INF-γ水平测定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按照说明书操作,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读记吸光度并计算各细胞因子浓度。

    1.5 统计学方法 多组间比较进行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q检验。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q=8.26,P<0.01;治疗后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q=6.28,P<0.01;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0.36,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表

    2.2 治疗前后血清IL-4及INF-γ水平的变化 治疗前患者血清总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q=5.38,P<0.01;治疗后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q=7.16,P<0.01;治疗后血清总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1.45,P>0.05。治疗前INF-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q=6.5,P<0.01;治疗后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q=4.76,P<0.01;治疗后INF-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0.98,P>0.05。见表2。

, http://www.100md.com     表2 治疗前后血清IL-4及INF-γ水平的变化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属中医“瘾疹”范畴,多由禀性不耐,卫外不固,或平素体弱,脾气不足而发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则气血充足,脾气虚则气血生化乏源,无以濡养肌肤。脾失健运不能温化水湿而体内生寒湿,湿性粘腻,故此病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加减胃苓颗粒用桂枝温中通阳,白术、苍术、半夏、陈皮健脾燥湿,泽泻、茯苓、猪苓淡渗利湿,甘草健脾和中,佐以少许黄芩、栀子以制约上药燥湿太过,诸药合用,共奏健脾除湿、祛寒止痒之功。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多属于Ⅰ型变态反应 [3] ,又称IgE依赖型反应,IgE是亲细胞抗体,吸附于组织的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的表面受体上,使其释放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等,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扩张而产生风团等症状。近来发现主要区分Th1和Th2反应的特征是分别产生INF-γ和IL-4,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拮抗关系,INF-γ是Th1的细胞因子,IL-4是Th2的细胞因子 [4,5] 。很多过敏性疾病因存在着Th1/Th2失衡而导致INF-γ、IL-4的失调 [6]
, http://www.100md.com
    本文应用ELISA方法检测了73例CU患者的血清总IgE、IL-4及INF-γ水平的变化,IgE治疗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由此可知体内产生较多的IgE是本病的发病特点之一,与以往报道相一致 [7,8] ,INF-γ治疗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就证明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着Th1/Th2失衡的免疫学病理基础。于是提 示我们在治疗时降低患者的血清总IgE水平及调节Th1/Th2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加减胃苓颗粒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健脾除湿、祛寒止痒治疗本病,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INF-γ、IL-4恢复了正常。因此,加减胃苓颗粒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减少IgE的释放及调节Th1/Th2平衡可能是治疗慢性荨麻疹基本药理作用之一。

    参考文献

    1 朱文元.荨麻疹,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1.

    2 张玉环,林文森.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7.
, 百拇医药
    3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404.

    4 Grewe M,Gyufko K,Krwin S,et al.Lesional expression of interferon-γin atopic eczema.Lancet,1994,343:25.

    5 Wierenga EA,Snoek M,De Groot,et al.Evidence for conpartmentalˉization function subset of CD 4+ T lymphocytes in atopic patients.J Imˉmunol,1990,144:455.

    6 Kimura M,Tsuruta S,Yoshida T,et al.Unique profile of IL-4and INF-γproduction by peripheral blood nononuclear cells in infa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JAllergy Clin Immunol,1998,102(2):238.

    7 党倩丽,陆学东,张小艳.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8):208-209.

    8 陈红,郭渝南.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及其对血清IgE水平的影响.中药材,2003,26(2):151-152.

    作者单位:300021天津市长征医院变态反应科

    (收稿日期:2004-03-01)

    (编辑子 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