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6期
编号:10447225
内痔脱落期大出血16例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6-0519-01

    内痔脱落期是指在行内痔注射或内痔结扎术后的第7~10天(前后可波动2~3天),在这一时期内痔痔核坏死脱落,常伴有少量出血,偶有大出血现象发生。笔者通过对16例大出血患者的治疗,提高了对内痔脱落期大出血的认识,分析了内痔脱落期大出血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并提高了治疗质量。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0~30岁2例,30~50岁10例,50~60岁4例。出血时间:手术后6天1例,术后8~10天14例,术后13天1例。出血量:200~300ml的6例,300~400ml的8例,600~800ml的2例。以上16例患者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16例患者出血均在内痔脱落期间大便时突然出现喷射状出血,并用大号肛门镜检查确诊为内痔脱落创面活动性出血。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1)安定注射液10mg肌肉注射,以防止患者焦虑或烦躁。(2)立即消毒肛门皮肤,在肛周局麻下用大号肛门镜查肛,见肛管内充满大量鲜血及血凝块,清除肛管内积血,找到出血点,用肠线于出血点做8字缝扎处理至血止。(3)血止后给予抗炎、对症、补液处理,必要时输血处理。经治疗以上16位患者全部治愈。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42岁,工人,因间歇性便血伴肛内包块脱出10余年入院,诊断为Ⅱ期内痔,混合痔,赘皮外痔。入院后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手术禁忌证,于1999年8月13日在肛周局麻下行手术,术后一般情况好,给予抗炎、对症、止血及局部坐浴、换药处理。术后第8天1pm时自觉肠鸣音亢进,有欲腹泻感,在解大便时出现喷射状出血,为鲜血及血凝块,量约300ml。立即在肛周局麻下用大号肛门镜检查,见肛管内充满大量鲜血及血凝块,清除积血约300ml,见7、11点内痔结扎线头已脱落,创面有活动性出血,于出血点处8字缝扎处理,在缝扎过程中患者再次从肛管内排除暗黑色血液及大便残渣约200g(考虑为血液回流肠腔滞留所致)缝扎完毕,反复检查无出血后,用紫草油纱填塞伤口,加压包扎。术后患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烦躁,查T36.2℃、P98次/min、BP80/60mmHg,,考虑为休克前期,立即给予平卧,吸氧,快速静滴10%G·S500ml+VitC2g+VitB 6 200mg,30min后情况好转;继续静滴5%G·N·S500ml+青霉素钠640万U,40%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复方氯化钠500ml+止血芳酸0.3g;查血Hb70g/L,给输鲜血500ml,进软食。当日无再次出血情况,第2日排便1次,大便稍黑,无鲜血滴出,全身情况好,加服硫酸亚铁片0.3g每日3次,继续给予抗炎、对症、止血和支持治疗,10天后痊愈出院(血Hb118g/L)。
, 百拇医药
    4 体会

    4.1 出血原因分析 通过对以上16例内痔脱落期间大出血患者的治疗,将大出血原因总结为以下3点:(1)在行内痔注射时枯痔液用量过多,导致内痔坏死脱落时创面过宽而引起出血量增多。(2)在结扎内痔时位置过高,缝线过深碰巧碰到血管而导致内痔结扎线头脱落时创面出血不止。(3)在结扎内痔时钳夹面过大,导致内痔坏死脱落时创面增宽而引起出血量增多。

    4.2 预防措施 通过对内痔脱落期间大出血原因分析后,提出以下3点预防措施:(1)在行内痔注射时用量不能过多,一般不超过0.6ml,以内痔充盈变白即可。(2)结扎内痔时钳夹面不能过宽和过高,以夹住内痔上2/3即可,且缝线不能超过内痔基底部,以免穿过肌层。(3)在手术过程中,下手要准,动作要轻,忌过多钳夹,对于渗血伤口经反复压迫仍不止血者,应做缝扎处理,不留隐患。对于肛管深、内痔部位高的患者,在内痔结扎线头下端,用肠线加固1针较为稳妥。

    4.3 应引起重视的现象 以上16例大出血患者均在内痔脱落期间大便时突然出现喷射状出血,在止血时发现16例患者肛管内均有大量积血,这一现象提示我们血液会向肠腔回流,当出血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引起便意时才能发现,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均会造成严重后果。例如:其中一例患者在术后第7天晚11点时曾诉“肚字叫,想拉肚”,但当时未引起值班医师的注意,误以为“消化不好”,造成了次日清晨排出大量血块及鲜血(量约700ml)的惨痛教训。故当患者在内痔脱落期间出现肠鸣音亢进或有腹泻感时,应鼓励患者排便1次,以便观察便血情况,从而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单位:678400云南省农垦总局第二职工医院

    (收稿日期:2004-01-10)

    (编辑贝 子),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