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专家讲坛
编号:10506875
SARS的证候因素①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43期
     证候因素简称“证素”,是组成证候的病理因素。抓住证候的基本要素,即寻求证候的共性因素在中医辨证中尤为重要。

    王永炎院士认为,如果将中医证候诊断系统视为一个非线形的,多维多阶的,可以无限组合的复杂巨系统,那么谨守病机对SARS常见证候进行简化分解去抓最基本的证候因素,即毒、瘀、虚三因素,降维之后将更容易掌握,可操作性也会有所增强。同时要注意最基本证候因素相互间的组合及其与各种辨证方法的交叉,譬如热毒与浊毒相并,毒瘀共存,毒虚互生。SARS是以疫毒淫肺为主的,可结合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如此升阶,阶度越大则适用性越强。

    在SARS发病过程中热、毒、湿、瘀既是不同阶段的独立致病因素,又在整个病程中交错互联,相兼为病。而SARS疫毒性热属火,与元气不两立,必损正气,故“虚”既可见于恢复期,也可见于潜伏期。因此,动态地分析辨识热、毒、湿、瘀、虚证候因素的组合和演变,将有助于执简驭繁、提纲挈领地总结SARS证候演变规律,从而明晰辨证思路。
, http://www.100md.com
    

    中医学中,“毒”是指对生物体有危害的各种致病邪气及物质,凡“物之能害人者皆谓之毒”。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尚不能发现各种致病微生物,但已感觉到了它们的存在和危害性。如《千金方》指出“毒病之气”可致“时气瘟疫”。余师愚在《疫病篇》中云:“瘟即曰毒,其为火也明矣”。他以“火为元气之贼”立论,认为热疫的病机为“毒火盘踞于内”,“敷布十二经”,“煎熬津液”,“戕害百赅”,从而出现种种变态无恒的恶候。何秀山谓:“疫必有毒,毒必传染”。有学者认为“邪毒”是引发温病的原因,毒寓于邪,毒随邪入,热由毒生,变由毒起,“热毒”或“火毒”是邪正抗争引起“邪热”中的一些特殊表现,属于病机范畴。

    毒邪作为致病因素,常分为两类:一是外来毒邪,简称“外毒”,包括六淫郁久化火成毒和疫疠之毒,如致病微生物(病毒、细菌)及各种污染;二是内生毒邪,简称“内毒”,系由于脏腑功能失常和气血运行障碍,使体内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蓄积过多,邪气亢盛,损害人体而转化为毒。
, http://www.100md.com
    毒邪的病性和致病特点常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毒性暴戾猛烈。正虚之体触之即病;既使身体强壮者,也难逃毒劫。来势凶猛,发病急骤,传变迅速。正如《疫痧草·辨疫邪所由来》云:“疫毒直干肺脏,而烂喉气秽,盛者直陷心包,而神昏不救,瞬息之间,人命遂夭殂。”

    2.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其性秽浊,多属火热,易败血伤阴,易内陷脏腑,顽固难医。

    3.毒邪致病多挟痰挟瘀,由于毒邪善入血分及津液聚集之所,致瘀生痰,如王清任所说:“温毒在内,烧灼其血,血受烧炼,其血必凝”。

    SARS属中医“温疫”之范畴,病因是疫疠之毒,疫毒是发病的首要因素,邪毒由口鼻而入,是外来之毒。外来疫毒进入机体,“感则一时不觉”,“先时蕴蓄”,潜伏期一般为2~12天,通常4~6天。逐渐出现高热、头痛、身痛、干咳等症状,舌苔黄白腻,渐至高热神昏,胸憋喘促,便秘口臭或泻下秽浊。病机为外邪引致湿热蕴毒,表里郁闭,发展则湿热毒盛,表里俱实。即使到疾病的恢复期也有正虚邪恋,余毒未清之证。其瘀证也是因毒致瘀,其虚证也是因毒致虚。病机特点是毒邪贯穿始终。毒邪侵袭脏腑,导致脏腑功能活动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由此也可产生内源性毒素,损害实质性脏器,耗伤正气,正气虚衰,又易招致外毒,内外毒邪交炽,共同毒害人体,加重病理损害,使病情更加凶险、顽恶,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由此可见,毒邪是SARS发生的始动因素,又是疾病发展的病理基础,而该病病变部位在肺络,病机主要为肺络痹阻。

    有学者认为,西医的内毒素是引起中医温病卫气营血传变的最重要病因之一,中医的毒邪与西医学的内外毒素有相近的一面。西医的内毒素具有较强的致热性和强烈的毒性,其特征有三:一为发热反应,二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三为毒血症与休克。这也是SARS病理演变过程中热、咳、喘、脱的主要原因。①(曹洪欣 中国中医研究院 张明雪 辽宁中医学院), 百拇医药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