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动态
编号:10506882
广州四十载写就杏林传奇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44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喜迎40华诞

    近日,备受关注的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结果揭晓,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高居全国同类高校榜首。而作为“长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四大国家级重点学科是支撑这一成绩的重要功臣。

    明天,一附院将迎来40华诞。40年来,她医教研相结合,为广东为全国培养了众多的优秀学生。医院病床数从建院初期的50张发展至现在的938张,年收治病人数从462人次增加至1.8万多人次,年门诊量从近10万人次增至168万人次,医疗设备总价值从数百万元增加至1亿多元。

    1993年,她成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并先后荣获广东省文明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道德先进单位等称号。近年来,医院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和专病专科建设。现拥有各级重点学科10个,各级重点专病专科11个,在研各级科研立项70余项,各级科研成果奖70多项。40年来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1500多篇,编写教材和专著40多部。拥有博士点8个,硕士点10个和博士后培训站。科研工作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教学规模逐渐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学术水平居于全国中医系统的前列。
, 百拇医药
    如今,南国杏苑百花争妍,该院更加引人夺目。骨科、妇科、中医临床基础和内科为国家教育部的重点学科,其中,袁浩教授主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王建华教授主持的“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邓铁涛教授主持的“重症肌无力辨证论治”3项课题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1项为参与项目),其教学和科研在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独占鳌头。

    感动四十载:风雨不改医患情深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40年的历程中,因其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技、高质的服务,让一幕幕的动人医患故事在这里演绎。“包机救人”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起。

    包机救人 情暖人间

    1999年5月26日下午,在武汉“广广蛇府”做厨师的打工仔阿水被五步蛇咬伤。蛇府老板问遍当地医院,都没有抗蛇毒血清,情况十分危急,于是托朋友到了南京、福州等地查找血清,甚至连夜驱车到一个县里寻找民间偏方。最后,听说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能治阿水,老板二话没说,花10多万元包一架民航专机来到广州。在医院的及时救治下,挽回了阿水的生命。
, 百拇医药
    “包机救人”的故事,因为蕴涵丰富,经南方日报等媒体报道后产生强烈反响,引起了全社会的深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就这一报道作出批示,省委副书记黄丽满发表署名文章,号召全社会都来学习“包机救人”这一生动教材,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于幼军亲自部署,组织全省媒体深入报道。

    作为这一感人故事的重要剧场,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因此而备受瞩目,接诊省内外的毒蛇咬伤病人例数显著增加,由以往的每年约100例,增加到每年近300人次。该院专家有时还应邀飞赴外地指导抢救蛇伤病人。时隔不久,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将该院一外科确定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蛇伤医疗中心。

    其实,此前该院的蛇伤救治就有了不小的成就。其中较著名的是在1978年成功抢救一例银环蛇咬伤致自主呼吸停止20多天的患者,获得卫生部的科技进步奖。

    中西医结合蛇伤医疗中心的成立对学科的发展促进作用很大,该院以外科为龙头,联合各急救科室,包括肾内科、呼吸内科、麻醉科、ICU等科室的技术骨干,共同治疗毒蛇咬伤引起的多脏器功能障碍及衰竭症,毒蛇咬伤急救水平处于国内的先进水平,治愈率达98.5%。去年,该院还成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会蛇伤急救学组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蛇伤急救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单位,积极组织并参与全国性及省内的各种蛇伤急救学术会议。
, http://www.100md.com
    康复患者医院走亲戚

    医院有一批忠实患者,很多康复患者始终坚持到医院看望当年救护自己的恩人,几十年风雨不改。48岁的三元里新市镇人关瑞华的故事就很典型。他于1975年7月被银环蛇咬伤后送到医院。当时他喉头气管被切开,插上插管,得靠人工不停捏呼吸球囊,帮助呼吸。医生护士不辞辛劳,连续31个日夜轮流手捏球囊,直到他彻底脱离危险。医院还以此作为科研案例,免掉了他2/3的医疗费。此后30年,关瑞华每年正月初一都去医生护士家拜年,8月14日都会给医院外科送去一大篮新鲜的芋头和蔬菜。

    让好军嫂重新站起来

    10年前,好军嫂韩素云的感人故事传遍神州大地。为了支持丈夫倪效武戍边卫国,这位年轻的广西农家妇女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承担了一家7口的农活家务。繁重的劳动,使韩素云患上当时人称“新癌症”的股骨头坏死。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隐瞒了自己的病情,最终发展到双腿不能行走。
, http://www.100md.com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主动伸出了援手,为韩素云无偿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其股骨头坏死,使她重新站起来。从此韩素云称主治医生袁浩教授夫妇为“我爸我妈”,10年来每星期一次长途电话,向老人请安。

    直升机转诊“粉身碎骨”病人

    1994年,潮州私企老板郑某一行4人驾三菱吉普车,在惠州路段与东风牌大货车迎头相撞。郑老板全身骨头粉碎,脊椎变歪,连胃都上冲撞破胸膈。当地医院都束手无策。患者刚苏醒说了一句“送我到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又昏厥过去。当时伤势危殆,坐车又怕颠簸骨头散架,医院紧急向南航申调直升飞机,配备空中医护人员,从惠州直飞广州。南航还特意封了航道,批准飞机降落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足球场上。这可能是广州地区医院最早的“空中救护”。当时,球场上尘烟滚滚,颇为壮观,学生们刚下课都纷纷跑来观看。医院经过7次大手术,骨架和胃重新摆位,让这名“粉身碎骨”的患者几个月后就能康复走着出院。

     国家级重点学科之骨科:股骨头坏死亦可新生
, 百拇医药
    [传奇] 武师医生“破腹穿肠能活命”

    提起该院骨科已故名医何竹林,上了年纪的老广州无人不知。“破腹穿肠能活命”,这是何老颇具传奇色彩的真实故事:1924年10月广州商团叛乱事件中,一位市民被流弹所伤,子弹斜穿切破腹壁,肠管外露,何竹林用银花甘草外洗患部,把肠管推回腹腔缝合外伤,并外敷上秘制的生肌膏取得成功。该市民康复后,特制了一块牌匾,上写“破腹穿肠能活命”八个大字送给何老。

    何竹林是我国近代十大骨伤科流派的创始人之一,他8岁开始跟随广州光孝寺的少林僧人习武学医,师承洪熙官一派,1904年开始在长寿路开设医馆,悬壶济世70春秋,救人无数。解放后在全国中医学院使用的中医学教材中,关于骨伤科的部分,就都是由他编写的。后来他还无私地献出了祖传“田七风湿霜”和“生肌膏”秘方。

    [盘点]“瘀去新生”治疗股骨头坏死

    医院骨科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该科拥有4个骨科病区。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政府共建重点学科,1997年被确定为全国中医髋关节病医疗中心,200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髋关节专病中心,200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 http://www.100md.com
    该中心在袁浩、樊粤光、何伟、张德兴等专家带领下,率先开展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以“瘀血”和“瘀去新生”等中医理论为基础,采用“生脉成骨胶囊”内服或中药介入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治疗近万例,已取得了明显疗效。该方法把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有机结合,形成了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系统新方法,显示了中医对疑难病整体治疗的优势。首创多条血管束植入为主的手术方法,做到一次性解决股骨头“缺血”和“塌陷”等关键问题,使中青年患者避免了人工关节置换,创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系统方法,完善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型及疗效评价标准,使绝大多数患者能恢复自身健康髋关节。首次提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关疾病的概念,并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法,创立了股骨颈重建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针对不同的适应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发展了“微创术”及“中药介入”等多种新技术,引进特殊髋、膝关节翻修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994年该院无偿救治好军嫂韩素云的成功案例,受到了江泽民主席的高度赞扬。
, http://www.100md.com
    国家级重点学科之中医内科学:辨证施治屡祛沉疴

    [传奇]银杏散显威遏制“乙脑”疫病

    该院内科的创建者刘赤选教授,是晚清以后中医内科温病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5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肆虐广州,很多孩童染病,但西药疗效不明显。刘老临危受命,率领10名“西中班”学员在广州市传染病院出诊。他依据中医温病学说,结合西医抢救方法,使用银杏散等药物,在1个多月里救治了数百名小童,大大降低了病死率和病残率,一时传为佳话。

    [盘点]邓铁涛攻坚“重症肌无力”

    该院内科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的四个组成部分之一。该院内科共有7个内科病区,开放床位数251张,拥有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及李任先、丘和明、陈镜合、许鑫梅、陈宏珪、刘亦选、赵立诚、黄衍寿、罗日永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学术带头人。
, http://www.100md.com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脾胃症证、中医心病、中医血证。

    其中中医肌病研究在我国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指导下,以重症肌无力为重点,成为我国南方的中医肌肉疾病治疗中心,收治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地区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东南亚的患者,由邓铁涛教授主持研究的治疗重症股无力的中药新药“强肌健力口服液”于2002年11月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进行临床研究的批文。

    国家级重点学科之中医临床基础:千年古方

    重焕青春


    [传奇]千年前古方治今人奇难杂症

    医院从1984年起设立六内科,专门使用1700多年前的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药方,为患者医病,使中医经典回归临床。这种做法在全国堪称独一无二。“经方”在治疗奇难杂症方面有特别独到的疗效。
, 百拇医药
    如2002年,该科收治了一位84岁的病人。患者患糖尿病多年,因合并有肺部、泌尿系统感染入院。入院时,人已昏迷。医生发现老人7天没有大便,给服大承气汤,大便问题解决了,但病情依然没有好转,进一步检查发现,四肢末端很冷,血压很低。医生判断为“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就用了《伤寒论》中的茯苓四逆汤,其作用是回阳益阴安神。果然,病人逐渐恢复。家人都不敢相信,他们还以为老人过不了这关,正准备后事呢!

    [盘点]治疗73例非典病人创佳绩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由该院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教研室及四内科、六内科组成。在全国首创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直接在临床实践中开设病区、理论结合实际的先河。拥有省级专科治疗中心2个,病区2个,共有病床90张,病床周转率90%以上,拥有院内制剂22种。学科带头人为林培政教授,学术带头人为熊曼琪教授、彭胜权教授、陈纪藩教授。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岭南温病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国内一流的中医临床基础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 http://www.100md.com
    该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成果“岭南温病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刘仕昌教授学术思想整理研究”、“中医不同治法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病变影响的对比研究”、“经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其中温病学的研究在2003年广东非典型肺炎疫情的控制中发挥了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治疗73例非典病人,达到了无一病人死亡、无一医护人员受感染的“双零”佳绩,刘仕昌教授、彭胜权教授成为广东非典防治专家组的中医专家。

    国家级重点学科之妇科:“送子观音” 仁心妙术

    [传奇]“送子观音”济世50载

    该院中医妇科的创建者罗元恺教授被誉为“送子观音”,他22岁开始行医,50多年来一直没有脱离临床,深得患者拥戴。他采用自创的“补肾固冲丸”为许多流产多次的妇女保住了胎儿,产下健康的孩子。如1976年,他接诊了一位36岁的妇女,曾连续流产4次,中西药安胎均未效,其后4年不孕,多方诊治未愈。罗元恺以补肾健脾调经为先,使经量恢复正常后,继续调补肾脾。半年后,妇女就已妊娠,经安胎治疗后,终于顺利分娩。
, 百拇医药
    [盘点]综合诊治不孕症国内先进

    该院的中医妇科是由全国著名中医学家罗元恺教授创建于1956年,为全国首批中医妇科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81年),广东省与国家中医药局共建重点学科(1977年),广东省重点学科(200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1年),教育部重点学科(2002年)。

    该院妇科突出中医药调经、助孕、安胎的特色与优势,在中医药防治自然流产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不孕症的综合诊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被广大市民称之为"送子观音",年诊治妇科病人近30万。

    该科在第一代学科带头人罗元恺教授率领下开展中医药防治自然流产的系列研究,研制的"滋肾育胎丸"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他们深入研究补肾健脾中药调节妊娠期内分泌、免疫功能和对子宫兴奋性的作用,开发了治疗肾虚不孕的中药新药"麒麟丸"。

    主要专家:欧阳惠卿、罗颂平、陶莉莉、李坤寅、邓高丕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