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3年第4期
编号:10693420
消臌汤治疗肝性腹胀患者甲皱微循环观察
http://www.100md.com 1993年10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3年第4期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 北京市 100029

    王诗雅,男,51岁. 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系,是陈敏章教授指导的消化内科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年从师于著名中医印会河教授并协助其完成了“消臌汤治疗肝性腹胀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部级七五攻关科研题. 发表论文10篇.

    项目负责人:王诗雅,100029,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

    Tel:0086-10-4221122 Ext. 3221

    收稿日期 1993-03-01

    摘 要采用印会河教授研制的消臌汤治疗肝性腹胀16例,疗效满意. 对比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后甲皱微循环清晰度、畸形率、袢顶瘀血、流态、流速、渗出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管袢数、管袢直径无明显改变(P>0.05),对慢性肝病引起甲皱微循环改变的病理机制和消臌汤改善甲皱微循环、消除腹胀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探讨.
, http://www.100md.com
    主题词 肝疾病/治疗;腹水/治疗;微循环;消臌汤

    

    Subject headings
liver diseases/therapy; ascites/therapy; microcirculation

    王诗雅,印会河.消臌汤治疗肝性腹胀患者甲皱微循环观察.新消化病学杂志,1993;1(4):215-216

    0 引言

    肝性腹胀系慢性肝病所致的难治性腹胀. 应用印会河教授研制的消臌汤治疗16例,在观察临床疗效的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变化,并自身对照,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慢性肝病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为我院1988-09/1990-06住院患者,有典型全身及消化道症状,以腹胀为主,病程4mo~20a. 经临床、肝功能、内镜、B超、CT、肝穿剌等检查,按1984年12月南宁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1],符合慢性迁延性肝炎5例,脂肪肝3例,肝炎后肝硬变8例. 其中肝功能代偿期9例,肝功能失代偿期7例,伴腹水5例.

    1.2 方法 ①仪器:美国产Bausch Lomb WB 3984型显微镜、物镜测微器、电视录像系统. 方法:参照中国生理科学会第一届微循环专题讨论会拟定《人体微循环观察的设备、指标及操作常规》(供临床试用方案)[2],对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甲皱微循环电视录像,每次连续观测三个清晰镜头,对管袢清晰度、排列、管袢数、袢顶瘀血、出血、渗血、细胞聚集、乳头下静脉丛扩张进行目测;测算畸形管袢占总数的百分比;连续测量三支管袢的输入支、袢顶、输出支直径,求平均值. 按田牛倡导的并结合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经络研究所微循环室制定的流速标准即光点速度:线流1.96/S,线粒流0.91/s,粒流0.52/s,粒缓流0.21mm/s,将流态半定量分为线流、线粒流、粒流、、粒缓流四种[3]. 慢性肝病患者每日口服中药消臌汤煎剂一帖,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5d观测甲皱微循环,自身对照.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疗效 16例患者腹胀症状在治疗后14d~84d消失,平均38.9d±21.5d;4例少量腹水全部消失,时间为7d~63d,平均33.2d±27.0d;1例大量腹水,45d后变为少量,其他症状、肝功能指标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2.2 甲皱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表1表明,治疗后甲皱微循环清晰度、畸形率、袢顶瘀血、流态流速、渗出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管袢数、管袢直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

    表1 甲皱微循环治疗前后的变化
清晰度排列管袢数条/mm管袢直径 (μm) 形态袢顶瘀血流态流速快慢出血
, 百拇医药
    出
细胞聚集乳头

    下静

    脉丛

    扩张
清晰模糊整齐紊乱输入支袢顶输出支畸形率畸形例数线流线粒流粒流粒缓流
治疗前4124106.04±1.1910.10±1.3416.35±2.2712.85±2.110.57±0.331212212221411474
治疗后1241067.66±1.0710.13±1.1415.51±2.2112.21±0.170.11±0.173311321330040

, 百拇医药
    t检验(n=16)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3 讨论

    基于对肝性腹胀的独特学术见解和积50a临床经验,印会河教授研制的消臌汤以化瘀活血,软坚开利三焦为治疗原则,方中柴胡、当归、丹参、桃仁、川楝子等舒肝行气理血,桔梗等开肺气、利三焦以开气道、消腹胀、牡蛎等软坚消肿,使气行血散,积水流通,16例患者腹胀症状在短期内全部消失,腹水消失或减少. 甲皱微循环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机体微循环障碍,对中医血瘀证能提供有价值的诊断. 空军总医院观察了258例各种常见病的甲皱微循环,认为异形管袢出现常见于慢性疾病,如 冠心病、慢性肝炎等[3]. 本文治疗前甲皱微循环清晰度模糊、排列紊乱、形态畸形、袢顶瘀血、流速减慢、渗出增加、细胞聚集,乳头下静脉丛扩张等反映了这类患者肝脏及微循环损害的严重性. 经过消臌汤治疗,除了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改善外,甲皱微循环的指标亦相应得到改善,证实了该方确有改变微血管形态和血液流态、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流加速、减轻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肝脏功能恢复的作用. 新近对消臌汤中丹参的研究较多,提示其抑制血小板合成前列腺素、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小板第3因子,延长血清凝血酶原时间,抑制凝血功能和促进纤溶系统的功能,在体外可抑制血栓形成[3-5],其提取液能使去甲肾上腺素所致大鼠主动脉条收缩得以舒张,有助于丹参对改善微循环作用的解释. 微循环的改善,无疑促进肠腔气体吸收并随门静脉回流入肝,再经腔静脉系统至肺呼出,为临床腹胀症状的消失提供客观依据[6]. 这与印会河教授提出的本病早期既开始肝内积瘀、由血瘀而产生气滞、腹胀、再由气滞而使水停、腹水乃作,强调中医以三焦为气的通路,治气治水必须通利三焦,又因病本在肝,由血瘀引起气滞,故舒肝理血(瘀)必须作为治本之法,舒肝是疏理肝脏之气血,使血气流通而气水得以从三焦外出、气可以出于肺与皮腠,水可以下出膀胱,气水既行则腹胀腹水便可以消失是一致的. 承蒙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王庆民副教授大力协助,特此致谢.
, http://www.100md.com
    4 参考文献1 1984年12月南宁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中华内科杂志,1985;24(增刊):52-57

    2 金惠铭,薛全福,曾昭炜,et al.人体微循环观察的设备、指标及操作常规.中华医学杂志,1984;64:10-13

    3 中国生理科学会病理生理学会第一届微循环专题讨论会纪要.中华医学杂志,1984;64:3-9

    4 朱禧星,俞茂华,王中权,et al.丹参和潘生丁对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微循环的影响.

    中华内科杂志,1985;24(4):197-199

    5 王殿俊,徐建娥,孙怀英.丹参烟对甲皱微循环的作用观察.江苏中医杂志,1987;1:34-36

    6 王诗雅,印会河.舒肝开肺方治疗肝性腹胀的肝灌流指数测定.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1):68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