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6年第9期
编号:10694562
新生儿腹泻180例病原分析
http://www.100md.com 1996年9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6年第9期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儿科 830000

    项目负责人
李志荣,830000,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儿科 收搞日期 1995-10-24

    Subject headings
diarrhea/etiology newbrn infant diseases

    主题词
腹泻/病因学;新生儿疾病

    李志荣,何晋,石小湘,欧丽亚,蒙育林,高海莲,叶宏.新生儿腹泻180例病原分析.新消化病学杂志,1996;4(9):538-539

    1 对象和方法
, 百拇医药
    1.1 对象
1987-1994年我科收治的新生儿腹泻180例:男86例,女94例;10d龄28例,11-15d龄45例,16-20d龄57例,21-28d龄50例;在180例新生儿腹泻中出生低体重儿29例(体重<2.6kg),其中足月低体重儿7例,早产14例,双胎4例.在全部病儿中,分娩的窒息者1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四肢硬肿症6例和先心病3例.在28例中20例为低体重儿,后28例产后在新生儿室急救,应用抗生素5-12d,其中15例曾用过鼻饲.生后牛奶喂养76例,混合喂养62例,人乳喂养42例.起病多数较急,表现烦躁、拒奶,少数有呕吐.第1-3天大便在10次左右,为消化不良或水样便.随着病情发展67例示第3-5天出现发热,体温38℃-395℃,为不规则发热.呕吐频繁,每天大便次数多达15-20次,为粘液绿色便,带有少量血丝,部分患者为白色大便.后67例患者中58例表现烦躁、呼吸急促、脉细弱,皮肤凉发灰,脱水重,腹胀,尿少,存在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其中22例出现黄疸,肝脾肿大,15例出现惊厥,每天惊厥1-3次,皮肤有出血点,血培养为阳性.
, 百拇医药
    1.2 实验室检查 65例周围血中白细胞总数(15-25)×109/L,其中54例中性粒细胞0.70-0.80,在后54例中35例中性粒细胞左移,出现杆状和晚幼粒细胞.84例大便检验有红细胞(-)和大量白细胞,31例尿蛋白阳性(-),均为一过性蛋白尿.尿培养阳性6例(大肠杆菌4例,产气杆菌和变形杆菌各1例),43例血清钠在130mmol/L以下,其中28例血清钾在4mmol/L以下,25例肝功能异常,其中18例ALT>80μ(正常为40μ).大便培养:采用消毒导管从肛门内抽取大便培养,连续两次培养出大肠杆菌55例,变形杆菌34例,白色念珠菌21例,混合菌株21例(表1).在出现黄疸的22例均进行了血培养,15例血培养阳性,其中8例两次均为阳性,大肠杆菌7例,金葡菌4例,白葡菌3例,鼠伤寒沙门氏杆菌1例.

    1 180例大便培养结果
病 原n%病 原n%
大肠杆菌5530.5普鲁非登氏杆菌31.6
变形杆菌3418.9鼠伤寒沙门氏杆菌21.1
白色念珠菌2112.0绿脓杆菌10.5
产气杆菌168.9白葡和四联球菌84.4
金葡菌147.8白葡和产气杆菌73.9
白葡菌84.4变形和肠球菌42.2
四联球菌52.7肠球和灵杆菌21.1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新生儿腹泻患儿消化功能多减退,在低体重和早产儿表现较为明显,因此治疗期改善消化功能极为重要.而联合或大剂量内服抗生素常会影响肠道正常菌株,引起肠道菌种失调,加重腹泻.本组患者除根据脱水程度和性质输液,对113例轻型腹泻患儿,首先调整喂奶量,适当延长喂奶时间,内服助消化剂乳酶生、维生素B6或胃蛋白酶合剂,其中22例因大便检验有红、白细胞,内服小剂量庆大霉素,疗程为4-6d.治疗期间除24例便次减少缓慢外,多数于治疗5d后便次减少,大便培养逐渐转阴.67例重型患儿,因呕吐和便次频繁,脱水重,其中58例腹胀、微循环衰竭,除输液、多数禁奶8-12h,同时根据药敏试验,46例静脉应用抗生素,其中18例应用头孢唑啉,28例应用氨苄或羧苄青霉素.在另外白色念珠菌感染的21例中,未用抗生素,适当输血或血浆.疗程为6-8d,治疗期多数患儿效果较满意,但其中32例腹胀较明显,即进行胃肠减压,腹部理疗,应用小剂量新斯的明,23例腹胀缓解,9例因肠麻痹死亡(5%),病解5例,其中4例为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由于新生儿胃肠分泌液不足和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一旦发生胃肠感染,即是毒力较弱的病原感染,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在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消化功能紊乱症状表现更为明显.目前认为在新生儿腹泻病原中,革兰阴性杆菌、真菌和金葡菌感染最常见,而轮状病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梭状芽胞杆菌和绿脓杆菌性感染亦有所上升.本组大肠杆菌感染最高,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和金葡菌感染亦相当高,本组病原培养结果与国内报道资料相似.为了探索新生儿腹泻病原与产妇所带菌株之间的关系,我们从密切接触患儿的产妇手部等处留标本进行了培养,结果证明洗手前产妇手部的带菌率较高,其中大肠杆菌为21.5%,其次为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金葡菌和产气杆菌(14.5%,10.5%,8.5%和5.5%).洗手后阳性率明显降低(3%,1%,0.5%,0.25%和0.2%)而奶器和产妇乳头部所培养菌株与手部相似,但阳性率低.培养结果证明,新生儿腹泻的病原主要来自带菌的产妇.此外,有的资料提到医护人员,甚至住院的腹泻患者可以引起院内感染,亦应引起重视.
, http://www.100md.com
    腹泻新生儿由于病期日龄、体重和感染病原不同,临床症状亦不同,在临床上可见轻型和重型两种,前者病期除便次增多,多无发热,脱水轻,多见于足月体重正常的新生儿,大便培养有助于诊断,重型呕吐和便次多频繁,脱水重,除低体重儿无发热,多有发热,病期合并症多见,特别在并发中毒性肝炎的患者中,多有惊厥.因此,对于重型患者进行血培养,肝功检验,甚至腰穿,有助于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腹泻容易发生腹胀、低钠和低钾综合征,中毒性肝炎和败血症亦较常见,一旦发生并发症,会严重影响预后.故Kligman等(Pediater Clin North Am, 1996;33:179)认为体温不升、缺氧、产期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青紫型心脏病、硬肿症、换血、胃肠畸形和鼻饲等新生儿患腹泻时病情多较严重,易发生坏死性肠炎,称前述病理性改变为危险因素.因此,对产后抢救和发育畸型的新生儿,应定期随访,一旦发生感染或便次增多时,应及时检验和早期治疗.应当提到是在本组新生儿腹泻中,治疗后在短期(7-10d)再次腹泻者22例,其中16例大便培养出1种病原,另6例为混合感染(白色念珠菌和白葡菌),后6例在第1次住院时因病情重,曾反复应用抗菌素,第2次住院时消瘦明显,腹胀、严重贫血,结合病原考虑为菌群失调症.应用消化剂和输血后,腹胀缓解,病情渐恢复,对腹泻时间长,反复腹泻重复住院,特别腹胀患儿,应考虑肠道菌群失调的可能,不宜应用抗生素.若反复应用抗生素,会加重病情,严重影响预后., 百拇医药(李志荣 何晋 石小湘 欧丽亚 蒙育林 高海莲 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