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关注
编号:10755898
成绩不是药物造心理补药更重要
http://www.100md.com 2001年5月24日 《当代健康报》 2001.05.24
     将孩子智力的提高寄托在几粒药丸上的想法,是可笑和不现实的,成绩不是药物所能酿造的,盲目追求孩子的高智商也是十分片面的行为。

    教育学家指出,孩子的成长趋向与其智商的高低并不存在绝对关系。决定孩子将来是否会有所成就,主要在于培养孩子的个体理解和控制自我与他人情绪的能力。有统计表明,情绪稳定,行为的目标性、忍耐性、坚持性较强的孩子,更易获得学习与工作的成功。

    因此家长们应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培养孩子的自信、乐观、忍耐、坚毅的品格上。要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考生的家长往往对孩子应考的期望过高,对孩子的“优待”也会随之升级,突出的做法便是陪读陪考。有的家长舍不得让孩子晚上独自灯下熬夜,宁可不睡觉,也要坐在一旁陪读;还有的家长宁可不上班,被单位扣发工资和奖金,大考小考都要陪。然而,殊不知,如此过分“优待”,对考生的负面效应往往大于正面效应,易增加“有负家长厚望”的心理压力。

    由于学习紧张,大脑处于疲劳状态中,体内分解代谢加快,考生体质相对下降,免疫力降低,再加上气温有时高达30℃以上,闷热难当,有时热浪袭人,而有时又阴雨连绵。在这样的天气下,一定要注意科学饮食保健。否则,极容易引起中暑或精神烦闷,影响效率。一般情况下应讲究均衡饮食,瓜、果、青菜、鱼、豆类等都要吃一点。可适量吃些瘦肉类。切莫吃不卫生的食品。此时,家长应做好考生的“后勤”,菜的花样要多,牛奶、蛋糕类可适量吃些,但不可过度“开小灶”。有的家长给孩子花大量的钱买各式各样的“滋补液”、“健脑液”,其实大可不必,补得不当有时还可能适得其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