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1年第12期
编号:10697110
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年第12期
肠炎;局部缺血,项目负责人,主题词,0,引言,1,病因,1.1血管病变,1.2,血液病变,1.3血流量不足,1.4,其他疾病,2,临床表现与诊断,2.1临床表现,2.2诊断,3,治疗,4,参考文献
     1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 山西省太原市 030012

    2中国人民解放军264医院内镜中心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

    项目负责人 王俊平

    收稿日期 2001-04-11 修回日期 2001-07-01

    主题词 肠炎;局部缺血

    王俊平, 刘变英. 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12):1422 -1424

    0 引言肠道疾病在我国常见[1-13],然而,缺血性肠病亦称缺血性肠炎则少见,它属肠 道血管疾病[14]. 主要是因为供应肠道血液的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 动脉及其分支发生血运障碍,导致相应肠道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性损害,轻者表现为肠绞痛 或局灶性缺血性肠炎,重者发生肠坏疽、穿孔、甚至急性肠梗塞[14]. 以往认为 该病临床少见,但近年来随着血管造影、核素显象等诊疗技术的发展,以及老龄人群所占比例增大,缺血性肠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5,16]. 现就近年来对该病的临床研究 现状讨论如下.

    1 病因

    1.1 血管病变
血管本身的病变是引起肠道缺血的主要病理基 础. 特别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管腔缩窄,血流不畅引起相应部位血液供应减少. 因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故极易接纳来自心脏的栓子而发生栓塞. 由此可见在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塞、心房纤 颤、外伤骨折、长期卧床等情况下较易发生. 由于肠系膜上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其发病率约占急性肠梗塞的50%[17].全身性血管病变在局部的表现之一. 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等免疫系统疾病时,肠道小动脉受累,致使相应肠管血液供 应不良而出现缺血性改变. SLE是侵及多种组织细胞的免疫性疾病,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 一,其引起腹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SLE侵及小血管所致,特别是肠系膜动脉导致肠缺血. Byun et al[18]对39例有急性腹痛症状的SLE患者进行CT检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1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