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寻医问药 > 专家在线
编号:10760836
脑血管病治疗,新技术好在哪里
http://www.100md.com 2002年6月20日 《当代健康报》 2002.06.20
     脑血管病治疗,新技术好在哪里

    ——李国新教授谈脑血管病的新疗法

    揭示“颅内炸弹”之谜

    李国新教授曾做过多例脑动脉瘤手术,对这一类疾病,他再熟悉不过了,“作为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类型,脑动脉瘤被医生们形象地比喻为‘颅内炸弹’”,李教授如是介绍,“因为脑动脉瘤患者常常会因突然脑血管内出血而导致残疾或死亡。”他继而解释动脉瘤的成因。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血管内膜破损,动脉血误入血管壁与内膜之间的假腔而形成的血管瘤样扩张。动脉血管瘤形成后,血管壁胀大变薄,在高速、高压的血液冲击下极易破裂。一旦脑内动脉瘤破裂,会导致脑内瘀血压迫脑组织,引起功能丧失甚至死亡,因此,脑动脉瘤被称为脑内的“定时炸弹”。各种因素引起的血压突然增高是诱发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原因,所以预防脑动脉瘤破裂常常从防治血压升高入手。而在脑动脉瘤破裂后的治疗过程中,手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据李教授介绍,脑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以前在诊断时,先要从颈动脉打药进行造影,看脑内哪些地方有血管瘤。那时,打完造影剂后只能显示一张图片,而且还经常看不清楚,如果想再看看侧面或者其他位置,就必须再打一次,医生病人一块儿跟着“吃线”,是一个非常麻烦的过程。

    “现在好多了,用DSA数字减影系统进行血管造影,打一次药就可以出好几张片子,而且图像上还没有骨骼等部位形成的‘伪影’,瘤子长在哪儿,有多大,看得非常清楚,应该说现在诊断不是问题了。”李教授说的时候面带喜悦。

    而脑动脉瘤的治疗同样也存在一个前后时期的对比。教授说,所有干神经外科的大夫对前后这两个时期的发展都会有深刻的认识。他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常规应用的手术纤维镜,在它没有应用临床手术之前,脑动脉瘤手术分辨率非常低,毕竟人的肉眼分辨率是有限度的,你不可能让一个人徒步与一辆时速200公里的汽车去比赛跑。神经外科大夫当时的感觉就是这样,一不小心就容易引起误伤,动脉瘤破裂出血,轻者会出现偏瘫、失语、神经功能障碍;重者则会导致死亡。但现在这种情况不多见了。”
, 百拇医药
    教授继而介绍,由于手术纤维镜的应用,手术的成功率提高了,他统计了10年治疗过的190例患者,死亡率在3%以下。对此教授认为:“我们当然无法忽视大夫的经验和水平,但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让大夫的经验和水平有了一个发挥的平台,脑血管瘤的治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介入”要早上十年,能

    给多少人带来福音啊

    手术是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但却不是唯一的。有些疾病用手术没法解决时,就应考虑其他方法。在这里,李教授谈的最多的还是介入疗法。

    他首先举了一个脑血管畸形的例子:正常脑血管内的血流都维持着一种正常的运行,而畸型的血管则会出现不规则的血流,比如盗血现象,血液流到血管畸型处就积住了,这样别处就容易出现缺血现象。而且有的畸型血管壁非常薄,很容易破裂出血。

, 百拇医药     这些血管畸形用手术往往是很难解决的。但用介入疗法效果就很好,比如针对盗血现象,介入疗法可以通过微导管向血管畸型处打生物胶进行填充,消除因畸型而产生的空隙。而对于出血的部位,则可同样用介入疗法采取封堵达到阻止再出血的目的。

    接下来李教授谈到了应用介入治疗较多的脑外伤并发脑血管损伤的情况。像颈动脉海绵窦漏,虽不是最常见的,但危害却非常大。它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眼静脉充血引起的眼睛肿胀,出现持续杂盲,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失明,伴有头痛。在以前没有介入疗法的时候,遇到这种病时患者头疼,大夫同样头痛。李教授说他曾诊治过山东长清的一位小伙子,患的就是这种病,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大夫对这种病真是无能为力,虽然办法不少,但真正见效的不多。一开始是把漏道两端扎住,可收效甚微,直到有了介入,这个问题才很好地解决了。关于方法,李教授说得非常简单,就是用介入导管在漏部安放球囊,将之阻闭就可以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可10年前我们没有这法子,不得不看着病人无奈地离去。

    李教授说他在开展了介入疗法后曾经让人捎信给长清的小伙子,叫他来治疗,但得到的答复却是他已经过世好几年了。“介入要是能早上10年,能给多少人带来福音啊!”教授不无感慨地说道。
, 百拇医药
    医学不能没有技术,但更不能缺少奉献

    李教授从事的神经外科是医学中相对精细和尖端的一门学科,这就决定了它对大夫经验的要求要比其他一般学科高得多。教授坦言,抛开经验不谈,高科技仪器设备对神经外科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算前面刚刚说过的手术纤维镜,小的器械如剪刀,以前都是5厘米长的大剪刀,现在可以到1厘米甚至更小,镊子也是一样。再如颅底脑干大肿瘤以及脊髓肿瘤,在以前这都是手术禁区,但现在可以用超声吸引手术治疗,通过超声将病变瘤体击碎,冲洗然后再吸出,整个过程可以从从容容地完成,科技的发展给神经外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这中间也存在一些问题,”李教授话题一转,“目前我们用的一些先进仪器设备都还是国外生产的,像做介入用的导管,一根就要一万多元,一次性的,做完就扔了。国内不是没有,虽然便宜但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如果我们的科技力量能再提高一些,患者在看病时经济上也会更从容一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不知我们何时能够‘循环’起来。”教授近乎调侃地说道。
, 百拇医药
    接下来他又谈到了另一个问题:“有些东西我们的科技力量不够,发明起来确实难,但别人发明了,有了,有用处,我们不去学习却又是另一回事了。我觉得这是一种态度问题。对于医学,光有技术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医生的奉献精神。”教授谈到了他所开展的这种介入疗法,按说在省级综合医院大都可以开展,但在山东济南却只有他们一家。为什么?因为大夫在为患者治疗时要“吃线”,即受射线辐射,虽然戴着几十公斤重的铅帽、铅围裙,可射线却是无所不在、防不胜防的,“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干,我为什么愿意干?也就是仗着身体好,感觉还行吧!”

    李教授虽然表面上说得轻松,但记者看得出来,当他说起那位长清小伙子而流露出遗憾时,当他说起“介入”要早上十年,能给多少人带来福音时,他的心里早已容不下其他的东西了。他可能不会像20世纪初的传教士一样把这项技术播撒千万里,但他会给走到他面前的每一位患者带来最完美的治疗和健康……,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