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资源 > 道地药材 > ...
编号:10524266
地道药材”确有道理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2日 《现代护理报》 2003.04.02
     传统中医历来讲究药材的来路,旧上海的中药店常常挂有“地道药材,古法炮制”的招牌。现已证实,“地道药材”不是古人故弄玄虚,而是确有其道理。

    有许多中草药由于产地不同,其性质和药效都有明显的差异。例如人们熟悉的清热解毒药菊花,就因产地不同而有“川菊”、“杭菊”之分,虽是同属、同种,其功效却不相同。川菊平肝明目功效好,常用于治疗头晕眼花;杭菊味苦,清热力强,多用于感冒发热、风火赤眼及热疖、疔疮等症。又如有名的云南三七,其药效就明显优于广西三七,为了区别起见,一般称广西三七为“田七”。活血药川芎也是产于四川的最好,因而起名“川芎”,以示区别。

    近年来由于提倡“南药北种,北药南种”,使许多原来只产在局部的药材逐步扩散到了许多省区,因而在药材的使用上也就不大讲究来路了,以致人们纷纷反映,有些药好像不那么有效了。那么,为什么“南药北种,北药南种”,有些药的疗效就会变差呢?

    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实践观察,认为影响药性的关键还在于各地的气候和水土条件。一些有经验的老药工曾经发现,同一品种的中药在不同水土条件下栽种,可以得到外形和药性差别很大的两种结果。例如在河南温县种的“生地”就很肥实,切开来是菊花心,而引种到外地的生地,却毛毛须须瘦得像干胡萝卜,心儿还是空的,如果从外形上看,你一定会认为它们是不同的两种东西。同样,山西的优质黄芪移种到四川或贵州以后,也变得又干又瘦,其现象正如我们熟悉的北大荒土豆引种到海南岛就愈种愈小一样。

    研究证实,水土条件不仅能改变药用植物的外形,而且能改变它的药用成分。经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这其中的奥秘终于被揭晓了,原来在水土中起着神秘作用的物质是微量元素。不同地区水土所含的微量元素很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名地药材品质的千差万别。

    (余明德),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