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51237
战胜恐慌——也是一道“防护墙”——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打乱了人们平静的生活,更有不少人惊慌失措,这似乎应了一句名言:恐惧的心理比恐惧的到来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2日 《家庭医生报》 2003年第19期(总第900期 2003.05.12)
     记者:前不久,陕西省洛南县灵口镇中学为预防非典,竟自拟药方,100多名学生因过量服用引起药物中毒;北京市一市民为防治“非典”,将3000元纸币放于微波炉中消毒,致使引燃,白白遭受损失。这些“非典”所引起的恐慌现象是否正常?人们的恐慌情绪如何产生,又怎样传播?

    李强:对于“非典”这样的流疫,人们出现一些恐慌、反常行为等,从研究群体行为的角度看,这没有什么奇怪,可以被视为出于自卫的一种生物本能反应。我们将突发事件后人们的无组织反应行为称作“集合行为”。

    “非典”病毒虽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恐慌等“集合行为”甚至具有更强的传染性。有时候,惊恐的信息造成了群体中的一种气氛或情绪,人们很容易被感染。在恐慌中,人们很容易产生被动接受和模仿行为,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往往是不假思索就趋同于其他人的行为。

    周东丰:诸如“非典”等突发事件,会破坏原有的社会秩序,引起全社会普遍的不安,使人们集体处于危机状态中。为了控制疾病,一些中小学停课、一些会议停止、重大考试延期……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被打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