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42507
“非典”给中医药带来了什么?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27日 《中国医药报》2003.05.27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曾经延续了中国几千年的璀璨文明,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中医药,不可避免地站在了抗击“非典”的风口浪尖。如何在灾难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求得自身更大的生机与发展,是中医药面临的最大课题。w'(y\1, 百拇医药

    “非典”是机遇w'(y\1, 百拇医药

    辩证地看,每一场灾难的背后都蕴藏着机遇。历史上瘟疫肆虐的时期,也正是针对瘟疫的中医著作出现的高峰期。1641年,中华大地疠疾大作,1642年,我国第一部温疫学专著《温疫论》就诞生了。人们期待中医药能像以往一样,保护中华民族,再次在与“非典”的斗争中,取得胜利。w'(y\1, 百拇医药

    SARS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真正认识它,更谈不上针对SARS的特效治疗药物。西医对非典型肺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支持性疗法,即对症治疗,重症患者采用呼吸机和药物支持,一般“非典”患者则只能依赖自身免疫力抗病毒。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张淑文教授认为,激发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正是中医药的切入点。从4月19日在胸科医院接触到SARS病人开始,张淑文就会同友谊医院名誉院长、著名消化内科专家王宝恩教授、呼吸科专家贺正一教授,连夜制定出了“非典”初步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综合诊治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在这位有着30多年急危重症治疗经验的老专家眼中,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SARS的首选治法w'(y\1, 百拇医药

    “非典”患者高热不退,一般退热药无济于事,大量的激素和抗生素的应用,又会带来难以控制的继发感染和严重的毒副作用。中医药治疗感染的独特功效、退热的绝对优势、较轻微的毒副反应,能否在增效减毒上有所作为?w'(y\1, 百拇医药

    基础疾病严重或有精神疾患的病人,因无法使用激素而使病情难以控制。可以辨证论治的中医药相对来说既有法可循,又有方可用,可否在降低病死率上作最后一搏?w'(y\1, 百拇医药

    大病之后,患者疲乏无力,喘憋时轻时重。提高自身免疫力,中医药的养生康复手段可否在这个阶段发挥作用?w'(y\1, 百拇医药

    高级抗生素以及各种免疫制剂的应用,使得医疗费用惊人。以卫生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中药可否在缩短病程方面发挥作用,节约部分资源,把损失降到最低?w'(y\1, 百拇医药

    人们曾经一度降低的对中医药的信任度,在“非典”的冲击下,又开始升温。机遇让中医界热血沸腾,如何抓住这个机遇?摆在中医界面前的,无疑是一场极为艰难的考试。

    “非典”是试金石a&8n, 百拇医药

    SARS给了中医药一个机会,一个证实自己的机会,它正是中医药证明自身独特疗效的试金石。a&8n, 百拇医药

    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总结了四项有效的临床治疗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位列其中,但他同时指出,这还需要科学的数据来支撑。a&8n, 百拇医药

    识别机遇需要敏锐的眼光,抓住机遇则需要积极、迅速的行动。中医药治疗“非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在短时间内,拿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a&8n, 百拇医药

    出任“非典”定点医院长辛店医院第一病区主任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允岭,目前已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专家王永炎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的研究。课题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例如选例、制表、标准等等,都由宣武医院的西医专家把关。由于“非典”病情发展迅速,病程要以“小时”而不是以“天”计,所以临床设计只能根据病情轻重进行简单的分层随机分组,选择中度以上的患者,一组以卫生部制定的西医“非典”临床治疗标准,进行治疗,一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化浊、益气养阴为法治疗发热期;以清化湿热、宣肺降逆为法治疗渗出期;以益气固阴、化瘀活血、利湿降浊为法治疗吸收期。现已经按标准进行了6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其中1/3患者完成了全部疗程。中西医专家初步认定,中药在降低发热程度、缩短发热过程、缓解全身中毒症状上,确有优于西药的疗效。但张允岭同时也认为,中药在治疗喘憋症状、肺部渗出的吸收、降低病死率等方面的作用,还有待X光片的最后统计结果以及更大样本的研究证实。a&8n, 百拇医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总指挥吴仪曾与在京的知名中医药专家进行座谈。吴仪对于中医药专家们提出的,不满足中医药于对“非典”的辅助治疗地位,希望全过程介入的想法,表示认同。她指出“不要只把1800名中医当住院医使”,并指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都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医务工作者参与“非典”的防治工作。a&8n, 百拇医药

    对于完全陌生的病毒,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非典”考验着中医的科研能力,也考验着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中医药不需要夸夸其谈式的坐而论道,机会稍纵即逝,只有本着踏实严谨的科研作风,才能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找准中医药的位置,开辟出新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崔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