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42125
中医与“非典”问题与启示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9日 《中国医药报》2003.06.09
     “古人诚不余欺也”

    采访樊正伦教授,是因为记者听到了一个有关于他的神奇故事:4月份,樊教授就已经预测出,5月21日小满以后,北京的“非典”疫情将迅速好转。这篇题为《中医不怕“非典”》的文章在4月20日前后发表在了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的网站上。记者在北京市“非典”疫情走势图上看到,19日,北京的“非典”病人确诊人数首次下降到个位数;21日,北京的“非典”病人确诊人数为8例,其后,在经过4天的“反弹”后,自5月26日始,病人数迅速减少;6月2日、6月4日两天的发病人数均为零。虽然不是非常明显地从5月21日起一路下降,但大致趋势的确是对的。

    整件事听上去不可思议,像是个算命先生的“歪理邪说”,而不是行医近40年的教授的“理论”。现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主任的樊正伦教授对记者说:“这不是我说的,是古人说的。”

    樊正伦告诉记者,从病因的角度来看,中医将瘟疫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来源于天(异常气候的变化,造成某一种疾病的流行),一类是造祸于人(即大灾以后必有大疫)。这次“非典”疫情显然不是人祸,而是天灾,是自然界异常的气候变化给了“非典”病毒以发展的条件。

    他分析,首先,“非典”病毒起于广东,广东地处在中国最南端,广东人那么爱进补,爱吃各种煲,爱喝早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有夏无冬”的气候特点。中医认为,这种气候特点使人体“升发有余而闭藏不足(即体内能量消耗太过)”,需要用这种饮食结构来补充能量,调整机体的平衡状态。而去年冬天,在“非典”之前,广东异常的冷,冷到“有人觉得要冻死了”。外边一冷,进补的东西都瘀在了体内,就形成了内热的环境。

    第二,按中医的五运六气理论来推算,今年是癸未年,是火运不足的一年,火气不足,寒气就偏重,所以今年的早春一直都偏寒。

    第三,按五运六气理论,今年的上半年是太阴湿土司天,下半年是太阳寒水在泉。司天的太阴湿土是以湿为主,下半年是以寒为主。这次“非典”出现是上半年,因而挟湿。

    综合起来就是,“非典”病毒在人体内的发展条件是寒、湿、瘀热三者共存的环境。而广东来得最早,也最突出,所以就成了首先发病的地方。

    北京“非典”的发作时间是3~5月,属五运六气中的“二之气”,具体日期是3月21日~5月21日,即春分到小满。这60天,正好在一年里是第二个气(古人把一年分为6个气)。二之气的特点是:主气、客气都是少阴君火,即热。上半年太阴湿土司天,湿的条件存在。今年的春寒也很明显。因此,寒、湿、热三者共存,也构成了“非典”病毒的生存环境。

    为什么5月21日以后情况就会好转呢?樊正伦教授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4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