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41594
多学科并进齐抗击“非典”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1日 《中国医药报》2003.07.01
     一场人类与非典型肺炎之间无硝烟的战争,正在世界各地区展开。在这场战争中,我国的医疗卫生科研工作者凭借对科研的追求,对未知的探索,对人类健康负责的精神,为攻克SARS呕心沥血,在短短的时间内,在SARS的病原学、流行病学、预防、治疗、实验室检测、影像学和病理学研究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日前召开的海峡两岸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学术研讨会、东盟与中日韩非典型肺炎高级研讨会等防治“非典”的学术研讨会上,众多专家介绍并交流了在这些领域的成果和经验,对SARS的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SARS流行病学研究:任重道远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尤其是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流行病学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有关SARS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办公室主任罗会明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与应急办公室主任杨维中教授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立明教授介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SARS的流行病学特点如下:

    ◆传染源:尚未明确。

    SARS患者:目前已知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患者感染后约经过1~12天(平均4~5天)的潜伏期,出现发热等症状,然后出现咳嗽,多为干咳、少痰。感染初期咳嗽症状明显,患者的传染性较强。潜伏期的传染性不详。排毒量与排毒时间一般与病情轻重呈正比。少数病例传染性特强,存在超级传播者,即并非所有病例都有同等传播能力,有的病例排毒量大、排毒时间长,特别是咳嗽症状明显、行气管插管术时喷出飞沫量多者,可能是最危险的传播者。通常爆发中的“首发或首批”病例和流行中的早期病例传染性强、致病力也强,随着疫情的发展,大多数毒株毒力、传染性均减弱。但在流行过程中,也存在病原发生变异和个别毒株的传染性、毒力会增强的可能。

    病原携带者:即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的比例尚不清楚。

    其他传染源: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显示,广东省部分城市的首发病例为厨师或市场采购人员,以及少数聚集性病例中的“首例”,一定数量的散发病例没有同类病例密切接触史,由此推测本病可能存在其他传染源,其中可能性为动物源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

    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也存在通过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途径,可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等经口鼻而传播,是否存在其他途径尚不清楚。密切接触是指治疗或护理、探视病例,与病例共同生活,直接接触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传播范围与病房环境、医疗经过、患者病情、暴露时间、医护或探访人员个人防护等因素关系密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6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