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40484
模仿创新:让新药研发驶入快行道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4日 《中国医药报》2003.09.04
     1993年我国实行药品专利法和药品行政保护法后,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新药研究开发(R&D)的重要性。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如何有效地进行研发更是显得迫在眉睫。笔者认为,结合中国国情,从科学技术角度和经济学角度考虑,模仿创新是适合本土制药企业发展研发的最优选择。}l, http://www.100md.com

    A、后发优势明显}l, http://www.100md.com

    新药的自主研发过程指的是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其中包括以下四个步骤:}l, http://www.100md.com

    ——通过计算机药物分子设计或通过植物、动物⒖笪铩⑽⑸铩⒑Q笊?br>等各种途径获取新的化学物质,然后将这些物质在特定的体外或体内药理模型上进行筛选评价,以发现具有新颖结构类型和显著药理特性的先导化合物。}l, http://www.100md.com

    ——合成一系列与先导化合物结构类似的物质,进行构效关系研究,以优化化合物的治疗指数,选择一个最佳化合物作为临床候选药物。}l, http://www.100md.com

    ——提出新药临床研究申请,并严格遵循GCP进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如果证明新药是安全、有效、稳定的,则可申请注册。}l, http://www.100md.com

    ——新药的注册申请。}l, http://www.100md.com

    与新药自主研发相比,一种难度和风险都较小的研发方式——模仿创新已日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l, http://www.100md.com

    模仿创新是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它以市场上已获得成功的率先研究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跟随它的思路,充分吸收率先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l, http://www.100md.com

    相对于率先创新而言,模仿创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l, http://www.100md.com

    第一,由于有现成的成功范例,模仿创新者可以从中学习到先进的方法并吸取失败的教训,因此降低了技术难度。}l, http://www.100md.com

    第二,曼斯费尔德曾对美国化工、医药、电子等行业的48项产品的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的成本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模仿创新相对于率先创新而言,成本约为前者的65%,耗时约为前者的70%,研发成本较低。}l, http://www.100md.com

    第三,模仿创新在其产品市场占有率上与率先创新者基本相当。也有学者认为模仿创新者在市场份额、市场引导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率先者产品的不完善及市场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影响了其一部分利益市场。

    模仿创新之所以具有如此多的优势,其根本原因在于率先创新者的一部分利益溢出:如新思想对跟进者的启迪、创新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对新市场的开辟等。模仿创新者可以无偿地拥有这一部分利益溢出,促进其自身创新活动的进行。r6, http://www.100md.com

    对于新药研发而言,模仿创新是在别人专利药物的基础上,以已知药物结构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和改造,并通过系统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获取自己的专利药,它不同于完全照抄他人化学结构的仿制药。同时,这种方法无需经历发现先导化合物这一过程,而且有可供借鉴的药理评价体系,目的性强,投资少,周期短,成功率高,目前已得到广泛的使用。据统计,1975年~1994年间,全世界共上市1061个新化学实体,其中属于模仿创新的共802个,占总数的76%。由此可见,模仿创新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后发优势明显的新药研发方法。r6, http://www.100md.com

    B、研发难度降低r6, http://www.100md.com

    新药研发是一项涉及到化学、生物学、药学、生理学、医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复杂的系统的创新活动。作为一项创新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累积性,也就是说:第一,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组织以及国家实现创新的可能性是由它们已达到的技术水平决定的;第二,随着创新活动的不断进行,从业人员可以不断地获取新的经验以进行更新的创新活动。因此新药研发的进步历程大致遵循滞后性模仿-跟随性模仿-模仿创新-率先性创新的发展模式。r6, http://www.100md.com

    目前新药研发过程中一个关键的瓶颈是候选化合物的确定。常规的方法是在化合物经药效学筛选确定后,再进行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的逐项评价。其中产生的各种不定参数又导致反复的结构优化,最终得到一个最佳的临床候选药物。由于很少有率先性创新药物R&D的经验,我国在构效关系研究和药物筛选方面的水平是相当低的。从这个角度看,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直接进行率先创新药物的研发工作还有相当大的困难。而模仿创新的技术积累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看中学”,即通过观察、选择、借鉴、模仿已有专利药的发明过程,在观察率先者的成功和失误中学习,在模仿中吸取大量的外部知识,培养、提高自身技能,从而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它特别适用于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或企业。由此可见,对于研发实力不强的中国制药企业来说,模仿创新则是一条突破瓶颈,自主进行研发的捷径。通过模仿创新可明显降低新药研发的难度。r6, http://www.100md.com

    另一方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方面具有相当的实力,且在实施新药专利保护和药品行政保护之前,我国从事新药研发的科技工作者已积累了大量的仿制经验,合成工艺也具有相当的基础。现在我们不能像过去一样无条件地仿制新药,客观条件要求我国的科研机构把过去的仿制能力转化为创新能力。而在这种转化过程中,模仿创新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通过模仿创新可以有效地整合我国研发方面的优势资源,可在模仿发达国家研发新药研发思路、吸取其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有效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C、投资风险减少7x|4*, http://www.100md.com

    从经济效益上看,新药研发是一种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工作。目前在美国,一个新药从研究到上市的平均费用超过3亿美元,研究周期为10曜笥遥?br>甚至还更长。而且一个新化合物能最终成为新药上市的几率仅为万分之一。7x|4*, http://www.100md.com

    经济学上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是指如果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某一特定用途,它便放弃了在其它替代用途上可能获取的利益。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问题,就要求人们把每种生产要素集中于可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用途,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7x|4*, http://www.100md.com

    与率先性创新药物的研发相比,在进行模仿创新的过程中,由于已经有现成的先导化合物,可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已有的同类新药的各种试验方案、试验数据可作为参考对照,使模仿创新减少了不必要的投资和弯路。因此,模仿创新相对来说减少了投资,缩短了周期,也降低了风险。在我国新药研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模仿创新更符合机会成本原则。7x|4*, http://www.100md.com

    此外,作为一项创新活动,新药研发活动是以其成果的广泛应用为预期和根本目的的。就整个研发过程而言,新思想、新理论的引入固然很重要,但如何使其成果进一步地投入商业化应用,并向社会扩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真正实现研发目标,获取巨额利润,同样非常重要。模仿创新与率先性创新研发相比,可以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集中于更具应用性的过程。因此,特别适合于中国这种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7x|4*, http://www.100md.com

    在制药界,模仿创新取得极大成功的例子是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为寻找抑制胃酸分泌,治疗消化道溃疡的药物,史克公司对组胺H、2受体展开深入研究,经历漫长过程,最终于1976年上市第一个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随后,葛兰素和默克公司均在其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很快便分别开发出了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在其后的市场营销中,雷尼替丁的晗鄱畲蟠蟪鬟涮娑。晌澜?br>最畅销的药品之一。7x|4*,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模仿创新可谓医药企业创新能力较弱时期的一种合理选择。这一战略的实施将推动我国新药研发驶入快行道。7x|4*, http://www.100md.com

    【编后】7x|4*, http://www.100md.com

    在仿制新药受到限制的今天,特别是在我国药品专利制度已趋完备,新药研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研究水平相对落后的现实国情中,制药企业如何扬长避短,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参与无可回避的国际竞争,已是业内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7x|4*, http://www.100md.com

    对于技术和经验都不足以支撑率先性创新药物研发的国家来说,模仿创新实为可行之路。它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小风险。此外,通过模仿创新可以为新药研发进行必要的技术积累和资金积累,以增强技术和经济力量,最终实现逐步向率先性创新药物的研发过渡。因此,对我国医药企业而言,现阶段实行模仿创新战略是推进研发工作的明智选择。(孟光兴;邱家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