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40367
国际中医药博览会剪影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5日 《中国医药报》2003.09.25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还不完全清楚。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通过观察IBS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MC)、P物质(SP)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其在IBS内脏高敏感性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5uj, http://www.100md.com

    方法:黏膜标本取自22例腹泻型IBS患者、20例便秘型IBS患者和19例正常人的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乙状结肠,应用甲苯胺蓝改良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MC和SP、SP受体(SPR)进行染色,并进行分析;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黏膜SP含量;采用石蜡连续切片观察MC与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SP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关系;采用原位包埋法透射电镜观察MC与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关系。结果:IBS患者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MC明显增多(P<0.01),乙状结肠MC无明显变化;IBS患者MC存在显著变异;IBS患者肠黏膜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表达增强(P<0.01),其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与MC靠近或毗邻,有些存在“膜膜”接触,增强的阳性纤维强度、面积与MC的面积、密度密切相关;部分MC呈SPR免疫反应阳性。5uj, http://www.100md.com

    结论:MC、SP及MC与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相互作用在IBS内脏高敏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5uj, http://www.100md.com

    摘自《中华内科杂志》2003年第42卷第9期(崔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