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42963
弘扬《伤寒》献丹心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读《陈瑞春论伤寒》、《伤寒实践论》有感
     弘扬《伤寒》献丹心

    ---读《陈瑞春论伤寒》、《伤寒实践论》有感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伤寒实践论》与前一年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陈瑞春论伤寒》(增订本),是陈瑞春教授多年心血的结晶,捧读之余颇有所感,愿与同道交流。

    陈教授在其《陈瑞春论伤寒》一书中以“读伤寒、写伤寒、用伤寒”概括他的治学之路,这条路为什么仍然值得当代的中医后学去师法?笔者以为还有略加阐述的必要。首先,为什么要学《伤寒论》?为什么要把两千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奉为“经典”?在求新、求变、求发展的滚滚现代化潮流中,中医为什么总是“向后看”?这不是抱残守缺、自我封闭吗?陈教授这条“皓首穷经”的路仍值得追寻吗?笔者看来,在现代科学如此昌明的今天,中医学之所以仍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中医学对生命、人体、健康、疾病、治疗、养生都有一套独特的、不同于西医学的看法,而这种看法又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独特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运用在生命科学上,总结出《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给出了中医学的科学规范:“生之本本于阴阳”这一理论信念,“天人相应”这一整体方法论,人及“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的“器”这一认识对象。以这一规范(由理论信念———科学方法———科学对象组成的科学“基因”)为工具展开了对健康与疾病的探求和干预,历经两千多年的应用,发展出众多的医疗方法与技术,使中医学术体系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这一规范至今未能被历代中医超越,也至今未能被现代科学替代,所以至今仍有其顽强的生命力。

    《伤寒论》就是应用这一规范而施之于临床的典范。它为中医同道(即库恩所说的“科学群体”)提供了基本的范例。如果将《黄帝内经》的规范比作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公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