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用药 > 更多信息
编号:10765303
因药而起的粒细胞缺乏症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5日 《当代健康报》 2004.02.05
     最近,武警山东总队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了多例因服药导致的粒细胞缺乏症(简称粒缺)患者,病人大都有起病急骤,突感畏寒,发热,出汗,极度乏力,进行性衰竭:咽痛,口腔及多处粘膜有坏死性溃疡;易并发败血症和脓毒血症;淋巴结肿痛,少数人有肝脾肿大、黄疸。粒缺为内科急重症,患者经过积极救治,均已痊愈出院。门诊经常可以遇到一些病人主诉头昏、乏力、肢体酸软、发热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发现其白细胞减少。追究其原因,常常会发现病人发病前曾服用过诸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一类的药物。这种因服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临床上常见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有:解热镇痛药如安乃近、扑热息痛、氨基比林、消炎痛、布洛芬等;抗生素类药物如β-内酰胺类青霉素、氯霉素、磺胺类、四环素类等;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利福平、对胺水杨酸;抗甲状腺药物如硫氧嘧啶、他巴唑等;治疗糖尿病药如甲苯磺丁脲(D860);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利尿酸:抗高血压药如利血平、肼苯达嗪、甲基多巴、开博通;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如氯丙嗪等;治疗痛风的秋水仙碱,以及一些抗肿瘤药物等。

    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药物的毒性作用于骨髓,使白细胞的生成发生障碍。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的程度与用药时间长短及剂量大小有密切关系,常在用药数天或数周后发生,但也有少数病人对某种药物产生特异性反应,药物剂量不大,服药时间很短即可发生白细胞减少,甚至严重减少,即粒细胞缺乏症。另一类药物如氨基比林、消炎痛等进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产生对抗白细胞的抗体,造成白细胞大量破坏。初次服用这类药物5~7天后可发生白细胞减少,在机体已被上述药物致敏后,当再次服用同样药物后数小时内即可发生白细胞急剧下降甚至缺如。

    白细胞有吞噬、消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当白细胞减少时,机体抗感染的能力降低,严重的粒细胞缺乏症,可因抵抗力极度低下引起严重感染甚至死亡,死亡率过去高达50%~90%,近期在抗菌素,成分输血及GCSF等支持下,死亡率仍近25%。因此,人们应警惕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有病必须请医生诊治,并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可擅自服用药物。尽量避免应用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必须使用时,在医生指导下,可配合服用提高白细胞的药物如鲨肝醇、利血生、肌苷等。并经常检查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如有感染发热,必须及时选用适当而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对粒细胞缺乏症的病人应及时住院治疗。(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血液肿瘤科 武贵存主治医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