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4年第5期
编号:10692250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年第5期
陈陵,杨仕明,房殿春,陈飞,孙浩平,贾树蓉,项目负责人,:,摘要,0,引言,1,流行病学,2,病因及发病机制,3,病理改变,4,血流动力学改变,5,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6,治疗与预后,7,参考文献
     陈陵, 杨仕明, 房殿春, 陈飞, 孙浩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消化专科中心 400038

    贾树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B超室 重庆市 400038

    项目负责人: 杨仕明, 400038, 重庆市高滩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消化专科中心. shimingyang@yahoo.com

    电话: 023-68754678 传真: 023-68754124

    收稿日期: 2003-10-27 接受日期: 2004-01-15

    摘要特发性门脉高压症临床少见,病因不明,是导致门脉高压的第二大原因. 主要表现为门脉高压、显著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及贫血,肝功能基本正常. 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门静脉纤维化,肝内门静脉终末支破坏,以及肝实质萎缩,但无肝硬化改变. 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肝内窦前性门脉高压,即肝门静脉压力显著升高而肝静脉楔压基本正常,脾静脉及门静脉血流量增加. 治疗基本与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相同,预后主要取决于上消化道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及其处理.

    陈陵, 杨仕明, 房殿春, 贾树蓉, 陈飞, 孙浩平.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12(5):1191-1195

    0 引言特发性门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在历史上称谓众多,如班替氏综合征(Banti’s syndrome)[1]、班替氏病(Banti’s disease)[2]、良性肝内门脉高压(benign intrahepatic portal hypertension)[3]、肝门静脉硬化症(hepatoportalsclerosis)[4-5]、非硬化性门静脉纤维化(non-cirrhotic portal fibrosis,NCPF) [4-6]. 由于临床病理表现相似,很难明确区分,故目前认为是同一疾病,普遍接受的名称是IPH[5].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长期以来知之甚少. 在发病率较高的印度和日本研究很多,我国报道很少.

    1 流行病学以印度与日本发病率较高,西方国家很低. 整个印度次大陆都有报道[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84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