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5364
学龄前儿童5%有抽动症状 孩子顽劣作怪缘自心病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4日 《健康时报》 2004.11.04
     日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公布了一项数据,在学龄前儿童中,至少5%的孩子有过做鬼脸、伸舌头、眨眼等抽动症状,而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无法识别这种心理因素导致的“顽皮”行为,批评、指责甚至打骂,让孩子的抽动症状有增无减,不少孩子甚至因此出现“学习障碍”。

    “咬舌”是心理作祟

    4岁的妮妮一个月前开始不停地咬自己舌头,每次一直要咬到自己的舌头出血才肯罢休。几天下来,小舌头上鲜血淋漓,妮妮疼得直哭,又不能停止不咬。最后,心理医生发现,原来妮妮在父母离婚前后开始郁郁寡欢,不久就出现了这种怪习惯。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主任杜亚松博士表示,抽动症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心理障碍,它表现为做鬼脸、皱额、眨眼、吸鼻涕、咬嘴唇、伸舌头等眼部、面部的肌肉活动。在学龄前儿童中,至少有5%的儿童曾经历过抽动,其中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男女发病比例为3∶1。

    抽动障碍主要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学习紧张、受到批评、家庭不和、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学习负担过重等,而抽动就成为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在学习紧张、睡不好、受到批评以及兴奋时,孩子更容易发病。

    越批评抽动越厉害

    杜亚松指出,由于抽动是一种心理障碍,而绝大多数家长、老师都缺乏对这种常见儿童心理疾病的认识,总认为是孩子调皮、捣蛋,结果他们越批评,孩子越紧张、焦虑,不能自我控制的抽动症状越明显。由于老师、家长对抽动症孩子长期进行批评、体罚,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受到挫伤,临床上常见很多小患者与父母关系紧张,有些甚至对学校产生厌恶感,诱发“学习障碍”。

    贴片缓解“动不停”

    传统的抽动症治疗,往往采取药物治疗,但副作用较大。

    日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全国率先使用透皮切片来治疗孩子的抽动症,将小指甲盖大小的药贴片放到孩子肩胛骨内侧,半年多来,40多位患者中2/3抽动症状已明显减轻,绝大部分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开始得到改善。

    然而,杜亚松认为,再高明的治疗也离不开早期识别,否则,贻误病情会对孩子未来的人格成长和自信心带来不利影响。他强调,目前最迫切的是在幼儿园老师、园医和家长中普及抽动症知识,减少对因性格“顽劣”孩子的歧视和责骂。

    (摘自10月27日《新闻晚报》陈烨/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