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焦点
编号:10550642
理论创新与传统文化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1日 人体科学论坛
     在一次朋友聚会时,友人问我仍在研究孔子吗?他的思想被批多年,尽是些陈糠烂谷子,于改革开放有何用处?友人的提问,着实触动了我。我的朋友是高层文化人,曾任某大报编辑,对中国传统文化尚且如此,可以想见,国人当如何体认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呢?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人已经摆脱“打倒孔家店”、“孔子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等谬论之桎梏。然而,有些人是难改一孔之见的。

    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应是拨乱反正之论。

    做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的儒家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无论是过去,还是在当代,中华文明每前进一步,无一不有儒家思想的印迹。

    一 “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

    毛泽东本人虽然没有说过他的理论源泉之一是儒家思想,但是许多重要文章却曾广泛地引用了儒家经典。他曾生动地以“一分为二”为武器诠释唯物辩证法,而作为哲学理念的“一分为二”则创始于宋代程朱理学。朱熹说,“此只是“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无穷,皆是一生两尔。”(《朱于语类》卷第六十七)程朱学说曾被一些人斥为唯心论,而毛泽东却不避此嫌,用“唯心派”的语言阐述了唯物辩证法。当然,我并不赞成毛先生把“一分为二”绝对化的倾向。因为事物的发展与存在,毕竟有处于统一体,即“合二而一”的时段。君不见“从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所谓太极者,便是“天地人万物善至好底表德。”(同上,卷九十四)这是说,某事物处于良好 的状态,内部没有太大的矛盾,阴阳因子和谐地运行着。此状态亦可表述为“合二为一”的状态。毛先生当初若曾体认到事物发展之两种形态的真实性,把握住真理性的界限,即“中”的尺度,也不致于过份地伤害了哲学家杨献珍。

    有些人总是喜欢以简单的,有时甚至是粗暴的手段,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之间设置藩篱,而不是搭建桥梁。然而这是不济于事的。人类文明发展史表明,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总是要通过不同的渠道相互交融的。这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例如,马克思主义中,有黑格尔的创造,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放弃了实行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改行对经济发展效果较好的市场经济体制……等等,都是很有说服力的。

    事实上,真理的界限,只存在于“中、正”之中,失掉了“中、正”,则过犹如不及了。

    二 “中庸”的诠释

    “中”这一哲学理念有多么深刻的内涵,是值得我认真研究的。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士曾从不同的侧面对它极尽了歪曲之能事。有人说,“中庸”是折中主义,有人说它是阶级斗争的“调和论”,“骑墙”、“真理的乡愿”……不一而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5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