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46006
文化隔阂阻碍中药走向世界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3日 《当代健康报》 2005.02.03
     胡慧平

    国内科研队伍整体外语素质不高,已严重影响到学术界的国际交流,致使科研成果难以受到国际认同,新产品自然难有国际销路。反观日本、德国等非英语国家,英语已几乎达到了全民普及的程度,其草药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很大份额,语言优势想必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如何用现代语言“翻译”中药功效?比如六味地黄丸,滋阴也好、补肾也罢,类似说法在东方文化圈已被广泛承认,但西方人就难以接受。中药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跨越这一文化技术壁垒。

    另外,现代科学思维往往离不开数字语言,而中医对中药功效判断凭的是感觉。比如你说阴虚,西方会有人问,阴虚多少度啊?如果将来能这样表达:阴虚6.8度,吃六味地黄丸补了4度,还虚2.8度——如果能这样量化,我相信全世界的医学工作者都能接受。当然,中药功效的量化并不缺乏基础,很多老中医感觉里就有量化的成分。

    纳入主流医药体系尚待时日

    中药出口步履维艰,有一道艰难的坎,即文化的隔阂问题。除澳大利亚于2000年5月确认了中医的合法地位外,西方国家迄今都不承认中医药,从根本上限制了中药出口业的发展。著名电影《刮痧》讲述了在美国的一位中国祖父给孙子刮痧治病受到起诉的故事,正是对此的真实反映。

    从近年开始,一股“中药热”在欧美悄然兴起。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著名学府都已开始研究中药,而欧盟也于2004年4月底颁发新的传统植物注册指令。此举堪称里程碑,标志着西方主流社会开始重新认识中药。欧洲已承认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草药的合法地位,而此前他们并不认为中药是药。说白了,中药“连入门的资格都没有”。包括中国香港,在英国人统治时期,中医、中药的身份也是稀里糊涂的,他们既不禁止你,也不承认你,法律上没地位。

    中医药走出国门有一个著名例子,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彻底改变了针灸局限于中国的局面。

    那次随尼克松总统访华的记者在北京做了一次手术,亲身体验了针灸麻醉的效果,尼克松目睹了这个事实。这次事件引起海外媒体的关注,美国也因此接受了针灸的疗法,针灸师成为一种职业。今天,针灸治疗在美、英等国得到广泛使用,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都设置了各自的针灸学院。目前西方医学界已越来越多地了解和承认针灸的功效,针灸已成为中医药被世界接受的突破口。

    (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