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验方秘方 > 疾病偏方 > 儿科 > 其他
编号:10777397
小儿湿疹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4日 华夏医药健康网
     方一 湿疹散

     药物组成 青黛60g 黄柏60g 枯矾15g 冰片5g 炉甘石90g 煅石膏120g 滑石120g

     制剂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过200目筛置密封瓶中备用。如创面干燥,加凡士林调和药粉涂搽患处。

    适应病证 起病急,皮疹广泛,可见红斑、水肿、密集小红丘疹,水泡,互相融合渗出,摩烂,舌红或红绛,苔黄或腻,脉滑数。

    病案举隅 李某,男,5个月,半月前两颊、颈至下腹部出现红色丘疹,日渐加重,逐渐蔓延全身,伴烦躁不安,搔之流黄水,部分融合成片,奇痒,此起彼伏,缠绵不已。舌质红,苔微黄。诊断:婴儿湿疹(渗出型)。给予湿疹散外敷。3日后,患儿局部渗出液明显减少,皮疹有所消失,瘙痒大减,睡眠安稳。1周后全身斑丘疹消失,无痒感,全身皮肤恢复正常。1年后随访未复发。
, 百拇医药
    资料来源 王水香.中医外治法,1996,1(4):22

    评 按 湿疹是婴幼儿夏秋季的一种常见皮肤疾病,极易引起细菌性感染。目前西医对此病无特效法,加之婴幼儿对口服中药不易接受,因此,根据“外治之理亦为内治之法”的道理,治疗上采用清热解毒、利水渗湿之法。方中青黛清热解毒,收敛生肌;枯矾含有硫酸铝钾,可抗菌收敛止血;炉甘石解毒敛疮,可抑制葡萄球菌,有收敛、保护、止痒作用;冰片清热止痛,具有温和防腐、抗菌及局部镇痛作用;黄柏清湿热,泻火毒,有抗菌、消炎作用;煅石膏有收敛粘膜、减少分泌、促进疱疮愈合作用。

    方二 加味黄连解毒汤

    药物组成 黄芩7.5~l0g 苍术7.5~l0g 白鲜皮7.5~l0g 黄连5~7.5g 栀子5~7.5g 黄柏5~7.5g 甘草5~7.5g 丹皮5~l0g 生地5~l0g 土茯苓10~15g
, 百拇医药
    制剂用法 每日1剂,每剂煎2次,分3次服用,湿疹重者,每4小时服药1次。

    适应病证 面部或皮肤表面反复出现粟粒样红疹,痒甚,蔓延成片,或流淌脂水,或结痂脱屑。

    病案举隅 孙某,男,6个月,前额、面颊部起粟粒样疹点18天,瘙痒,哭闹不安,诊见患儿颜面潮红,面颈部满布粟粒大小丘疹,腹部胀满,大便二日一行,便质偏于,舌红,苔白厚,指纹紫,投加味黄连解毒汤,药用黄芩、苍术、白癣皮、生地、焦三仙各7.5z,黄连、黄柏、栀子、牡丹皮、甘草各5g,土茯苓log。服药3剂,皮疹消失大半,痒大减,再服3剂,皮疹消失,皮肤光滑,腹软便调,夜卧安宁。

    资料来源 王玉华.实用中医药杂志,1997,(6):19
, http://www.100md.com
    评 按 婴儿湿疹的主要成因乃患儿禀赋不耐,皮肤娇嫩,脾胃运化失职,内有胎火湿热,外受风湿热邪所侵。二者蕴阻肌肤而发。加味黄连解毒汤有清热泻火、燥湿止痒、和胃健脾之功,药证相符,效如桴鼓,然方中苦寒药较多,要中病即止,对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伤及胃阳,犯“虚虚”之诫。

    方三 祛湿疹汤

    药物组成 白术6g 枳壳6g 茯苓6g 黄芩l0g 丹皮l0g 生地l0g 炒莱菔子l0g 焦槟榔10g 鸡内金10g 焦三仙15g

    制剂用法 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另黄连膏、5%黑豆馏油软膏等量混匀外涂干燥皮损处。

    适应病证 适于小儿湿疹,脾虚湿盛,胃肠积热,症见面黄形瘦,皮肤干燥脱屑,胭窝见褐红色斑片,少许糜烂,舌红,苔白,脉滑数。
, 百拇医药
    病案举隅 何某,女,8个月,患儿出生3月后,面及全身不断起红疹,痒甚,抓后流水,反复发作,平时纳食不香,身体较弱,其母有“荨麻疹”病史。查体:面黄,消瘦,口周眼睑皮肤干燥脱屑,肘窝,胭窝见褐红色斑片,部分呈苔藓化,有少许糜烂渗出,有抓痕、血痂,舌质红,苔白,脉滑数。中医诊断:四弯风。西医诊断:异位性湿疹。证属脾虚湿盛、胃肠积热。治以健脾除湿、清胃肠滞热。采用上方口服,并外擦黄连膏及黑豆馏油软膏混匀物。二诊时诉:服药14剂后大部分皮疹消退,瘙痒明显减轻,患儿食欲增,大便畅。乃于上方去黄芩、生地,加赤芍log、当归6g。服24剂后,皮损全部消退,皮肤润泽,痒止。

    资料来源 王萍,等.中医杂志,1999,40(2):84

    评 按 湿疹发作急性期,多属湿热蕴结、湿热并重证。小儿胃肠滞热,宜清理胃肠滞热,健脾消导同时并用。外用法不可忽视。湿疹发病与食用辛发动风之食品及饮食不节有关。故发病期间禁用酒类、辛辣刺激性食品,忌食肥甘厚味,注意皮肤卫生。, 百拇医药